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水平井
  • 7篇平井
  • 7篇煤层气
  • 3篇压裂
  • 3篇气水
  • 3篇煤层
  • 3篇煤层气水平井
  • 3篇节理
  • 3篇井壁
  • 3篇井壁稳定
  • 2篇洞穴
  • 2篇修井
  • 2篇修井工艺
  • 2篇水力压裂
  • 2篇割缝衬管
  • 2篇笔尖
  • 2篇参数优化
  • 2篇衬管
  • 1篇弹性模量
  • 1篇地应力

机构

  • 13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13篇曹超
  • 6篇杨琦
  • 3篇薛海飞
  • 3篇张钟浩
  • 3篇王力
  • 2篇王建中
  • 2篇李绍勇
  • 2篇王鹏
  • 2篇秦绍锋
  • 1篇周劲辉
  • 1篇尹帅
  • 1篇王德桂
  • 1篇柏冠军
  • 1篇王倩倩
  • 1篇郑莲慧
  • 1篇高倩
  • 1篇张健
  • 1篇刘嫣

传媒

  • 1篇石化技术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清洗世界
  • 1篇科技风
  • 1篇中国煤层气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煤级煤储层压汞特征分析及渗透率估算被引量:1
2018年
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参数,其与岩石孔隙结构关系密切。以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高煤级煤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测试分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索基于压汞法的煤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薄片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区高煤级煤储层发育孔缝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形态多为圆形及椭圆形;割理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形成期早;此外,煤岩中还存在大量未充填的张性、剪性及滑脱微裂缝,形成期晚。该煤储层具有中孔-低渗特征,孔喉配置关系为微孔-微喉型。通过对比不同入汞量所对应的煤岩喉道半径与毛细管压力间的关系,发现在入汞量约为25%时,毛细管压力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建立了该拐点所对应煤岩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回归模型,从而实现了对煤岩渗透率的有效预测。该研究对深入探索煤储层渗流机理、储层评价及"甜点"区预测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付新薄舒月段宏臻曹超
关键词:压汞法毛细管压力孔隙结构渗透率
煤层气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艺,该工艺包括:原井内依序下入防护套管、捞砂笔尖、尾管、捞砂泵和油管,开启所述捞砂泵以使对所述原井内的压裂砂进行清理,下入第一通井规通至洞穴顶部;取出第一通井规,下入衬管、丢手和...
薛海飞朱光辉王建中王力李绍勇秦绍锋曹超
文献传递
沁东北15号煤显微组分对微裂隙的控制作用
2013年
煤层显微组分与微裂隙二元关系研究对煤层气开采具有潜在价值.通过对沁东北太原组15号煤宏观、电镜、物性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煤储层显微组分和微裂隙之间二元机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基质有机显微组分可以产生张性裂隙和压性裂隙,而镜质组中的张性裂隙对煤层气扩散作用较大,惰质组中内生裂隙不太发育.该区渗透率呈现低渗——特低渗的原因主要是割理被脉状方解石填充以及粘土矿物的充填.
郑莲慧高倩曹超尹帅王倩倩刘嫣
关键词:显微组分
深/浅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规律研究
为研究深/浅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规律,建立了节理煤层井壁稳定评价模型,探究节理对深/浅煤层水平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利用强度准则构建深煤层裂纹扩展破坏的判据,建立深/浅节理煤层井壁稳定评价模型。以一条裂纹为...
李亮杨帆杨琦曹超张钟浩
关键词: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
基于测井资料的地应力剖面计算方法研究
2024年
在对比纵、横波时差转换模型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利用声波纵波时差获得声波横波时差的方法,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和密度测井资料,优选岩石力学参数评价和地应力计算模型,以山西寿阳区块QYN1-08V为例,对全井段的地应力剖面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该区块的煤层气钻井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谭章龙周劲辉王德桂王鹏林俊文曹超申文杰杨琦
关键词:声波时差测井资料地应力弹性模量泊松比
深/浅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规律研究
为研究深/浅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规律,建立了节理煤层井壁稳定评价模型,探究节理对深/浅煤层水平井壁稳定的影响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利用强度准则构建深煤层裂纹扩展破坏的判据,建立深/浅节理煤层井壁稳定评价模型。以一条裂纹为...
李亮杨帆杨琦曹超张钟浩
关键词:节理煤层水平井井壁稳定
沁水盆地煤层气二开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被引量:3
2023年
为了解决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优质储层钻遇率低、固井质量差、储层保护难度大等问题,以提高煤层气的后期压裂和产气效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井眼轨迹优化设计、井身结构和配套工艺、钻井液、二开半程固井等一系列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轨迹设计采用“双增双稳”剖面,设置控制点可精确控制轨迹走向;②三开水平井优化为二开大井眼水平井(Ф311.2 mm×Ф244.5 mm+Ф215.9 mm×Ф139.7 mm);③采用可降解聚膜钻井液可有效保护储层;④使用打捞式免钻塞完井工具,完成二开半程固井,可避免煤层固井漏失;⑤形成了适合沁水盆地的煤层气二开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体系。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可以缩短钻井周期30%,提速20%以上,有效提高煤层气整体开发效益。结论认为,煤层气二开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可以为后续煤层气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贾佳谭章龙王鹏林俊文申文杰曹超杨琦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固井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设计研究
2024年
我国煤层气开采技术和开发利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体系和模式,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原因,煤层气井产量低、开发成本高。针对我国目前煤层气开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煤层地质条件的煤层气井压裂设计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压裂设计方案可行性。
曹超
关键词:煤层气井水力压裂
煤层气水平井捞砂技术优化与工程应用
2025年
【目的和方法】煤层气水平井生产面临完井管柱沉砂堆积、管壁结垢和卡泵等问题,导致煤层气产量下降或停产,严重制约了煤层气连续稳定生产,机械捞砂方式清除井筒内煤粉和沉砂,是恢复和提高水平井煤层气产量的有效工艺技术。针对煤层气水平井机械捞砂管柱密封性差、捞砂效率低和沉砂固结等难题,优化设计并加工了爪式刮板笔尖、破砂钻头、偏心翻板和机械式旋转工具等。基于水平井机械式捞砂泵原理,将水力附加轴向力引入管柱力学模型建立了管柱−水力耦合力学模型,提出了水平井捞砂作业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捞砂泵单冲程往复周期对储砂管内流体流动速度和煤粉运移能力影响、翻板吸入口开放度对水力附加轴向力影响,对比分析管柱–水力耦合力学模型与常规力学模型计算管柱轴向力结果。【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爪式刮板笔尖通过结构优化提高了水平井管底沉砂破除效率,机械式旋转工具配合破砂钻头和卡簧结构解决了管壁固结沉砂破除难题,偏心翻板与球式单流阀增加了固–液两相流通过面积和密封性。(2)ø110 mm捞砂泵在单冲程往复周期60 s条件下,可运移颗粒直径不超过2.5 mm煤屑,含有少量粒径3~12 mm煤屑,能够有效运移水平井筒内堆积煤粉颗粒至储砂管内部;捞砂泵上行、下行工况下管柱轴向力比常规起下钻分别增加906.94 N、减小37.41 N,提高了捞砂作业管柱受力计算准确性。(3)优化后的捞砂工具和工艺技术在沁水盆地10口水平井进行现场应用,单井捞砂量和单次捞砂量分别提高1.5倍、0.9倍,日均产气量和日均产水量分别增加1483.7、2.18 m3,为煤层气水平井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适用于中浅埋深煤层筛管完井和套管射孔完井的水平井及大斜度井,对推动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张飞王一兵程璐梅文博杨琦申文杰曹超曹超廖正凯鲜保安毕延森
关键词:煤层气水平井工程应用
煤层气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砂埋修井工艺,该工艺包括:原井内依序下入防护套管、捞砂笔尖、尾管、捞砂泵和油管,开启所述捞砂泵以使对所述原井内的压裂砂进行清理,下入第一通井规通至洞穴顶部;取出第一通井规,下入衬管、丢手和...
薛海飞朱光辉王建中王力李绍勇秦绍锋曹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