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虹
- 作品数:51 被引量:3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7
- 2018年
- 目的调查青岛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的死亡态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士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24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死亡态度得分为(3.21±0.15)分,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自然接受(4.31±0.33)分、趋近接受(3.55±0.15)分、逃避接受(2.97±0.29)分、死亡逃避(2.80±0.27)分和死亡恐惧(2.41±0.2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护士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有护龄、宗教信仰和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结论多数护士对死亡持正向的接受态度,死亡态度主要影响因素为护龄、宗教信仰和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或培训,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构建护士死亡教育模式,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韩舒崔岩卢晓虹于晓燕冯培青
- 关键词:护士死亡教育护理管理
- 基于远程控制的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信息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采集系统包括:脑神经电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云服务器、康复评定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
- 韩艳姜文彬刘晓敏刘晓英卢晓虹孙红霞李少玲谷如婷邢淑云盖玉彪王刚周海清
- 文献传递
-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住院患者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循证护理实践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形成住院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循证护理实践规范,提高护士证据知晓率和临床操作规范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标准程序,结合行动促进框架(i-PARIHS)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制订可获得的解决方案。证据应用前、应用后第1轮、第2轮每个阶段分别以青岛市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的44名护士和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质量审查和效果评价。结果证据应用后第2轮审查指标的知晓率和执行率均提高,淤斑、硬结、出血的发生率和VAS得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相关工作流程得到完善,形成住院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循证护理实践规范。结论该循证项目的临床开展可规范护士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操作行为,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
- 卢晓虹李少玲崔岩魏丽丽赵倩王韶韶陈瑜
- 关键词:注射皮下低分子肝素循证护理实践
-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恐惧体验的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深入了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恐惧体验。方法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制订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7-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复查的15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复发恐惧的触发因素、对房颤复发的感知、负性情绪困扰和应对房颤复发的能力不足。结论针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针对患者术后疾病管理、生活适应等多方面需求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减少房颤患者术后“空白期”的复发恐惧。
- 卢晓虹郎晗旭王纪哲赵云霞赵梦璐张艳魏丽丽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 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原因,为引导心力衰竭患者及时就医、增加院内及院外护理范畴、优化护理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6—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延迟就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15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分析方法及Nvivo11.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对访谈资料分析与提炼。结果:15例心力衰竭患者延迟就医时间为7~44 d,延迟就医原因可归纳为5个主题群:症状认知不足;疾病管理能力缺乏;特殊人群的认知和经历;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医疗延迟。结论:医护人员应优化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内容及模式,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时识别特殊患者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探索心力衰竭患者获得院外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的途径进而改善延迟就医的发生。
- 李少玲卢晓虹魏丽丽王立艳于晓燕史少婷曹丽华张文忠
- 关键词:心力衰竭疾病管理
- 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基于院内移动医疗平台设计CHF患者症状群管理模块,选取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6月—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病区的235例作为试验组,B病区的235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医疗的症状群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最终纳入232例,对照组纳入225例。出院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心功能状态、自我护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平台对CHF患者进行症状群管理,能提高疾病管理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整体的自我管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结局。
- 赵梦璐卢晓虹曹丽华李福海韩静姜欣崔伟宁赵倩张文忠
- 关键词:症状群心力衰竭延续性护理
- PCI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及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为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重返工作中青年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智谋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青年患者智谋得分为(81.06±12.0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47.92±7.71)分,智谋得分与工作投入得分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重返工作时间和智谋水平是患者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中青年患者智谋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投入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术后随访,鼓励家属及同事多关注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和工作,提高智谋水平,使之更好地投入工作。
- 张静雅曹丽华李少玲卢晓虹魏丽丽崔岩李雪丁云美
- 关键词:中青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智谋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的证据总结
- 2024年
- 目的:检索并获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遵循“6S”模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根据相关文献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包括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0篇,最终总结了19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的证据。结论:本研究归纳了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的证据,可以为临床开展肺康复训练提供循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结合临床情景及患者意愿,遵循个体化原则,将证据审慎应用于临床实践。
- 赵梦璐魏丽丽卢晓虹李福海张艳韩静曹丽华潘雅琦张文忠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肺康复训练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助推策略构建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自我管理方案
- 2025年
- 目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助推策略构建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自我管理的干预方案。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和助推策略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自我管理的干预方案,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干预的具体内容。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2,0.83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81,0.666(P均<0.001)。最终形成包括5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的干预方案。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助推策略构建的心房颤动病人抗凝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丁遥遥卢晓虹
-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心房颤动抗凝干预方案
-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的个案护理被引量:1
- 2023年
- 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依据心脏康复五大处方制订个体化的整体治疗及护理方案实施全病程个案管理策略的临床资料,探讨二级预防个案管理方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效果,总结一系列的康复及护理措施。通过加强康复及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以心脏康复为指导的二级预防个案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有促进作用。
- 潘雅琦卢晓虹刘晓彤夏丽丽李玲玉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脏康复个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