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长勇

作品数:52 被引量:82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天文地球
  • 2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8篇三叠
  • 22篇三叠世
  • 18篇中三叠世
  • 14篇化石
  • 10篇三叠统
  • 8篇牙形石
  • 8篇剖面
  • 8篇中三叠统
  • 5篇生物群
  • 5篇同位素
  • 5篇锆石
  • 5篇西藏冈底斯
  • 5篇西藏冈底斯带
  • 5篇冈底斯
  • 5篇冈底斯带
  • 4篇地层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古生物

机构

  • 40篇中国地质调查...
  • 13篇成都地质矿产...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2篇周长勇
  • 36篇张启跃
  • 28篇谢韬
  • 26篇黄金元
  • 22篇文芠
  • 22篇胡世学
  • 19篇吕涛
  • 9篇王立全
  • 9篇朱弟成
  • 9篇楼雄英
  • 8篇赵志丹
  • 7篇白建科
  • 7篇莫宣学
  • 6篇董国臣
  • 5篇潘桂棠
  • 4篇张克信
  • 4篇廖忠礼
  • 4篇孙媛媛
  • 4篇刘伟
  • 3篇袁四化

传媒

  • 11篇地质通报
  • 5篇地质论评
  • 4篇中国地质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岩石学报
  • 3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云南地质
  • 1篇光学与光电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造山作用:火山岩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59
2008年
系统地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的中北部,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入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分析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王立全潘桂棠朱弟成周长勇袁四化张万平
关键词:西藏冈底斯带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被引量:216
2008年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地层研究的新资料,提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建议将传统的"拉萨地块"解体为以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组成为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地块"(可能包括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及其南北两侧通过岛弧增生拼贴形成的以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为特色的南冈底斯岛弧带和北冈底斯岛弧带。提出二叠纪时期冈底斯带可能为一个在古特提斯洋盆中呈条块状"漂浮"的冈瓦纳碎片。新发现和厘定的由狮泉河-拉果错-永珠-纳木错-嘉黎混杂岩带所代表的弧后洋盆的消减和闭合可能在中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岩浆成因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朱弟成潘桂棠王立全莫宣学赵志丹周长勇廖忠礼董国臣袁四化
关键词:中生代岩浆岩西藏冈底斯带
滇东南地区新发现中三叠统关岭组典型台缘生物礁和斜坡滑塌灰岩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底在云南省泸西县东山镇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大规模典型台地边缘鲕粒浅滩和生物礁,同时在向阳乡方摆村附近发现典型台地前缘斜坡相泥晶灰岩,滑塌构造发育。台缘生物礁垂向3分结构明显,礁基为浅滩相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蓝绿藻粘结结构和亮晶栉壳状胶结结构发育;礁盖为台缘斜坡相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生物礁横向展布也具有3个明显特征:礁后为碳酸盐台地相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礁前为台缘斜坡相薄层灰岩和泥岩,局部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该发现可为滇东南地区继续寻找油气资源开辟新的勘探方向。
黄志英朱同兴张启跃周长勇谢韬
关键词:中三叠统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其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以丰富的稀有罗平生物群古生物化石和重要地层剖面为主,辅以典型壮美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泉水、瀑布和湖泊等多姿多彩的水体景观。本文分析了罗平生物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美学、旅游开发3方面的综合评价。
谢韬甘云兰张启跃胡世学周长勇黄金元文芠杨文礼朱广毅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云南罗平上石坎剖面中三叠世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在云南罗平上石坎剖面,产罗平生物群的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出露良好,为灰黑色纹层状含硅质结核、硅质条带泥晶灰岩和具滑塌构造、包卷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沉积。根据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在上石坎剖面划分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SQ1和SQ2),相对海平面经历了2次升与降的过程,SQ1表现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内盆地—开阔台地的演变过程;SQ2表现为开阔台地—台内盆地—开阔台地—局限的蒸发台地的演变过程。SQ1和SQ2的台内盆地内发育凝缩段,是鱼类和海生爬行类脊椎动物保存的最佳层位。
白建科张启跃黄金元张克信周长勇吕涛胡世学
关键词:层序地层沉积相中三叠统
罗平地区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罗平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对该区构造格架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弥勒—师宗断裂北缘的构造演化。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宏观上对断裂特征进行全面解译和识别的特点,结合野外调查,分析提取断裂的影像特征,在对断裂构造进行密度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断裂在地质地貌上的特征。研究发现,罗平地区北东向断裂带是师宗—弥勒断裂北沿部分,对罗平地区三叠系以来的地层沉积和构造演化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形成了断裂两侧不同的地貌特征。
谢韬张启跃刘伟吕涛周长勇楼雄英文芠
关键词:遥感
滇东罗平地区发现中三叠世安尼期鱼类化石被引量:8
2008年
2007年10月,成都地凋中心云南1:5万区域地质凋查项目组在滇东罗平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中,首次存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中发现丰富的脊椎、甲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鱼类化石主要有裂齿鱼类、真颚鱼类、弓鳍鱼类、半椎鱼类、全骨鱼类、龙鱼类、叻鳞鱼类等(图版I),大部分龟类化石为新属种。
张启跃周长勇吕涛谢韬李富
关键词:鱼类化石中三叠世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地质
鲎类化石(节肢动物)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被引量:6
2009年
简要报道并描述了发现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节肢动物鲎的化石.通过对比研究证实这一化石为中鲎科一新属种,其形态特征与现生的鲎十分相似.这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这一发现扩大了已知中生代鲎类的分布范围,也为研究鲎类的演化、生态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张启跃胡世学周长勇吕涛白建科
关键词:中三叠世古地理分布
早-中三叠世高分辨率的δ^(13)C_(carb)新记录:来自华南天生桥剖面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以往的研究发现早三叠世存在显著的碳循环扰动.为了验证早-中三叠世碳同位素的变化趋势并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碳循环规律,我们研究了华南天生桥剖面的早-中三叠世无机碳同位素(δ^(13)C_(carb))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剖面的δ^(13)C_(carb)值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δ^(13)C_(carb)首先在嘉陵江组一段呈现幅度为2.2‰的负偏移,随后在嘉陵江组三段底部呈现幅度为3.8‰的正偏移.接着,δ^(13)C_(carb)在嘉陵江组三段出现幅度为2.5‰的负偏移,随后在关岭组一段底部出现正偏移,最大值达到5.0‰.而后,δ^(13)C_(carb)呈现第三次负偏移,并在关岭组二段至杨柳井组恢复且稳定在+1‰至+2‰左右.天生桥剖面的δ^(13)C_(carb)地层变化趋势与全球同时期其他剖面的碳同位素地层演化趋势呈现出一致性.这一特征表明天生桥剖面的早-中三叠世地层记录较为完整.研究结果表明,天生桥剖面的δ^(13)C_(carb)变化特征能够代表全球碳循环的扰动.此外,天生桥剖面记录的碳循环扰动与缓慢生命复苏之间具有地层一致性,这一特征表明碳循环扰动的物理机制可能是导致早三叠世缓慢生命复苏的主要原因.
张桂洁张晓林周长勇黄金元张启跃胡世学文芠黄勰敏
云南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沉积环境初步研究——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
云南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产出于关岭组二段的深灰—灰黑色薄层状泥晶灰岩、泥灰岩中,岩层颜色深,层薄,有机质含量较高,岩石中含有较多黄铁矿颗粒。对云南罗平关岭组二段大凹子精测剖面——罗平生物群产出地层51件样品的地球化学...
周长勇张启跃吕涛白建科
关键词:沉积环境元素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