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萍
- 作品数:39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预后。方法分析10例IM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腹腔脏器IMT的组织学分为三型:(1)黏液样-血管型,(2)梭型细胞密集型,(3)少细胞纤维瘢痕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CKpan和ALK,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0%、90%、60%和20%。10例IMT中有5例做了根治性切除术,另有5例单纯肿瘤切除,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脏器IMT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晚期癌。免疫组化表型是该肿瘤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腹腔脏器IMT一般具有良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根治性手术可能治愈。
- 黄晓赤罗克枢赵剑萍吴蓉宜
- 关键词:腹部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05年
-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例23岁女性患者在半年内先后发生结肠肿瘤和乳腺肿瘤。HE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肠壁和乳腺组织,瘤细胞有异型性和核分裂,并伴有显著的梭形细胞特征。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CD45++,CD20++,CD45RO-,CD30-,Vim+,Des-,SMA-,S-100-,CK-,EMA-。患者1年内死于肿瘤。结论本例梭形细胞变异型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在缺乏免疫组化标记的情况下易误诊为肉瘤或低分化癌。
- 黄晓赤罗克枢吴蓉宜赵剑萍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梭形细胞变异型文献复习免疫组化表型HE切片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被引量:16
- 1999年
-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方法:采用 H E 和组织化学染色,对48 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8 例肿瘤被分为普通型、粘液型和纤维肉瘤变3 个亚型。结论:普通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度更高,粘液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尚待观察。
- 黄晓赤罗克枢雷士泽赵剑萍
-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粘液变性恶性潜能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关系探讨
- 1998年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通常被视为皮肤真皮的纤维组织细胞源性的低恶性肿瘤,梭形瘤细胞排列成车辐轮状结构是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依据,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则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征。近年来,国外文献已陆续报道了DFSP除经典的车辐轮状结构外,尚可出现形态方面的转化。
- 黄晓赤罗克枢雷士泽赵剑萍
-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隆突性DFSP粘液变性核分裂相
- 全文增补中
- 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变异型
- 2007年
- 目的探讨混合性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mixed germ cell sex cord-stromal tumor,MGCSCST)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变异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卵巢MGCSCST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变异型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患者生殖器的解剖结构和女性表型正常,染色体组型是46xx,足月妊娠。肿瘤组织由混合性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肿瘤构成,混合性生殖细胞有显著的恶性特征。瘤组织中没有典型的性腺母细胞瘤结构。结论MGCSCST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因此更多的取材和切片可以防止误诊,当肿瘤组织中的混合性生殖细胞有高度恶性变异时,患者预后不良。
- 黄晓赤罗克枢吴蓉宜赵剑萍简燚
- 关键词:卵巢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骨髓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BMB)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9例骨髓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PV9000法系列抗体标记。结果 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均显示造血组织增生,有小巨核细胞和原始细胞异常定位;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有显著原始粒细胞或原始红细胞增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显示粒系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到;3例浆细胞性骨髓瘤(PCM)和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均系骨髓肿瘤性增生,两者的HE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能够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 MDS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标记没有太大帮助;对AML、CML、PCM和NHL的诊断而言,除病理形态学观察外,各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 黄晓赤罗克枢王西川赵剑萍吴蓉宜
- 关键词:骨髓活检造血系统肿瘤淋巴组织肿瘤形态学
- 食管鳞癌特殊亚型的免疫组化表型及其增殖活性的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特殊亚型的免疫组化表型和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鳞癌4种亚型的免疫组化表型、PCNA和p5 3蛋白。结果 :(1)这些亚型的免疫组化表型与其形态分化有关 ;(2 )PCNA和p5 3蛋白在梭形细胞鳞癌 (SCSC)和基底细胞样鳞癌 (BSC)中表达更为显著。结论 :在食管鳞癌特殊亚型中 ,SCSC和BSC型 ,尤其是后者具有低分化高增殖活性以及明显的临床侵袭行为。
- 黄晓赤赵剑萍罗克枢马建新
- 关键词:食管鳞癌免疫组织化学增殖活性
- 具有纤维肉瘤变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1996年
- 对9例具有纤维肉瘤改变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FS)进行了分析。该肿瘤以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和纤维肉瘤(FS)的组织结构在同一肿瘤并存为特点,且肿瘤部位表浅。与经典的DFSP比较:DFSP—FS的形态指标恶化、转移能力增强。
- 黄晓赤赵剑萍罗克枢雷士泽
- 关键词: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肉瘤
- 粘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6例病理分析
- 1995年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起源于真皮纤维组织细胞的一种低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成年人的躯干及四肢。临床上常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突出于皮肤的结节,切除后易复发。当典型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梭形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呈车辐轮状排列存在时,其诊断并不难。但是,若瘤组织出现较大区域或整个区域的粘液变性,即粘液型DFSP,其诊断就显得较为困难。
- 黄晓赤赵剑萍罗克枢陈玉琼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分析粘液变性DFSP核分裂相
- 胃癌Ag-NOR计数与ER表达关系的研究
- 1995年
- 胃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位,监测其发生发展,寻求衍变过程中出现的客观指标和探索癌变后代谢调控变化,是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目前被视为一种反映细胞增殖程度的指标,用于肿瘤恶性程度的判断,而性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癌变后其受体的变化已受到医学界关注。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选择胃癌组织进行了Ag-NOR和雌激素受体(ER)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了解ER在激素非依赖性靶器官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 黄晓赤赵剑萍高冬明
- 关键词:AG-NOR靶器官肿瘤恶性程度消化道恶性肿瘤核仁形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