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玉萍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色度
  • 2篇气候
  • 2篇环境意义
  • 1篇有机质
  • 1篇灾害
  • 1篇灾害风险
  • 1篇振荡周期
  • 1篇泥炭
  • 1篇盆地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极端降水
  • 1篇极端气候
  • 1篇极端气温
  • 1篇降水
  • 1篇表土

机构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3篇朱芸
  • 3篇张江燕
  • 3篇郑玉萍
  • 2篇宋瑞卿
  • 1篇吕镔
  • 1篇高路
  • 1篇李金婵
  • 1篇何莲

传媒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颜色是沉积物最明显的物理特征之一,与区域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表土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的测量以及与研究区现代气候资料的对比,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不同区域表土的颜色差异较大,L*、a*和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5-79.5、0.7-12.5和8.7-23.1。对比显示,降水与L*、a*或b*的相关关系较温度更为显著。结合对表土有机质含量、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表土中的碳酸盐和有机质是影响L*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区域降水与L*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这些分析推断出不同区域降水的差异可以影响表土的颜色变化。由于颜色测量方便、快捷,因此研究成果可为通过颜色快速判定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环境特征提供重要参考。
宋瑞卿朱芸吕镔张江燕郑玉萍何莲
关键词:表土色度环境意义青藏高原
福建仙山盆地泥炭沉积色度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以福建仙山泥炭沉积物色度为例,分析其与有机碳(TOC)含量的关系,进一步探究泥炭沉积环境的演化历史及原因.结果显示,研究区气候演化大致分3个阶段:岩芯358-280 cm(AD 600-910年),L*较低,TOC含量较高,说明植物有机体供应充分,揭示气候相对较干;岩芯280-40 cm(AD 910-1640年),L*总体偏高,TOC含量总体偏低,说明此阶段气候总体偏湿润,期间存在干湿波动;岩芯40-0 cm(AD 1640年至今),L*迅速转低,TOC含量偏高,表明气候较干燥.仙山泥炭沉积揭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是区域环境对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等典型气候时段的区域响应,泥炭色度L*值参数与气候变化的一致性为利用L*探究区域沉积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瑞卿朱芸张江燕郑玉萍李金婵
关键词:泥炭色度有机质气候变化
福州市极端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1951-2013年福州市逐日气象数据,通过Morlet小波转换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法,计算了3个极端气温指数(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TXx)、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TNn)和暖昼日数(TX90))和4个极端降水指数(日降水量≥50 mm天数(R50mm)、日降水强度(SDII)、极端降水量(R95)及最大5日降水量(RX5d))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极端降水指数增强趋势不明显.TXx和R50mm均表现出强烈的18 a振荡周期,TX90和SDII、R95及RX5d于20世纪80年代后均存在23 a振荡周期;极端气候指数于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小周期越来越明显.所有极端气候指数以80年代为转折点,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未来福州市极端气温上升趋势仍将继续,应警惕高温风险;极端降水事件增加趋势短期内亦不会减缓,旱涝灾害防范工作不能懈怠.
郑玉萍高路张江燕朱芸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降水振荡周期灾害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