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燕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土壤水分监测指标修订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在墒情评估中引入土壤有效水下限概念,提出单站单标准的墒情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整体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区、河套地区和阴山山脉,相对偏低区域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西部区,偏低区土地类型以草原和荒漠区为主。整体来看,相对凋萎湿度东部高于中西部,东部偏南最高;相对凋萎湿度(6.57%~55.15%)波动较大,在田间持水量至相对凋萎湿度之间根据等间距划分得到二类、三类墒情上限范围为68.86%~85.05%和37.71%~70.07%,地区间墒情标准等级差异较大,二、三类墒情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从土地利用分区来看,农林区域要明显大于草原区,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土默川农业区、阴山丘陵农业区、河套灌区要明显高于周边草原区。 代海燕 吴建华 贾成朕 都瓦拉 杨丽萍 陈素华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土壤墒情 田间持水量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年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2022年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林龄增加的变化曲线可用逻辑斯谛生长方程拟合,在1979—2016年,碳密度由1.05 t/hm^(2)增加到76.83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慢⁃快⁃慢”趋势,碳密度年增量最高达到3.72 t hm^(-2)a^(-1),多年平均为2.05 t hm^(-2)a^(-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与上年6月和当年6—8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呈正、负相关;与上年7月、9月及当年8—9月的温度保持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降水主要通过生长季的长短和土壤可利用水分及冬季的雪害冻害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潜力,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潜力可能会增强。 王云霓 代海燕 曹恭祥 张慧 梁海荣 桑昊 杨溢文 刘红梅关键词:生物量 碳密度 气候因子 内蒙古主要园林树种旱柳气候适宜区划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树种气候区划对地区园林树种引种栽培和树种的迁地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研究通过对内蒙古地区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进行分析,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旱柳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岭上、阴山山脉及狼山等高海拔地区为旱柳热量不足区;大兴安岭岭东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热量适宜区;湿度偏高区仅存在于大兴安岭北部,湿度不足区主要分布在西部荒漠化草原和荒漠区;水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南地区;东部区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西部区则为水分条件。综合区划结果表明,气候适宜区划是树种存在存活的基础,而下垫面树种分布则受到地理、人为、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树种气候区划是植被区划的基础,其结果可为地区园林树种选择及其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代海燕 宝秋利 都瓦拉 王晓江 李丹 娜日苏关键词:气候适宜性 区划 干湿指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017年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张秋良 边玉明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关键词: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地区应用结果表明:①近10 a内蒙古地区生产力下降明显,尤其在呼伦贝尔市西部、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地区。②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在寒冷区和干旱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是低温和干旱,主要限制因子地区差异明显。结合下垫面植被状况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在内蒙古东北部应用效果较差,西部区无明显差异。③同期30 a内蒙古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④近30 a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偏高1.58 t·hm^(-2)·a^(-1),前者年际波动较大,稳定性不如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来看,两种生产力模型主要考虑了年平均温度和降水,对雨热同期的内蒙古东北地区评估性较差,如果生产力模型采用地区生长季气象条件代替年度平均,就能更好体现地区植被实际生产潜力,这也是当前生产力评估模型进一步改进的关键所在。 代海燕 杨丽萍 都瓦拉 王晓江关键词:气候变化 植物气候生产力 净第一性生产力 加权马尔科夫链在鄂尔多斯市年降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21年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农牧渔业生产区.本文采用样本均值—标准差分级法,将鄂尔多斯市11个气象站1961-2019年的年降水量序列划分为丰水年、偏丰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枯水年5个状态;以年降水量序列各阶自相关系数rk为权值,建立了加权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鄂尔多斯市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年降水量数值和所处状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分别为1.3%,6.9%,4.5%,预测精度较高,方法得当.于是利用精度检验后的加权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鄂尔多斯市2020年降水量为312.81mm,划分为平水年.同时利用马尔科夫模型的遍历性,讨论了鄂尔多斯市年降水量的极限分布和丰枯状态重现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59a来降水过程中枯水年、偏枯水年、平水年、偏丰水年、丰水年5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1358、0.1941、0.3693、0.1926、0.1083,即出现平水年的可能性最大,重现期为2.71a;出现丰水年的可能性最小,重现期为9.23a.上述研究结果与降水量序列及所处状态是保持一致的,由此可见利用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鄂尔多斯地区的年降水量是可行且有效的. 梁显丽 宝秋利 代海燕关键词:年降水量 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冻融指数变化与冷暖急转现象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13个国家基准气候站近30 a日平均气温数据,分析中高纬度区域年冻融指数和冻融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近30 a研究区融化指数(thawing index,TI)处于显著上升过程,冻结指数(freezing index,FI)呈微弱上升趋势。②融化日数的上升和冻结日数下降趋势不显著。③日平均TI呈显著上升,日平均FI则微弱下降,小于-10℃的天数呈微弱上升趋势。冷暖季节日均气温有两极化发展趋势。④研究区大于10℃累计积温显著增加,小于-10℃累计积温呈下降趋势,冷暖在向两极发展的同时,过渡期日数显著缩短,冷暖急转现象尤为明显。⑤TI各指标的波动明显小于FI,TI与纬度和海拔呈显著负相关,FI则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海拔对TI的影响要大于FI,纬度和海拔越高,FI和冻结日数的变化越小,而对应的融化指标波动越大。整体来看,我国中高纬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后存在增温减缓、冷暖季日均气温两极化及冷暖急转现象较为明显。 代海燕 陈高娃 吴建华 杨丽萍 都瓦拉关键词:气候异常 中高纬地区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2019年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是草原火灾多发季节,其中3-6月、9-11月是火灾频率最高期,每日11:00-14:00是火灾高发时段。草原火灾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起火原因中人为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鄂尔多斯市,时间上应重点关注3-5月份和10月份,特别是每天的11:00-14:00时段。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萨如拉 张鑫 韩霄 于宏洲 代海燕 张秋良 张恒关键词:草原火灾 内蒙古2种针叶造林树种气候适生区的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云杉在大兴安岭北部岭上易受低温胁迫,而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则易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北段、岭东大部、南段高海拔地区湿度适宜,是云杉适宜的主要区域。冷杉适宜区域主要在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南段周边到燕山山系北端,中部仅大青山、蛮汉山等地区适宜分布。 宝秋利 梁显丽 代海燕 王晓江关键词:气候适宜性 气候区划 干湿指数 针叶树 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季碳交换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探明兴安落叶松林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 2交换量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及其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今后兴安落叶松林碳交换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利用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并验证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2013年生长季碳交换情况,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生长季日平均NEE值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基于试验区气候变化趋势设置未来气候情景,预测NEE值在RCPs排放情景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兴安落叶松林模拟NEE值与实测NEE值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0.705,P<0.01),且两者在时间序列上波动较为一致;2013年生长季模拟日平均NEE值为-1.91 gCO_(2)/(m^(2)·d);(2)试验区生长季NEE值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P<0.01),与降水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在RCP2.6排放情景中,兴安落叶松林日平均NEE值低于初始数据,在RCP8.5排放情景中,日平均NEE值高于初始数据。 张扬 张秋良 李小梅 代海燕 王飞关键词: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