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30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气象
  • 8篇公路
  • 6篇公路交通
  • 5篇灾害
  • 5篇能见度
  • 5篇污染
  • 4篇气象灾害
  • 4篇高速公路
  • 3篇低能见度
  • 3篇预警
  • 3篇中毒
  • 3篇气候
  • 3篇气象服务
  • 3篇颗粒物
  • 3篇CO中毒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温度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机构

  • 30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大学
  • 2篇金陵科技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民航华东空管...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30篇吴昊
  • 12篇田华
  • 11篇陈辉
  • 9篇狄靖月
  • 9篇王志
  • 6篇杨静
  • 6篇赵琳娜
  • 5篇柳艳香
  • 5篇李蔼恂
  • 4篇包红军
  • 4篇潘进军
  • 3篇杨晓丹
  • 3篇王体健
  • 3篇李军
  • 2篇许凤雯
  • 2篇赵鲁强
  • 2篇许万智
  • 2篇宋建洋
  • 1篇郇宁
  • 1篇江滢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第29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公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4年全...
  • 1篇2015年中...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珠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影响能见度的诸多影响要素高影响天气之中,雾是最主要的天气现象之一。道路能见度的形成决于地形及气象等多种影响条件如地貌,降雨、雾等等;使得道路的能见度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能见度计算异常复杂。人...
包红军陈辉田华吴昊赵琳娜狄靖月杨晓丹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速率京珠高速公路
文献传递
水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面对国家级水文气象业务的需要,基于现有水文气象监测与预报预警业务,建立了水文气象数据库,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水情监测、渍涝风险气象潜势预报、面雨量等业务的平台支持,通过利用该平台完成水文气象服务从数据资料调取、客观...
王志吴昊许凤雯狄靖月包红军
关键词:水文气象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CO中毒的环境气象因子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2006年9月2007年3月全国CO中毒病例资料,选取日发病人数为8人以上的CO中毒事件发生日作为样本,对CO中毒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风或者静风、大气层结稳定的气象条件不利于CO气体的扩散,同时,气温变幅较小、气压下降、云量多和气体湿度大也可能间接导致CO中毒事件的发生.用风速、大气稳定度、24h变温、24h变压、总云量和相对湿度作为预报因子,利用阈值加权平均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区域性CO中毒气象潜势预报模型.
陈辉吴昊赵琳娜王志狄靖月田华
关键词:CO中毒气象条件加权平均潜势预报
基于无人机的大气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探测与溯源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近年来,中国大气细颗粒物(PM_(2.5))污染的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臭氧(O_(3))污染快速上升,实现PM_(2.5)和O_(3)协同控制的基础与关键是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精细化探测和污染溯源.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大气污染探测可以有效获得近地层的PM_(2.5)和O_(3)结构特征,并结合计算机算法对大气污染事件进行精准溯源,具有高时效性、高灵活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征,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区域污染物的分布、变化以及来源,为大气复合污染的协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传统的大气污染探测方法,总结了污染探测领域常用的无人机飞行平台类型和探测仪器,归纳了基于无人机的PM_(2.5)和O_(3)污染探测应用与相关溯源算法,并展望了无人机大气探测的未来研究方向.
曲雅微王体健袁成吴昊
航空能见度预警预报技术进展
2025年
我国民航地面气象能见度观测指标主要有跑道视程(Runway Visual Range,RVR)、主导能见度(Dominant Visibility,VIS)及气象光学视程(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MOR)等,其中RVR是国际民航组织认可的、决定航空器起降的能见度标准。但其估算模型被国外航空仪器厂商垄断,且与MOR相比,RVR还受能见度垂直分布的影响,与背景亮度、跑道灯光强度联系密切。边界层结构的复杂性及非气象因子的难以预测性都为RVR的预警预报带来困扰。本文介绍了RVR与MOR及VIS的关系,分析了气象因子、背景亮度及跑道灯光强度对RVR的影响,梳理了当前航空业中能见度预报的技术进展,探讨了提高航空能见度预报水平的可能途径。RVR、MOR和VIS都是表示能见度的量,三者的物理意义、探测规范、影响因子均不同,导致其数值有明显差距,但相关关系高,在特定情况下具有替代性;气象因子对MOR的影响机制研究广泛,但缺乏研究背景亮度、跑道灯光强度对RVR的影响特征,且当前难以预报亮度因子,影响了RVR的有效预报;对比于当前地面观测的MOR,利用激光雷达及卫星测量斜程能见度,能提供更接近RVR物理意义的基础能见度;当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航空能见度预报技术难以预报出能见度发生转折变化的特征,尚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有效预报。因此,本文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及数值预报技术发展的趋势,将两者相结合,结合有效的气象因子预报,建立带有物理约束的能见度智能预报模型,或将能够提供高精度的能见度预报产品。
徐琪慕熙昱于洁张强吴昊严殊祺
关键词:航空气象跑道视程能见度
京珠高速公路低能见度(雾)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影响能见度的诸多影响要素高影响天气之中,雾是最主要的天气现象之一。道路能见度的形成决于地形及气象等多种影响条件如地貌,降雨、雾等等;使得道路的能见度呈现出高度非线性,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能见度计算异常复杂。人...
包红军陈辉田华吴昊赵琳娜狄靖月杨晓丹
关键词:能见度BP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速率高速公路
铁路(高铁)横风监测预报技术方法初探被引量:3
2017年
强横风是影响铁路(高铁)运行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气象监测/预报风速与对铁路运行有实际影响的风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铁路部门实际需求出发,结合铁路气象学基本原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与数据融合技术,初步探索了铁路(高铁)横风监测预报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精细化网格风速监测/预报新产品的应用、精细化道路分段及各路段下垫面类型的提取、反映路段基本特征的风速订正技术,以及综合考虑铁路线路走向和风向的横风转化技术等。同时,以哈大客运专线四平段一座典型高架桥为例,分析了气象风速资料在该高铁路段的适应性及风速订正效果,探讨了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法将常规气象风速资料转化为对列车运行有实际影响的风速,对于开展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铁路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冯蕾陈仲榆郝淑会郜婧婧陈辉吴昊
关键词:高铁典型路段
基于地表热量平衡方法的全国地表温度模型研究
应用地表热量平衡方法,考虑云量影响系数、地表反照率和放射率的空间差异,构建全国481站的地表温度模型并利用全国481站2011年1月7日至8月22日的地表温度和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对地表温度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检验。结果...
田华陈辉吴昊李军王志狄靖月
关键词:热量平衡地表温度
文献传递
公路交通决策气象服务需求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气象、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公路交通决策气象服务关注的气象要素、产品类型和时段、服务改进方向等需求进行了调研。利用专家评分法对调查内容进行评估分析,并提出提升公路交通决策气象服务能力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专家对现有公路交通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普遍认为公路交通决策气象服务在公路运输、运行调度、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行业领域不同需求的气象要素有所不同,交通部门专家对公路积雪、降雪、霾等要素给出的需求权重值明显高于气象部门专家给出的;不同类型的决策服务产品关注的气象要素和时效也有所不同,其中,监测类产品对低能见度、道路积雪要素最为关注;预报类产品对雨雪和大雾要素最为关注;预警类产品对大雾最为关注;而影响评估类产品对低能见度最为关注。监测类产品主要关注逐小时时段;预报和预警类产品重点关注未来3—12 h时段;而影响评估类产品主要关注日、月、季度时段。
田华吴昊杨静郜婧婧张楠张楷翊
关键词:公路决策气象服务
我国大气环境模式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2024年
本文针对我国大气环境模式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特点开展系统综述,并对大气环境模式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气环境模式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历经输送扩散模式、酸沉降模式、空气质量模式、气候-化学耦合模式、地球系统模式等不同阶段,自主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环境模式,改进完善了国际先进的大气环境模式,在大气污染防治与管控、重大活动环境保障和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形成机理在模式的应用研究、排放清单反演和动态源排放模式研发、多源观测资料与大气环境模式融合、集合预报技术研发、非结构网格系统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环境大模型研发,全面提升我国大气环境模式的整体性能,积极推进我国大气环境模式的开源化和国际化.
王体健李蒙蒙韩志伟张华周春红谢旻李树庄炳亮吴昊曲雅微傅宗玫马丹阳李亚松
关键词:空气质量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