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一

作品数:56 被引量:628H指数:1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教育
  • 17篇拔尖
  • 14篇新人
  • 14篇通识
  • 13篇拔尖创新
  • 13篇拔尖创新人才
  • 11篇通识教育
  • 8篇课程
  • 6篇文化
  • 6篇家庭
  • 5篇教学
  • 5篇高等教育
  • 4篇院校
  • 4篇院校研究
  • 4篇高考
  • 4篇高考改革
  • 3篇大众化
  • 3篇志趣
  • 3篇生命科学
  • 3篇素质教育

机构

  • 53篇复旦大学
  • 4篇清华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波士顿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高等教...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厦门第六中学

作者

  • 53篇陆一
  • 3篇史静寰
  • 2篇柯政
  • 1篇张泽强
  • 1篇于海琴
  • 1篇刘凡丰
  • 1篇李会春
  • 1篇蒋菲
  • 1篇韩丽颖
  • 1篇林小英
  • 1篇辛越优
  • 1篇代龙妹
  • 1篇高地
  • 1篇周洪宇
  • 1篇任志锋
  • 1篇陈如平
  • 1篇黄天慧
  • 1篇黄傲寒
  • 1篇徐渊
  • 1篇刘敏

传媒

  • 8篇复旦教育论坛
  • 6篇教育研究
  • 5篇高等教育研究
  • 5篇清华大学教育...
  • 4篇北京大学教育...
  • 3篇人民教育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2篇中国高等教育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教师博览(上...
  • 2篇国家教育行政...
  • 2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中国改革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文化纵横
  • 1篇中国基础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9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识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名实互动被引量:15
2018年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不是单纯外来的、被给定的概念,而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名实互动逐渐明晰而生成的。从语义场的命名分析和中国大学十余年来教育实践两方面着手,交叉印证,可以锚定相近概念的确切内涵,并揭示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之间的决定性差异。通识教育作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得到更精确刻画后,还要注意在国际对话和翻译中的跨文化不可移植性。
陆一
关键词:通识博雅教育文化素质语义场
“拔尖计划”学生的学习有何不同——基于生命科学学生调查和科学家访谈的混合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针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生命科学专业的在读学生的实证调查显示,拔尖计划学生与对照组非拔尖计划学生在多项学习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对15名该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和拔尖计划实施负责人的深入访谈,印证并解读了两组学生学习差异对一流科学家的养成具有何种意义。目前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下师生互动质量较高,但教育者多为专家型,在非专业的通识教育方面缺乏共识和策略,这提醒我们除了拔尖计划内部的小环境,综合性大学均衡、健全的育人大环境也很重要。
陆一于海琴
关键词:生命科学
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结构性变化与影响因素
2024年
在高选拔性和高挑战度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重要的教育观测指征,也是其学术志趣的具体表现。学习动力包括动力强度与动力来源两个侧面。本文通过比较2017年与2023年两次全国拔尖学生调查的截面数据发现,相比于2017年,2023年拔尖学生的平均学习动力强度减弱,源自“求知兴趣”的学习动力显著下降,源自“就业升学”的学习动力显著上升,动力来源构成有外部化、功利化趋势;当前拔尖学生从大一起便具有强烈的“就业升学”等外部动机,在2017年调查中这一动机到大三才变得较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变化与招生渠道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竞赛生、家庭条件较优越者学习动机的功利化程度较小;当社会大环境变化时,家庭条件较差者的学习动力更显著地受到外部因素侵袭。社会环境变化与国家宣传教育可能促进了报国志向。
陆一孙迟瑶
关键词:学习动力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志趣功利化
大道至简:高考改革不应使选择高度复杂化被引量:3
2018年
主管部门应当赋予学校和老师,特别是公办学校及一线教师更多自由,激活丰富而有质量的教育供给,也要使学生有机会选择符合自身禀赋条件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和适合自己的老师与同伴。
陆一
关键词:高考改革大道一线教师教育供给禀赋条件
理事会与教授会的“协治”——透视日本私立大学治理模式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通过辨析日本大学自治的基本观念,梳理了历史上政府对私立大学管辖方式的变迁,比较了宽松政策环境下私立大学的几种治理模式,并以早稻田大学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逐层探讨了日本现代大学治理中分权与集权间的张力与平衡,揭示了日本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根本动因。研究发现,为适应国际、国内竞争加剧的时代,日本私立大学理事会和教授会的权力天平开始摇摆,提升管理效率和自改革的命题日益凸显。
陆一
关键词:大学治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
教育强国目标下优化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机制的思考被引量:10
2023年
能够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我们要立足于当前中国教育体系的全新格局与体制特征,开辟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中国路径。在定位上,要从国家能力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比较和借鉴不同国家经验时,应注意辨别各国教育体制的根本性差异;要培养和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应把功夫下在改善教育生态上;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索与学业竞争大众化社会相适应的选拔与分流制度;在评价拔尖创新人才时,不仅要看其学术成就,更要关注其内在动力机制,使之具有源源不断的发展与成长动能。
陆一卜尚聪
关键词:教育强国拔尖创新人才英才教育教育体制
青出于蓝:拔尖计划导师制中的师生关系及其育才效果被引量:2
2024年
得到优质导师资源的拔尖学生是否得到了合适的指导与栽培?国内顶尖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的师生关系值得关注。本研究采用2017学年和2023学年开展的两次“全国顶尖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调查”数据,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视角观察导师制背景下的学生反馈的导师指导效果,利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出“从游型”“合作型”“敬慕型”和“隔阂型”四种师生关系。“从游型”关系中的拔尖学生在论文产出和专业兴趣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合作型”关系中的拔尖学生在学术志向方面也有良好表现;处于“隔阂型”关系中的拔尖学生处于相对困顿的境地。在拔尖计划2.0及强基计划开始后,“从游型”(占四成)和“合作型”(占三成)比例不变,“隔阂型”比例下降,“敬慕型”比例上升,显示出拔尖计划制度建设的进展。构成“从游型”师生关系对创新人才的成长最有助益,意味着导师与学生关系更亲近,能够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共鸣,比“合作型”关系不仅更高产而且更能滋养学术兴趣。
万芮陆一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导师制师生关系
建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主体性
通识教育是一个兼具个人教养和文明传承发展使命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应当以确立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制度化载体为目标.通过梳理历史可知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最初的理解和想象由美国所塑造,改革起步阶段...
陆一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主体性
从评价到赋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新方法被引量:23
2020年
过去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注重教学设计、教学模拟与课程建设,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学生的学情关注不足,属于偏重静态的评价。本文提出了大学教学质量的动态评价观念与方法,基于大规模数据的学生反馈和教育学专业性编码转译,为每门课程提供教学“体检报告”,赋能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形成全校合力重视教学的氛围。
陆一林珊陈嘉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诊断
实现“招考分离”目标还需迈过哪些坎
2019年
高考改革走到了一个两难的十字路口。新推出的科目选考、综合评价等被认为是妥协方案,没能实现许多专家力主的“招考分离”目标。同时,媒体曝光了多名学生用于自主招生的论文存在严重造假的情况,这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自主招生能否公平选拔的质疑。
陆一黎彦婷(插图)
关键词:招考自主招生十字路口高考改革综合评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