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晨玲 作品数:49 被引量:29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生物学 更多>>
《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最佳实践标准:模拟引导》解读 被引量:13 2020年 模拟教学中,导师的引导能力是模拟教学效果的保证。该文旨在通过解读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International Nursing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Simulation Learning,INACSL)发表的《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最佳实践标准:模拟引导》中的主要标准,详细阐述引导对模拟教学导师知识技能的要求、引导方法的选择、引导的内涵和目的以及引导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护理模拟教学导师提供参考。 李婷 方雅璇 张立力 罗晨玲 杨冰香 徐爱京肺癌病人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检测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肺癌早期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PCR鄄SSCP对63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良性疾病的肺组织和痰液细胞中p53基因5~8外显子的突变进行了检测,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病人组肺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49.2%(31/63),对照组组织中突变率为3.3%(1/30),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癌组痰液标本中p53突变率为23.8%(15/63);肺良性疾病患者痰液中未发现p53基因突变。以痰液标本p53基因突变为诊断指标,诊断的敏感度为45.2%,特异度为96.8%,标化阳性预告值为93.5%,标化阴性预告值为63.9%,标化一致性为71.0%。[结论]检测痰液中p53基因突变能间接反映其在肺组织中的改变,该方法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肺癌诊断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关键词:痰液 P53基因 临床流行病学 CYP1A1与GSTM1的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2001年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 5 0 1A1(cytochromeP4 5 0 1A1,CYP1A1)与谷胱苷肽S -转移酶M1(glu tathioneS transferaseM 1,GSTM 1)的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等位特异PCR和多重PCR技术对 5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10 0名健康对照的CYP1A1和GSTM 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患者CYP1A1第 7外显子 4 62Val的等位变异频率为 0 .4 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变异频率(0 .2 2 ) ,病例组GSTM1的纯合型缺失频率 (0 .65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0 .4 1) ,携带有CYP1A1Val/Val纯合变异和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人患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前者的比值比 (oddsratio ,OR)及 95 %可信区间 (confidenceinterval,95 %CI)为 4 .13(1.2 8~ 13.35 ) ,后者的OR值及 95 %CI为 2 .72 (1.35~5 .4 6) ,二者联合OR值及 95 %CI为 8.5 0 (1.74~ 4 1.5 0 )。结论 :CYP1A1和GSTM 1的多态是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 朱文昌 陈清 罗晨玲 楚心唯 吴敏关键词:遗传学 多态现象 谷胱甘肽转移酶 遗传易感性 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方法2018年1-9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超过3d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留置针386例次,其中手背留置针190例次,前臂留置针196例次。手背及前臂的留置时间分别为(5.22±2.45)d及(5.65±2.94)d,导管堵塞发生率分别为25.8%及29.6%,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8%及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8%及29.6%,且6例次(3.2%)手背留置针发生意外脱落,前臂则无一例意外脱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指征拔管时,前臂与手背留置针相比留置时间无差异,但静脉炎及导管脱落发生率低,护士应结合患者血管情况、病情等尽量选择前臂为患者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 钟慧群 张立力 赵洁 柴燕燕 姚晶晶 许汇娟 罗晨玲关键词:留置部位 并发症 一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智能药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智能药盒,包括时钟模块、远程就医模块、语音对话模块、药物识别模块、通讯模块、恒温保存模块和微处理器模块;所述时钟模块、远程就医模块、语音对话模块、药物识别模块、通讯模块和恒温保存模块均与... 谢娴 张立力 代辉娟 罗晨玲 史蕾 郑薇 赵阳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究网络环境下资源利用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将2002级护理本科生48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网络组和课堂组,每组24人。网络组采用网络环境教学,课堂组采用传统方法课堂教学,学习内容:《护理学基础》中舒适与卧位、静脉输血、褥疮护理。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各组教学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考试成绩网络组高于课堂组(P<0.05)。在网络组问卷调查中,24人课前对网络查寻了解为18人,课后为19人,经实验教学后19人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22人认为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22人认为小组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提倡小组协作学习形式。结论网络环境下采用按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围绕问题协助学习的模式,可达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有利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的目的。存在问题:网络组教学时间比课堂组教学所需时间长,课后网络作业对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陆爱平 肖灿华 罗晨玲 黄朝阳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网络版课件 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 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尝试 被引量:15 2004年 自编双语教材在两届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既有双语又有全英语授课的模式 ,并从教学模式与方法、教材、教师能力、自我评价四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2 .3%的学生赞同双语教学 ,82 .1%的学生认同所采用的教学模式 ,72 .6 %认为专业英语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也显现教材的缺陷、教师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双语教学有必要在教学模式、师资培训、教材建设、配套政策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方面行进一步研究。 周克雄 罗晨玲 肖灿华 史蕾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双语教学 教育 护理 《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教师行为探讨 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对2001级、2002级两届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网络教学,认为网络教学的特点有:学习环境为网络教室,学习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习过程体现个性化特征。针对这些特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变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单元知识为核心进行组织,制作成课件,满足自主学习需要;教学资源设计要提供丰富的资源及检索的网络途径;教学策略的设计强调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变“教学”为“导学”;教学前准备行为主要是对学生计算机及课件运用进行培训;教学组织行为主要是引导、答疑和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刚刚起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 陆爱平 罗晨玲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网络教学 教师行为 肺癌患者GSTM1基因型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Ⅱ相代谢酶主要亚型GSTM1的基因型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63例肺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中GSTM1基因缺失及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71.4%(45/63),对照组为51.1%(24/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为2.40(95%CI为1.09-5.29)。p53基因突变率在63例肺癌组织中为49.2%(31/63),在15例对照组织中仅为6.6%(1/18)。58.1%肺癌病例同时存在p53基因突变和缺失GSTM1基因(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与p53基因突变相关,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p53基因突变的几率,从而导致肺癌患病危险性的增加。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 陈思东关键词:肺癌 GSTM1基因 P53基因 关于《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 提高护生护理专业英语水平,以增强其竞争力。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特点,确立了关键词、定义双语注解、部分护理技术双语授课及部分护理技术“全英”授课的3种双语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以课前指导预习-授课-课后跟踪反馈的方法来实施。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及教师研讨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85%学生认同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前景性;72.6%学生认为对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有帮助。80%以上学生赞同所采用的独特的双语教学方法。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训方面也获得探索性经验。结论 在《护理学基础》中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促进护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周克雄 肖灿华 罗晨玲 陆爱平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双语教学 护理教育 医学教学 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