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瑞卿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同位素
  • 3篇泥炭
  • 2篇色度
  • 2篇碳同位素
  • 2篇气候
  • 2篇环境意义
  • 1篇盐度
  • 1篇氧同位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元素法
  • 1篇太阳活动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同位素分馏
  • 1篇盆地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意义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湿润亚...

作者

  • 6篇宋瑞卿
  • 4篇朱芸
  • 2篇雷国良
  • 2篇张江燕
  • 2篇郑玉萍
  • 1篇姜修洋
  • 1篇张虎才
  • 1篇李志忠
  • 1篇方克艳
  • 1篇吕镔
  • 1篇靳建辉
  • 1篇李金婵
  • 1篇何莲

传媒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地理科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福建仙山泥炭距今1400a以来的α-纤维素δ^(13)C记录及其气候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基于对福建屏南仙山泥炭沉积物中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α-纤维素的提取及其碳同位素分析,重建了研究区距今1 400 a以来的气候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仙山泥炭钻孔中α-纤维素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26.6‰^-11.3‰,其大幅度的波动特征主要与区域降水控制的盆地沉积环境变化有关,当降水偏多时盆地积水形成类似湖泊的水下沉积环境,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δ13C值偏重的沉水植物;反之则以δ13C值偏轻的沼泽植物为主。依据AMS14C测年的结果,距今1 400 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气候偏湿(AD 600~910年)-偏干(AD910~1640年)-偏湿(AD 1640年至今)3个变化阶段。在数十年至百年时间尺度上,纤维素δ13C记录中出现的降水减少时期与太阳活动极小期(中世纪极小期、欧特极小期、沃夫极小期、史波勒极小期、蒙德极小期和道尔顿极小期)一一对应,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揭示太阳活动的减弱是控制研究区降水减少的主要因素,为预测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雷国良朱芸姜修洋李志忠靳建辉方克艳宋瑞卿
关键词:泥炭碳同位素降水太阳活动
晚全新世以来福建山地泥炭沉积记录研究
最近2000年是连接过去地质时期和现代观测资料丰富时期的重要桥梁,选择合适的区域和指标研究最近2000年左右气候变化过程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是典型的东亚季风影响区域,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其间的山间盆...
宋瑞卿
关键词:泥炭晚全新世碳同位素磁化率环境演变
文献传递
福建仙山盆地泥炭沉积色度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以福建仙山泥炭沉积物色度为例,分析其与有机碳(TOC)含量的关系,进一步探究泥炭沉积环境的演化历史及原因.结果显示,研究区气候演化大致分3个阶段:岩芯358-280 cm(AD 600-910年),L*较低,TOC含量较高,说明植物有机体供应充分,揭示气候相对较干;岩芯280-40 cm(AD 910-1640年),L*总体偏高,TOC含量总体偏低,说明此阶段气候总体偏湿润,期间存在干湿波动;岩芯40-0 cm(AD 1640年至今),L*迅速转低,TOC含量偏高,表明气候较干燥.仙山泥炭沉积揭示的古气候变化特征是区域环境对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等典型气候时段的区域响应,泥炭色度L*值参数与气候变化的一致性为利用L*探究区域沉积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宋瑞卿朱芸张江燕郑玉萍李金婵
关键词:泥炭色度有机质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颜色是沉积物最明显的物理特征之一,与区域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以青藏高原表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表土亮度值(L*)、红度值(a*)和黄度值(b*)的测量以及与研究区现代气候资料的对比,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显示,不同区域表土的颜色差异较大,L*、a*和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9.5-79.5、0.7-12.5和8.7-23.1。对比显示,降水与L*、a*或b*的相关关系较温度更为显著。结合对表土有机质含量、碳酸盐含量和磁化率等指标的测试分析,发现表土中的碳酸盐和有机质是影响L*的主要因素,可以解释区域降水与L*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基于这些分析推断出不同区域降水的差异可以影响表土的颜色变化。由于颜色测量方便、快捷,因此研究成果可为通过颜色快速判定沉积物的物理性质及其环境特征提供重要参考。
宋瑞卿朱芸吕镔张江燕郑玉萍何莲
关键词:表土色度环境意义青藏高原
湖泊古盐度重建研究进展
2016年
湖泊是陆地生态系统的节点,湖泊盐度是反应湖泊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参数,因此重建湖泊古盐度对于研究古生态、反演湖泊演化历史非常重要。目前应用广泛的重建湖泊古盐度方法主要有介形类壳体的地球化学元素比值法,硼元素法,沉积磷酸盐法,部分研究显示一些生物指标也可以用来定量的分析古盐度。虽然我们认为古沉积环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但仍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各个环境因子发生作用,促使古环境信息的提取更为困难,为了使重建的古盐度更加接近于当时发生时的状态,应尽可能的采用多指标方法,以便得到一个更接近于真实环境的值。
张江燕郑玉萍宋瑞卿
关键词:古盐度
湖泊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影响因素的定量评估被引量:12
2015年
湖泊自生碳酸盐δ18O是重建湖泊演化历史的重要代用指标,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质来源的多元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所获沉积物碳酸盐的δ18O往往具有多解性.在嘎顺诺尔古湖相沉积小狐山剖面,其剖面590 ~500cm层段湖泊沉积物碳酸盐矿物中的方解石逐渐被白云石取代,同时碳酸盐δ18O呈现异常偏重趋势,其幅度达6.1‰.本文以此为例,通过对沉积物碳酸盐矿物类型和碳酸盐δ18O的分析,结合沉积物粒度、TOC和有机碳同位素等代用指标,对碳酸盐δ18O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估.对小狐山剖面而言,结果显示湖水蒸发浓缩效应和碳酸盐矿物相变均会导致碳酸盐δ18O发生变化,其中碳酸盐矿物相变引起的分馏作用是影响δ18O发生非环境效应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小狐山剖面沉积物中白云石较方解石富集δ18O约7.65‰~ 11.02‰,由此估算白云石与方解石之间的分馏作用可以解释δ18O波动约70%.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自然条件下生成的不同碳酸盐矿物相变存在氧同位素分馏,在进行古环境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对此进行重视和评估.
雷国良张虎才朱芸宋瑞卿
关键词:湖泊沉积碳酸盐氧同位素同位素分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