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
- 作品数:45 被引量:36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技术权力影响下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临港装备制造集群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技术权力现象在重工业集群中十分常见。从集群内部权力分层视角出发,以上海临港装备制造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技术权力影响的重工业集群创新结网、创新合作方式与创新区位选择问题,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权力是影响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的重要因素,核心企业是权力主导者并对整个集群的创新具有"绝对控制力";权力导致集群内部水平式创新结网困难,集群成员的创新合作沿产业链展开,过程创新重于产品创新、供应商依赖重于市场依赖;优化创新区位对改善集群权力分层和创新结网作用甚微,重工业的"集群式"建设方式需得到反思;创新结网作为重要的中介因素是突破技术权力体系的有效途径,但其突破点仍在于制造环节的高效整合。因此,以嵌入生产链的方式嵌入价值链和创新链,重视过程升级,形成制造创新优势;转变传统集群建设思路,降低对集群创新外部性的依赖,重视制造创新区位优化,避免对区域市场和政策的高度依附;重视创新结网的重要中介作用,形成供应商之间多生产环节的技术合作,将有助于优化中国重工业集群创新路径和推动其创新升级。
- 林兰曹贤忠曾刚
- 关键词:技术权力装备制造业
- 技术扩散理论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19
- 2010年
- 技术扩散理论是19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国内外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论述了相关研究在扩散尺度、影响因子、类型、路径、模型、方式与效应、学术流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局限,建立了以上各方面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构建了技术扩散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核心内容,并指出了近年来在微观尺度研究上对技术权力现象进行关注的新发展动向。
- 林兰
-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的发展经验被引量:1
- 2004年
- 以软件业为代表的印度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软件出口大国,在世界信息科技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素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是印度、亚洲乃至世界软件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 林兰曾刚
- 关键词:软件业电子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 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区位研究
-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开发立项时的正确抉择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的空间扩散,技术扩散已经成为决定技术开发研究成败的关键。高科技园...
- 林兰
- 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区位研究——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
-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国内外区域发展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开发立项时的正确抉择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的空间扩散,技术扩散已经成为决定技术开发研究成败的关键。高科技园...
- 林兰
-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 文化规划:城市规划思维的新辨识被引量:17
- 2012年
- 文化规划是关于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的创新,它强调将文化思维贯穿于城市创新转型的全过程;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制定各类公共规划与政策;把文化资源置于创新转型实践的中心来整合、培植城市的各种资源。同时应防止文化规划实践走样成为"规划文化",警惕对于文化发展的直接干预。在对城市文化规划的本质、目的、层次、边界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文化规划的三大导则:将城市文化的理想、情感、发展愿望通过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与建筑规划展现出来,实现规划的"软硬结合";培养城市规划者的人文素养;推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缩小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的两极分化。
- 屠启宇林兰
- 关键词:文化规划城市规划
- 我国综合型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 2017年
-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以创新创业、绿色生态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生态城市成为新时期的城市典范。本文对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型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综合型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东中西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建议根据不同城市综合型生态城市建设的水平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并分类指导。
- 孙雅玮林兰
- 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知识学习与技术学习“二分法”视角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加大低碳技术转移是缩小区域间低碳技术差距和提升全国整体低碳技术水平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低碳技术转移与碳排放降低的关系,以及知识学习(STI)和技术学习(DUI)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以寻求有效低碳技术转移路径。【方法】基于2005—2019年中国城际低碳技术专利转让数据,分析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格局,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知识学习和技术学习两种低碳技术转移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①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具有高度集聚性、等级层次性等特征,呈现以全国主要城市群为“核心”、其他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而碳排放呈北高南低格局;②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技术转入地碳排放降低具有积极影响,但因技术转移方式而存在差异,基于知识学习的技术转移对碳排放降低的影响强于基于技术学习的技术转移;③在经济发达城市知识学习和技术学习均对碳排放降低具有积极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城市仅知识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各城市需把握异质性低碳技术转移规律,推动低碳技术资源高效配置。【结论】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存在空间错位;基于知识学习的技术转移能有效弥补基于技术学习的技术转移的市场失灵;中国城际低碳技术转移对碳排放降低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应积极构建多中心、多层级低碳技术转移网络体系,协同发挥学研机构及企业在低碳技术转移中的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城际低碳技术转移,积极完善低碳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 尚勇敏宓泽锋周灿林兰
- 关键词:知识学习技术学习碳排放
- 技术扩散空间尺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布局被引量:10
- 2006年
- 不同尺度的技术扩散过程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宏观尺度的技术扩散主要受技术势能、技术通道外环境的影响;而微观尺度的技术扩散主要受距离、技术通道内环境的影响。寻求适当的技术区位就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 林兰曾刚
- 基于共性技术的制造业产业公地建设——德国Fraunhofer协会案例被引量:1
- 2020年
-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产业界没有充分重视制造业创新的“二分法”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创新合作内容、组织形式、空间布局的改变,导致产业公地被侵蚀,关键生产制造环节容易发生转移或外包,创新能力弱化。本文以德国Fraunhofer协会共性技术合作网络为案例,通过研究其集群与联盟两种合作模式的研发、扩散机制,揭示共性技术对于制造业产业公地建设的作用途径。
- 林兰
- 关键词:制造业创新共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