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赤 作品数:67 被引量:99 H指数:5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乳腺癌分子标志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6年 黄晓赤 罗克枢关键词:分子分型 分子标志 乳腺癌 临床肿瘤学 分子靶向治疗 生物学知识 胃癌和癌前病变的Ag—NOR计数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994年 应用银染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作了分析。其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胃溃疡旁粘膜1.24±0.50;癌旁粘膜1.52±0.23;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依轻、中、重度差异分别为2.68±0.66、3.19±0.45,4.78±0.94;早期癌4.57±0.51;进展期胃癌6.80±1.57;淋巴结转移性胃癌6.89±1.78。统计分析表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与溃疡和癌旁粘膜间,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各型癌间的Ag—NOR计数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故Ag—NOR计数是鉴别胃粘膜交界性病变的有价值的方法。 罗克枢 黄晓赤关键词:胃癌 胃癌前病变 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探讨腹腔脏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和预后。方法分析10例IM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所有病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腹腔脏器IMT的组织学分为三型:(1)黏液样-血管型,(2)梭型细胞密集型,(3)少细胞纤维瘢痕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MSA、CKpan和ALK,其阳性率分别为100%、90%、90%、60%和20%。10例IMT中有5例做了根治性切除术,另有5例单纯肿瘤切除,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脏器IMT易被临床医师误诊为晚期癌。免疫组化表型是该肿瘤与其他软组织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腹腔脏器IMT一般具有良性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根治性手术可能治愈。 黄晓赤 罗克枢 赵剑萍 吴蓉宜关键词:腹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05年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变性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梭形细胞变异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免疫组化表型,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例23岁女性患者在半年内先后发生结肠肿瘤和乳腺肿瘤。HE切片显示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肠壁和乳腺组织,瘤细胞有异型性和核分裂,并伴有显著的梭形细胞特征。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CD45++,CD20++,CD45RO-,CD30-,Vim+,Des-,SMA-,S-100-,CK-,EMA-。患者1年内死于肿瘤。结论本例梭形细胞变异型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在缺乏免疫组化标记的情况下易误诊为肉瘤或低分化癌。 黄晓赤 罗克枢 吴蓉宜 赵剑萍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梭形细胞 变异型 文献复习 免疫组化表型 HE切片 Barrett食管与腺癌 被引量:1 2010年 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的一种化生性病变,这种病变与远端食管腺癌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甚至被认为是食管远端腺癌最重要而且唯一的致病因素。因此了解和重视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治疗在预防食管远端腺癌的发生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黄晓赤 宋林勇关键词: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致病因素 远端 食管胃 乳腺癌组织CEA和ER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 ABC 和 PAP 法对110例乳腺痛组织进行了 ER 和 CFA 的标记,结果发现:(1)组织学Ⅱ、Ⅲ级乳腺癌的 CEA 表达明显高于Ⅰ级(P<0.05);(2)ER 表达与癌组织分化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关系,但倾向分布于低组织学等级的病变;(3)CEA(+)组和ER(-)组的五年存活率较低(P<0.01或 P<0.05)。结果表明 ER 和 CEA 在乳腺癌生物学行为鉴定上是一对意义相反的标志。此外,根据 ER 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特点,就部分 ER 阳性病例对内分泌治疗不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罗克枢 陈志远 黄晓赤关键词: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癌胚抗原 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量:1 2000年 应用图像分析手段对胃肠道 31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进行了细胞核形态定量研究。结果显示 :Kiel分类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的核形态定量的主要参数 (核面积、核等效直径、核最长径和形状因子 )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WF分类低度恶性组、中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核形态定量参数比较 ,大多数参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研究表明 ,核形态定量分析与形态分类在胃肠道NHL的恶性程度的评判上基本吻合。 黄晓赤 罗克枢 史小东关键词:胃肠道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 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方法:采用 H E 和组织化学染色,对48 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8 例肿瘤被分为普通型、粘液型和纤维肉瘤变3 个亚型。结论:普通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变型的恶性度更高,粘液型的恶性度与其它两型的差异尚待观察。 黄晓赤 罗克枢 雷士泽 赵剑萍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 粘液变性 恶性潜能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56例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XG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5 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XGC进行常规HE切片观察 ,3例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 6例XGC的临床表现与普通型胆囊炎相似 ,缺乏特异性。病理眼观见胆囊壁黄色结节或肿块 ,显微镜下显示在急慢性炎症背景的基础上 ,胆囊壁形成肉芽肿性病变 ,以泡沫状组织细胞聚集为主。结论 XGC是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炎症 ,发病率居胆囊疾病的第二位。某些囊壁结节或包块与周围组织和器官粘连并形成内瘘。其正确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罗克枢 黄晓赤 彭华生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 临床病理研究 结节 临床病理特点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形态转化及其恶性潜能关系探讨 1998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通常被视为皮肤真皮的纤维组织细胞源性的低恶性肿瘤,梭形瘤细胞排列成车辐轮状结构是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依据,局部侵袭和术后复发则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指征。近年来,国外文献已陆续报道了DFSP除经典的车辐轮状结构外,尚可出现形态方面的转化。 黄晓赤 罗克枢 雷士泽 赵剑萍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DFSP 粘液变性 核分裂相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