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处理
  • 2篇藻类
  • 2篇水母
  • 2篇箱体
  • 2篇连通器
  • 2篇连通器原理
  • 2篇过滤设备
  • 2篇出水
  • 2篇出水量
  • 1篇悬浮液
  • 1篇盐度
  • 1篇灾害
  • 1篇蠕动泵
  • 1篇生长率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学特征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涂料
  • 1篇凝胶
  • 1篇中心位

机构

  • 6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8篇赵云
  • 5篇丁晓非
  • 3篇孙明
  • 3篇董婧
  • 2篇付志璐
  • 1篇于旭光
  • 1篇刘修泽
  • 1篇王彬
  • 1篇刘春洋

传媒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
本发明涉及分离过滤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箱体,所述外箱体侧面的上方开设有出水口,该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通过设置低位进水高位出水的方式,结合过滤分离结构对水体中...
施伟鞠恒丁晓非赵云于赢水徐晓冰赵松岩于佳禾
中国北部海域灾害水母沙蜇(Nemopilema nomurai)及其它钵水母繁殖生物学特征与形态比较被引量:17
2012年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质的浮浪体囊,沙蜇、海蜇、黄斑海蜇和Stomolophus meleagris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唯一无性繁殖方式是足囊繁殖,霞水母可通过足囊和由匍匐茎形成囊胞两种方式繁殖新螅状体,海月水母(A.aurita)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足囊繁殖、出芽生殖、匍匐茎生殖、纵向分裂、内繁殖体和外繁殖体生殖,同时有直接发育现象,Rhizostoma pulmo的无性繁殖方式有足囊,出芽生殖,匍匐茎,浮浪体芽。
董婧孙明赵云王彬刘修泽于旭光刘春洋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特征
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该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纳米纤维素和纳米纤维素悬浮液;步骤2、形成凝胶,将质量分数1%的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缓慢倒入异丙醇中,异丙醇和纳米纤维悬浮液按照...
施伟鞠恒丁晓非于赢水赵云陈栩俊于欣诚于泽坤于佳禾
一种气凝胶粉涂料的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凝胶粉涂料的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涂料生产设备领域,包括料筒,所述料筒环形外侧面靠近上端环形等距连通有两个进料管,所述料筒环形外侧面下部固定套设有圆环形结构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端面通过环形等距分布...
施伟鞠恒丁晓非于赢水赵云陈栩俊于欣诚于泽坤于佳禾
温度、盐度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试验条件下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法初步研究了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海北部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影响显著,温度10~25℃时,温度越高,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生长速度越快。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2~31,在此范围内,不同盐度对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5为碟状幼体生长的最适盐度。而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对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付志璐董婧孙明赵云
关键词:海月水母温度盐度
一种高效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包括:废水池,用于承载废水;抽水泵,用于将废水池中的废水泵送至水处理组件;水处理组件,用于将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蠕动泵,用于将净化处理后的废水泵送至废水池;废...
施伟 徐晓冰 姚政利 鞠恒丁晓非赵云
一种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
本发明涉及分离过滤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箱体,所述外箱体侧面的上方开设有出水口,该水处理分离过滤设备,通过设置低位进水高位出水的方式,结合过滤分离结构对水体中...
施伟鞠恒丁晓非赵云于赢水徐晓冰赵松岩于佳禾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孙明董婧赵云付志璐
关键词:海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