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慧

作品数:43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自然遗产
  • 7篇世界自然
  • 7篇世界自然遗产
  • 6篇大熊猫
  • 6篇大熊猫栖息地
  • 6篇生态
  • 6篇栖息
  • 6篇栖息地
  • 5篇生态廊道
  • 5篇廊道
  • 3篇动物
  • 3篇生境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自然遗产保护
  • 3篇物种
  • 3篇协调发展
  • 3篇旅游
  • 3篇川西南
  • 2篇地震
  • 2篇宜居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成都市国土资...
  • 1篇四川省工业环...
  • 1篇四川省国土勘...

作者

  • 43篇于慧
  • 11篇赵永涛
  • 9篇刘邵权
  • 9篇马月伟
  • 5篇刘明
  • 3篇程颂
  • 3篇陈学华
  • 3篇兰立波
  • 3篇刘斌涛
  • 3篇陈富斌
  • 3篇罗勇
  • 3篇杨刚
  • 2篇韦杰
  • 2篇杨燕
  • 2篇王根绪
  • 2篇陶和平
  • 2篇杨德伟
  • 2篇罗勇
  • 2篇罗勇
  • 2篇陈飞虎

传媒

  • 4篇山地学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草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居度、经济宜居度、社会宜居度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于慧刘邵权王勇刘卫东郑志军
关键词:川西南
基于分形理论的川西南山区河流与农村居民点分布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河流的分形特征反映其复杂程度,农村居民点的分形特征反映其占据空间能力的大小。基于分形理论,利用四川省西南攀西地区2010年TM影像数据及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攀西地区河流与农村居民点的分维值,并探析农村居民点分维值在不同临水范围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流域内河流的分维值均大于农村居民点的分维值,在河流尚处于发育阶段时,流域内水资源可被农村居民有效利用;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具有靠河分布的现象;农村居民点的最大分维值出现在不同的临水范围内,当流域内河流主干化明显时农村居民点有靠河扩展的趋势,而当水系发育程度增强后,农村居民点扩展趋势的河流导向性将变小。
强淼于慧
关键词:山区河流农村居民点
地势起伏度对三峡库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2
2013年
在1∶10万三峡库区DEM的基础上,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确定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是0.15km2。首次绘制了基于最佳统计单元的三峡库区地势分布图,确定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基础上,选择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等指标,定量揭示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的地形总体以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地势起伏度大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生活相对贫困。地势起伏度小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经济相对发达。这对认知山区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将三峡库区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布局在适度的地势起伏度范围,对于有效进行三峡库区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于慧邓伟刘邵权
关键词:地势起伏度三峡库区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区位优势度路径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区位优势度路径分析方法,获取待测路径信息和道路拓扑图,并对待测路径信息调整相对坐标位置,得到对应的路径数据集;在路径网络模型中根据对应路径数据集采集路径中的节点坐标;根据蚂蚁算法获取出所述节点...
于慧
一种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评价方法,涉及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选取一级指标,将若干一级指标划分为若干的二级指标,归为恢复力评价因子;将所述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于慧赵涛张律骆训李鹏山欧阳雪珂刘柯李张丹
自然灾害胁迫下区域生态脆弱性动态——以四川省清平乡为例被引量:19
2012年
利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航空遥感图像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无人机低空遥感图像,结合清平乡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万地形图与野外调查资料,对清平乡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清平乡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生态不脆弱、一般脆弱、中度脆弱、脆弱和极脆弱区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9%、7.9%、18.7%、23.0%和48.5%,生态极脆弱和生态脆弱区总面积达238.45km2,占全乡总面积的71.5%,清平乡生态环境整体上已经非常脆弱;受这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胁迫作用,清平乡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强,生态脆弱和极脆弱区面积比"5·12"汶川地震前增加12.4%,生态极脆弱区面积是"5·12"汶川地震前面积的1.67倍;清平乡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化主要表现为生态脆弱性等级由脆弱演化为极脆弱.复杂的地形条件是导致清平乡生态脆弱的关键因素.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于慧孔博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自然灾害
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危险度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极易发区,高频度、高强度的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滇黔接壤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涝、干旱、冰雹和低温冷害等7个主要灾种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表现出"两线一区"的基本格局,即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金沙江沿线和乌蒙山区3个自然灾害高危险区。宏观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是控制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区威胁的国土总面积、总人口、GDP总量都占到研究区的一半以上,防灾减灾成为该地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研究也发现自然灾害对农村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特别是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中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影响。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于慧
关键词:自然灾害危险度地域分异
一种基于生境适宜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境适宜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属于生态安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筛选环境变量数据;基于濒危物种分布数据训练并验证物种分布模型;利用最大熵模型计算得到濒危动物生境适宜性指数,得到若干濒危动物生态源...
于慧肖智林罗勇贺辉陈典鹏
一种植物水分提取压力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水分提取压力室。针对现有技术中植物水分提取压力室只应用于放置特定容器,供压设备不适应于大规模长时间测定工作以及设备造价昂贵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适用于大龄苗木实验测定,并能提供持续稳定的...
程颂杨刚于慧
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被引量:2
2011年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接壤地区1995—2008年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发现虽然行政区边界对区域一体化趋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川滇黔接壤区实际上已存在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从边界效应的演化情况可知:川-黔接壤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呈上升趋势,川-滇接壤区的经济非均衡性边界效应存在增大的趋势,滇-黔接壤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于慧刘邵权郭仕利张海芹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