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亚东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杂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印支运动
  • 1篇早二叠世
  • 1篇增生杂岩
  • 1篇年代学
  • 1篇盆地
  • 1篇羌塘
  • 1篇羌塘盆地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锆石U-PB...
  • 1篇下二叠统
  • 1篇厘定
  • 1篇海底扇
  • 1篇二叠世
  • 1篇二叠统
  • 1篇变质
  • 1篇变质杂岩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2篇梁晓
  • 2篇王根厚
  • 2篇郑艺龙
  • 2篇何亚东
  • 1篇高金汉
  • 1篇冉皞
  • 1篇袁国礼
  • 1篇黄波
  • 1篇焦鹏伟
  • 1篇孙喜辉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藏北羌塘泛非和印支事件的记录:来自俄久卖变质杂岩地球化学与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3
2015年
藏北羌塘盆地大地构造属性是长期争议的议题,深入研究有助于对该问题的探讨。俄久卖杂岩体产出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包括夕线石片麻岩和片麻状花岗岩,以及侵位于其中的淡色花岗岩脉。在中央隆起北侧,高级变质岩仅发现于俄久卖杂岩体内。因此,该杂岩为研究羌塘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片麻状花岗岩和淡色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其中,片麻状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76.6±4.8Ma,且岩石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Pb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较亏损,显示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淡色花岗岩中的锆石呈明显的核-幔-边环带结构,其核部测得年龄介于2052±25Ma^541±8Ma之间,幔部加权平均年龄为463.7±7.5Ma,边部内侧为214.6±2Ma,边部外侧为189.4±1.1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淡色花岗岩形成于典型的同碰撞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表明,俄久卖杂岩体包括早古生代泛非晚期岩浆事件产物(~470Ma),且在印支运动期遭受深埋作用并发生部分熔融,分别形成了~214Ma和~189Ma的淡色花岗岩。因此,羌塘盆地内泛非时期的地质记录可延伸至中央隆起带北缘。
郑艺龙王根厚郭志文梁晓袁国礼王寒冻黄波何亚东
关键词:羌塘盆地变质杂岩锆石U-PB年龄印支运动
藏北荣玛乡亚丹地区下二叠统曲地组的厘定及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西藏羌塘中部增生杂岩的不断解体对于该区古生代—三叠纪地层格架的厘定及特提斯洋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西藏荣玛乡亚丹地区的增生杂岩进行实测剖面时,发现一段早二叠世大陆斜坡相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海底扇细碎屑岩沉积,北侧被新生代康托组红层覆盖,南侧与玄武岩等基性岩块呈断层接触,沉积序列不完整,主体为一套海底扇中扇-外扇厚层粉砂岩夹水道砂岩透镜体。碎屑岩层中垮塌沉积的生屑灰岩夹层含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Schwagerina,Chalaroschwagerina parampla共4属10种■类化石,指示地层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1∶25万日干配错幅区域地质调查将该地层归为吞龙共巴组,主要为混积陆棚相沉积。依据岩石地层及化石组合时代,厘定本套海底扇沉积为下二叠统曲地组。结合前人报道的早—中二叠世含■灰岩建造,以及羌塘中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基性岩的大陆裂谷背景,认为羌塘中部早二叠世沉积代表了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初始阶段,并推测在空谷阶之后发育小规模洋盆。
焦鹏伟梁晓王根厚高金汉孙喜辉冉皞何亚东郑艺龙
关键词:早二叠世海底扇增生杂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