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铁
- 作品数:35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作物盆栽试验灌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作物盆栽试验灌水装置,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放置有若干储水桶,所述储水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上螺旋安装有出水开关,所述出水开关通过导管连通滴灌管,所述滴灌管嵌装在...
- 蔡铁任小龙贾志宽韩清芳刘铁宁张鹏王瑞
- BOPPPS教学模式在《旱农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5
- 2019年
- 文章通过系统分析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旱农学》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探索,针对本科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引进国际前沿教学理念BOPPPS式教学(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总结六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表明,BOPPPS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了《旱农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考能力,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 张鹏蔡铁刘铁宁韩清芳任小龙贾志宽
- 关键词:本科
- 一种小麦幼苗试验材料的高效培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幼苗材料的高效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筛选;种子清洗灭菌;种植;种植盆放入24.5×24.5×5cm的培养盒中,每盒8盆,培养盒中加入1L Hoagland营养液后,放入人工气候箱内中,2天更换培...
- 蔡铁孟祥萍贾志宽任小龙刘铁宁张鹏王瑞
- 集雨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周年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针对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的生产特点,将垄沟集雨种植技术应用于作物周年生产,以期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体系种植模式的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西农979、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传统平作(CK)、垄沟配置为40cm∶40cm(R-F40)、40cm∶60cm(R-F60)、40cm∶80cm(R-F80)4个处理,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不同垄沟配置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小麦季R-F60和R-F8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垄沟集雨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随种植沟宽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R-F60、R-F80处理较CK仅减产1.75%、1.67%;集雨各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IUE)显著提高,并随种植沟宽度增加增幅减小。在玉米季,集雨各处理WUE、产量显著提高,且随着种植沟变宽呈先增后降趋势。小麦-玉米周年WUE、产量显著增加,其中以垄沟配置为40cm∶60cm(R-F60)处理增幅最大,分别较CK增加12.75%、7.98%。[结论]垄沟集雨种植技术是调控作物高效节水的可行途径,其中R-F60处理是优化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二熟制种植体系稳产高效节水的理想集雨栽培模式。
- 刘佩刘佩王金金蔡铁蔡铁张鹏张鹏任小龙
- 关键词:垄沟集雨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 雨水导入表土以下不同深度土壤蒸发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通过蒸发装置模拟试验,将雨水引入到表土层以下不同深度,从而改变土壤接受雨水的深度,测定土壤蒸发量,分析土壤蒸发强度、蒸发量、蒸发率和蒸发量的动态变化,确定改变雨水接受深度对土壤蒸发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雨水接受深度增加,土壤蒸发强度大幅度减少,雨水接受深度(H)为30 cm时,降水量(P)为30、20、10 mm处理的第1天蒸发强度分别为1.6、1.3、0.9 mm·d^(-1),仅为地表接受雨水处理蒸发强度的21.02%、15.85%和12.98%。土壤蒸发量与雨水接受深度和降雨量大小有关,随时间的延长,相同接受深度条件下,蒸发量随雨量增大而增大。地面接受雨水的土壤蒸发量与时间呈对数相关(R^2=0.9959),雨水接受深度为30 cm则呈线性相关(R^2=0.9924)。与地面接受雨水相比,地表以下土层接受雨水可降低土壤蒸发损失,随深度增加,土壤蒸发率降低,P10H0、P10H10、P10H20和P10H30处理18 d蒸发率分别为141.14%、109.03%、49.16%和24.75%;土壤水分的蒸发率也与降雨量有关,雨水接受深度为20 cm,降雨量分别为10、20、30 mm时,6 d内土壤水分蒸发率分别为26.76%、13.57%和9.71%%。
- 王俊鹏任小龙蔡铁张鹏张久成
- 关键词:土壤水分
- 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提升《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被引量:3
- 2018年
-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高素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以及作物栽培学学科的发展。为此,从"教学端"切入,分析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授课内容、师资配置、授课模式、评价方式、课后实践五个方面,阐述提升《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路与途径。
- 蔡铁任小龙张保军刘铁宁张鹏王瑞刘杨韩清芳贾志宽
- 关键词: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师资配置
- 一种作物沟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沟播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作物沟播装置,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焊接有推杆,所述架体的前端底部活动连接有前滚轮,所述前滚轮的一侧焊接有转动套。本实用新型通过架体上焊接竖杆,竖杆上开设的横移槽进行移动轴安装,移动轴...
- 任小龙王小玲蔡铁陈小莉刘铁宁贾志宽
- 一种小麦播种机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机架、覆土装置、梁架和水箱,梁架内侧转动连接有内部开设有流道的转动杆,转动杆周侧面固定套设有若干组用于将灌溉水引入田面以下的渗灌组件,承重板下表面固定有若干竖板...
- 蔡铁李会任小龙陈小莉刘铁宁张鹏贾志宽
- 关中西部灌区限量节水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为探索在半湿润灌区基于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的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途径,于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以西农97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结合小麦主要生育期限量灌水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传统平作常量畦灌(F150)的基础上,减少50%的灌水量,F75小麦产量两年分别下降18.86%、10.07%;集雨种植+灌水75 mm处理(R75)与F150处理相比,小麦产量略有小幅降低,但尚未达显著(P<0.05)水平,且R75与R150处理亦无显著(P<0.05)差异。此外,R75较F150处理灌水利用效率显著(P<0.05)提高,两年增幅分别为95.51%、104.2%,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1.23%、13.1%。结果表明,集雨种植可高效利用降水及灌溉水,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提升;基于集雨种植模式,通过在小麦关键生育期限量灌水,较传统平作常量畦灌(F150)产量无明显降低情况下,实现节水40%~70%。
- 刘小利蔡铁徐悦贾志宽贾志宽
- 关键词:集雨种植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 锰素浸种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其根系形态与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设置对照(0g/L)、低(0.03g/L)、中(0.06g/L)和高(0.12g/L)4个锰浸种浓度,探讨锰素浸种对小麦苗期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指标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0~0.06g/L锰浸种浓度下,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并在0.06g/L浓度时效果最佳;当锰浓度高于0.06g/L时,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二氧化碳均呈下降趋势。(2)0.06g/L锰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达到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3)小麦幼苗的地上部、根系和整株干重以及根冠比均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变化,并在0.06g/L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适宜浓度锰素浸种能够有效提高小麦苗期的光合特性,促进根系发育,进而促进小麦出叶和冬前分蘖,但过高浓度的锰素浸种则会抑制小麦生长;综合考虑小麦幼苗光合特性、根系和生物量的表现,当地缺锰地区可通过适当浓度锰素(0.06g/L)浸种有效促进小麦苗期生长。
- 孟祥萍李春霞国海燕丁瑞霞杨宝平蔡铁韩清芳
- 关键词:浸种小麦苗期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