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华军

作品数:69 被引量:323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钩吻
  • 15篇中药
  • 12篇色谱
  • 12篇相色谱
  • 10篇色谱法
  • 9篇草珊瑚
  • 8篇液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8篇高效液相色谱
  • 7篇毒性
  • 7篇液相色谱法
  • 7篇高效液相色谱...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5篇配伍
  • 4篇药材
  • 4篇中成药
  • 4篇生物碱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机构

  • 55篇福建中医药大...
  • 12篇福建中医学院
  • 8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 3篇漳州卫生职业...
  • 2篇福建省妇幼保...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作者

  • 68篇廖华军
  • 30篇吴水生
  • 15篇王英豪
  • 14篇李德森
  • 12篇郭素华
  • 11篇潘馨
  • 8篇黄美霞
  • 6篇杨樱
  • 5篇彭国平
  • 4篇邱颂平
  • 3篇王河山
  • 3篇林珠灿
  • 3篇洪怀山
  • 3篇华碧春
  • 2篇李小艳
  • 2篇陈小峰
  • 2篇史道华
  • 2篇程心玲
  • 2篇陈卫琳
  • 2篇房英娟

传媒

  • 5篇福建中医药
  • 5篇辽宁中医药大...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国民族民间...
  • 3篇中医药学报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中药材
  • 2篇福建分析测试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2013第六...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医药通报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不同采收期草珊瑚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不同采收期草珊瑚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嗪皮啶、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北京慧德易SP ODS-AQ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5%A→15%A;11~18 min,15%A→25%A;18~25min,25%A;25~40 min,25%A→40%A),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344 nm,柱温35℃。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异嗪皮啶、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迷迭香酸分别在9.32~466.00、11.25~562.50、10.94~547.00、8.68~434.00、10.48~524.00、9.66~483.00和10.86~543.00μg·m L-1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99.0%~101.5%之间,RSD为0.85%~1.8%。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定得草珊瑚最佳采收月份为9、10、11月份。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草珊瑚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草珊瑚的产地采收提供参考。
徐翔英衷林清彭琴郑冬梅刘乾松潘馨廖华军
关键词:草珊瑚不同采收期异嗪皮啶迷迭香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毒性中药钩吻应用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
2025年
如何突破钩吻毒性限制以挖掘其毒性背后的潜在价值,趋利避害地应用钩吻是现代临床的难点和急需突破的瓶颈.本项目开展钩吻减毒存效的基础研究,先后提出砂炒炮制减毒、配伍玉叶金花减毒、赤芝双向固体发酵减毒、太阳蓄血方证相关减毒、胆汁炮制减毒等多种钩吻减毒存效方案.
吴水生王英豪李德森廖华军黄美霞王文义陈倪济世许文谌赛男王河山
关键词:钩吻
闽产中成药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以福州、漳州、厦门、建阳等4个地区中成药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 测定闽产中成药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所测样品中六六六(BHC)≤0.1mg·kg-1,DDT≤0.1mg·kg-1,五氯 硝基苯(PCNB)≤0.1mg·kg-1。结论:所测中成药有机氯农药残留都符合标准。
郭素华廖华军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
中药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研究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中医药事业向更高、更新、更深入的层次发展,要想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在研究思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本文介绍了中药现代化的含义和研究内容,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发途径和方法,指出了目前中...
郭素华廖华军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研究
二陈汤的现代药学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通过查阅分析国内最新研究文献,简要介绍了二陈汤的研究情况,从配伍研究、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中药制剂等方面总结了二陈汤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廖华军
关键词:二陈汤药学研究
黄药子配伍甘草对大鼠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黄药子和黄药子配伍甘草后对大鼠肝脏组织CYP1A2、CYP2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分别给药28天,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黄药子与甘草配伍能够改善大鼠肝脏组织病变;与对照组比较,黄药子组肝脏CYP1A2、CYP2E1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黄药子组比较,配伍组肝脏CYP1A2、CYP2E1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甘草能对抗黄药子导致的肝损伤,其减毒机理可能与抑制肝脏CYP1A2、CYP2E1蛋白表达有关。
华碧春刘娇黄智锋史道华廖华军林芳
关键词:黄药子配伍甘草CYP1A2CYP2E1
中药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本文对几种中药提取新技术如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酶解提取、微波萃取等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这些新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我国中药研究提供参考。
廖华军
关键词:中药
阿魏酸的超滤工艺适应性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超滤对阿魏酸适应性。方法采用pH值、温度、药液浓度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4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测定超滤前后药液成分的浓度,计算透过率,分析阿魏酸在超滤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温度、pH值、药液浓度和超滤膜截留分子量4个因素对阿魏酸透过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超滤工艺对阿魏酸化学成分有很好的适应性。
廖华军尹楠李红阳彭国平
关键词:阿魏酸超滤适应性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处方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处方。方法在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三元相图绘制的基础上,以乳化时间、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筛选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的最佳处方,并对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的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最佳处方为油酸乙酯-Kolliphor RH40-Transcutol=12.93∶57.25∶29.82,其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载药量分别为23.0 nm、0.160、-20.28 mV、10.52 mg·g^(-1)。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所建数学模型预测性好,可用于优化细梗香草总皂苷自微乳。
徐翔英谢秋情郑冬梅衷林清潘馨廖华军
关键词:总皂苷自微乳配伍实验三元相图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钩吻脂溶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钩吻脂溶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钩吻不同部位中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钩吻茎中脂溶性部分鉴定了2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89.56%,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钩吻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廖华军杨樱吴水生
关键词:钩吻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