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磊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血肌酐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指标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抑制细胞
  • 1篇源性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人乳
  • 1篇人乳头瘤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人乳头瘤病毒...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瘤
  • 1篇乳头瘤病毒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丁磊
  • 2篇钱树坤
  • 1篇杨傲然
  • 1篇刘建华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学和痰液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学和痰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6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复方甘草片和氨茶碱片等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根据致病菌检测结果应用相应抗生素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四佛合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总胆红素、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90.24%(37/41),对照组为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1,P=0.019)。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NT-pro BNP、hs-CRP分别为(0.15±0.04)μg/L、(250.17±103.08)ng/L,均低于对照组的(0.20±0.02)μg/L、(588.89±204.30)ng/L(P<0.05)。结论中西医方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痰液学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用西药。
刘建华钱树坤丁磊杨傲然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痰培养血清学指标总胆红素血肌酐
凝血4项指标与肿瘤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凝血4项指标与肿瘤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80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非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肝转移癌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D组。4组均行凝血4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与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检测,比较其水平与阳性检出率。比较凝血4项指标、肿瘤标志物单项及其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APTT、P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APTT、PT、TT方面,A组>D组>B组>C组,在FIB水平方面,A组A组>B组>D组。各组APTT、PT、TT、FIB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组>D组>B、C组。各组TSGF、CEA、CA19-9、CA125、GP73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C组>A、B组>D组。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凝血4项指标、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均P<0.05)。结论凝血4项指标与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中异常表达;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诊断中,凝血4项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钱树坤丁磊李一鹤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肿瘤凝血指标肿瘤标志物
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髓源性抑制细胞、钙黏附蛋白E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钙黏附蛋白E(E-cad)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52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高危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收治的52例低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低危组。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宫颈癌患者宫颈肿瘤微环境中MDSC、E-cad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高危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高于低危组,血清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21-1)、糖类抗原125(CA125)及肿瘤微环境中MDSC百分比高于低危组,肿瘤微环境中E-cad百分比低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血清SCC、CYF21-1、CA125及肿瘤微环境中MDSC表达均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P<0.05),肿瘤微环境中E-cad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宫颈癌肿瘤微环境中MDSC、E-cad的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
丁磊郑建华邹泽阳
关键词: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髓源性抑制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