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婷婷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水平鉴定及抗性机制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向日葵列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种植抗列当品种是目前最简便易行且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明确向日葵抗列当机制对于抗性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培养皿滤纸体系对32份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的水平进行了评价和鉴定,筛选出抗列当品种JK103和感列当品种LD5009。人工接种单株纯化的G小种后,在列当的萌芽期、瘤结期及出茎期比较了抗、感品种根系上寄生的瘤结数、细胞壁上胼胝质沉积量、过氧化氢积累、ROS清除酶活性和抗性基因转录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种JK103根系寄生的平均瘤结数为3.2个,显著低于感列当品种LD5009(16.2个);JK103根系细胞壁沉积的胼胝质数量显著高于LD5009,JK103和LD5009根系中过氧化氢的含量以及不同ROS清除酶的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同时间点JK103根系中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LD5009。抗性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除XTH6外,所有测试的抗性相关基因,如Ha-PR1,LOX,CAT等在抗性品种JK103中的相对表达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LD5009。上述结果表明,向日葵通过强化根系的结构抗性和生理生化抗性,以及通过调控H_(2)O_(2)、JA、SA等抗性相关信号分子的水平来实现对列当侵染的抑制。
- 包婷婷石胜华闫宁宁刘志达杨佳乐张文兵张键张之为赵君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抗氧化酶活性
- 滴灌条件下诱抗剂对向日葵列当田间防治效果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施用植物诱抗剂对田间向日葵列当的防治效果,为综合防控列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滴灌系统田间施用锦苗标靶、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及清水(CK),在4个不同调查时间点(7月20日、8月10日、8月15日、9月30日)调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包头市固阳县的向日葵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研究两种植物诱抗剂对列当寄生向日葵生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滴灌锦苗标靶,两地向日葵列当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2.95、6.27、3.97与1.11、4.99、4.08;两地向日葵株高和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39.15、36.97、20.66、22.50 cm,产量分别增加892.80、984.00 kg/hm^(2)。滴灌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列当寄生程度在不同调查时间点与CK相比都显著增加(P<0.05),两地寄生程度分别增加5.71、3.77、1.91与1.36、14.12、13.03,向日葵各项生长指标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锦苗标靶与甲壳素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滴灌,两地列当寄生率和寄生程度与CK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寄生率分别降低79.60%、31.80%、19.00%与36.67%、81.00%、35.67%,寄生程度分别降低7.25%、9.69%、8.80%与1.33%、6.01%、5.61%;向日葵株高、花盘直径和产量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株高分别增加23.08、33.49与14.08、11.33 cm,花盘直径分别增加6.18、4.44 cm,产量分别增加796.80、835.20 kg/hm^(2)。【结论】锦苗标靶和滴灌相结合能够作为一项措施整合到向日葵列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对列当进行有效防控。
- 段锐石胜华杨旭包婷婷李昊宇刘志达张宇宽张之为杜磊赵君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滴灌植物诱抗剂田间防治效果
- 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水平鉴定及抗病基因的挖掘
-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是一种寄生性的杂草,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内蒙古作为我国向日葵的主产区,列当的发生逐年加重。已有的列当生理小种组成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G小种已经成为...
- 包婷婷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抗性相关基因
- 摩尔多瓦共和国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及与中国小种的致病力比较
- 2024年
- 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 Wallr.是一种寄生在向日葵根部的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向日葵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选育抗列当品种是目前防控向日葵列当最为有效的措施。由于向日葵列当的种群存在生理小种分化,因此,明确不同地区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类型以及分布对于抗列当品种的合理布局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教育部援外项目,从摩尔多瓦共和国向日葵主产区采集了9份列当的种子。利用国际通用的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对这9份列当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份列当的生理小种分别鉴定为D、E、F、G 4种不同类型;其中F小种数量最多,为4份,占比为44%,G小种3份,占比为33%,D小种和E小种各1份,占比均为11%。通过比较摩尔多瓦向日葵列当和我国不同地区采集的相同生理小种的致病力,发现不论是在抗病品种(‘JK103’)还是感病品种(‘LD5009’)上,相同的生理小种类型我国向日葵列当的毒力明显高于摩尔多瓦共和国的列当样本。
- 张宇宽李桂英包婷婷闫宁宁张键张文兵MARIA DucaADRIANA Boicu赵君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鉴别寄主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
- 不同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水平的鉴定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 向日葵列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种植抗列当品种是目前最简便易行且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明确向日葵抗列当机制对于抗性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培养皿体滤纸系对32份向日葵品种抗列当G小种的水平进行了评价...
- 包婷婷石胜华闫宁宁刘志达杨佳乐张文兵张键张之为赵君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抗氧化酶活性
- 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化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获得向日葵列当生防菌株,以田间采集的具有褐色枯斑的列当植株为样本,利用柯赫氏法则对采自内蒙古、河北和新疆共11个不同地点的29份列当枯斑病的样本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北屯农十师183团和188团地块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海子村地块中采集的病样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五原县葵博园和临河区永利村的病样中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公合成村和西圪旦村及化德县105省道边地块中样本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层出镰刀菌;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采集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的样本中只分离得到轮枝镰刀菌。上述分离得到的菌株在向日葵列当上回接后都能够致病的结果预示,镰刀属的真菌是引起向日葵列当枯斑病的病原菌,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列当枯斑病的优势致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分离获得的镰刀菌均能够侵染向日葵和列当,但其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分离寄主上的致病力强于其他寄主的特点。基于致病力分化的结果,筛选出3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尖孢镰刀菌菌株GHC 1-2、XXZ-9和HD 1-1用于防控列当对向日葵的寄生。
- 张键王娜刘志达包婷婷张之为云晓鹏石必显张恒陈贵红陈燕芳赵君
- 关键词:向日葵列当
- 新疆地区红花病害的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 2025年
- 为了明确导致新疆地区红花(Garthamus tinctorius)病害的致病菌类型,以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和塔城地区裕民县采集的红花病样为材料,依据柯赫氏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8株分离物,其中,2株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4株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株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1株鉴定为芽枝状枝孢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采用茎秆针刺法和伤根接种法,对分离物分别进行回接鉴定,确定了除芽枝状枝孢菌外其余7株分离物均可侵染红花,导致发病。其中,大丽轮枝菌引起红花黄萎病,链格孢菌引起红花黑斑病,茄病镰刀菌引起红花根腐病。对红花致病菌的鉴定不仅可以丰富病害名录,同时还为红花病害的防控奠定基础。
- 王娜李桂英包婷婷石胜华何月侯献飞贾东海张键赵君
-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链格孢茄病镰刀菌
- 基于PDS基因的番茄VIGS高效沉默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 2023年
-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验证。高效基因沉默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是对目标基因功能进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以番茄品种money maker和携带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序列的TRV病毒载体为材料,研究了农杆菌不同OD值、不同侵染方法以及侵染后不同培养温度对PDS基因沉默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杆菌OD值分别为0.50、1.00和1.50时,PDS基因的沉默株率分别为5%、13%和6%;当农杆菌OD值为1.0时,采用注射法、真空浸润法和注射处理24h后再进行真空浸润后的PDS基因沉默株率分别为13%、30%和15%;侵染后的培养温度对于基因沉默株率也有显著影响,在25℃时的沉默株率为13%,22℃时沉默株率达到46%。以上研究表明,农杆菌OD值为1.00时,注射24h后再进行真空浸润,接种后植株在22℃下生长能够提高番茄目标基因的沉默株率。
- 郭燕刘志达康立茹包婷婷杨旭赵君张之为
- 关键词: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