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血管
  • 13篇细胞
  • 12篇肿瘤
  • 8篇组织化学
  • 8篇免疫
  • 7篇免疫组织
  • 7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细胞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血管内皮细胞
  • 5篇受体
  • 5篇腺癌
  • 5篇间质
  • 4篇微血管
  • 4篇淋巴
  • 4篇病理
  • 3篇蛋白
  • 3篇星形
  • 3篇星形细胞

机构

  • 28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长春中医学院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吉林大学口腔...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北里大学
  • 1篇秋田大学

作者

  • 28篇张丽红
  • 23篇李玉林
  • 7篇于洪藻
  • 6篇朱桂彬
  • 6篇高绪兰
  • 6篇吴珊
  • 4篇李艳云
  • 3篇于红
  • 3篇寇伯君
  • 2篇蔡家骏
  • 2篇王悦增
  • 2篇王成坤
  • 2篇钟玉杰
  • 2篇张雅洁
  • 2篇王心蕊
  • 2篇韩英杰
  • 2篇李伟
  • 1篇金松杰
  • 1篇张民夫
  • 1篇王广才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 9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酸脱钙液加微波辐射对大鼠磨牙及牙槽骨脱钙效果的研究
1993年
本文对大鼠牙齿及其依附之上下颌牙槽骨在组织学、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几种脱钙,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微波辐射可大大缩短甲酸脱钙液的脱钙时间,而且对组织的各种成分保存良好。脱钙后可进行各种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
于洪藻李玉林张丽红王成坤蔡家骏于红付亚军李贺平
关键词:微波辐射磨牙病理学
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的研究许凤莲,李玉林,张丽红,王心蕊,邱铁东应用vonWillebrand因子(vWF:Ag)和II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单克隆抗体,对胃肠道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E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以探讨场间质血...
许凤莲李玉林张丽红王心蕊邱铁东
关键词: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人星形细胞瘤中单核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2001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硷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于 (bFGF)的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 ,在组织学切片上探讨单核细胞和bFGF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 .bFGF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随血管密度增加而增加 ,并与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回归直线 ,P<0.01。2 .28 .3 %的切片中单核细胞表达bFGF ,表达bFGF的单核细胞可见于血管内 ,或沿血管壁呈规则排列 ,也可成堆靠近血管壁 ,并使血管呈出芽生长。结论肿瘤内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bFGF ;单核细胞不但产生bFGF ,而且参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 。
李艳云李玉林张丽红
关键词:BFGF单核细胞血管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星形细胞瘤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原发淋巴瘤病理学研究被引量:7
1994年
为明确胃肠道原发NHL特别是MALT淋巴瘤的发病特征及组织学起源,本研究使用LN_(1~3)系列抗体对34例胃肠道原发NHL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4例中MALT淋巴瘤5例(14.7%),其中3例由滤泡中心细胞样细胞构成,另2例由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在LN_1显示核周边点状阳性,LN_2显示核膜线状阳性,与正常肠道Peyet板僧帽带处的Marginal zone cell具有相似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提示MALT淋巴瘤可能来源于Marginal zone cells。
张雅洁李玉林朱桂彬张丽红
关键词:胃肠道MALT淋巴瘤
反应性淋巴组织和滤泡性淋巴瘤中T细胞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
1994年
应用6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定量方法,对19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及11例滤泡性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的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反应性淋巴滤泡中的了细胞90%以上分布于核分裂象较少的明区,而在核分裂象较多的暗区,T细胞仅占10%。在滤泡性淋巴瘤组织中,T细胞失去上述极性分布特点。组织学观察发现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对应,T细胞呈弥漫型、边缘优势型、边缘型、部分边缘型、散在型等5种分布样式。根据上述结果推论T细胞主要介入正常及肿瘤性B细胞的分化过程。
李浩川李玉林张丽红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间质血管与肺癌的转移被引量:11
1994年
我们对32例肺鳞癌及癌周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肺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表达明显增强,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DR)几乎不表达,Ⅳ型胶原在基底膜上的表达与鳞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越低,其间质血管基底膜越不完整,这些形态和功能的改变都有利于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和转移。但从核仁形成区的研究才明:无论肺癌的分化程度如何,其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核内均为一个Ag-NORs颗粒。推测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没有改变。
高绪兰吴珊赵光程钟玉杰张丽红
关键词:间质血管内皮细胞肺肿瘤
低浓度酒精固定痰样进行脱落细胞检查临床效果分析
1993年
目前临床上进行痰涂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普遍的操作程序是:患者将痰留于一直径3cm×2.5cm小圆形塑料盒,一般是令其于第二天清晨漱口后从深部气管或支气管咯出的第二口痰送检,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咯咳痰送检。从咯痰到检查一般需3个小时以上。因此,细胞多产生自溶,尤以夏季炎热气候为甚。按上述传统方法作痰涂片检查,其阳性率很低。我们对这项检查做了改进,介绍如下: 材料与方法取容量为100ml广口瓶,内装60%酒精50ml,嘱患者按常规咯痰法将痰吐于瓶内。判定所咯痰是否合格,依据痰涂片中口腔粘膜角化上皮细胞多少而定,一般含角化上皮细胞少、吞噬细胞多为深部咯出的痰。
于洪藻宫淑玉张丽红于红冷继红郭海燕孙岩
关键词:脱落细胞检查酒精
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探讨
1993年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趋普及,随之发展的免疫酶标染色与常规特染及组化染色的套染技术亦屡见报道。我们在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研究中,除制做免疫组化染色外,还需做HE染色、网状纤维、Pollak’s三重染色、弹力纤维染色、普鲁氏蓝铁反应、AB—PAS染色等多种染色。我们取其需要观察的切片,应用免疫酶标的常规ABC法,在其第六步DAB显色后,对上述特染及组织化学套染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小结如下。
于洪藻李玉林张丽红方明珠于红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肺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肺癌间质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李玉林,高绪兰,张丽红,于洪藻,吴振双一、材料和方法利用1990年以来我院手术切除的肺癌材料,包括癌周正常肺组织32例。其中鳞癌19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1例。同时取肉芽组织6例,新生儿脐带血管10例,7~8个...
李玉林高绪兰张丽红于洪藻吴振双
关键词: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喉鳞癌间质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001年
目的 :观察喉鳞癌间质血管的形态特点 ,探讨喉鳞癌间质血管密度 (MVD)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形态计量技术 ,对3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喉鳞癌组织的间质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的主要成份进行标记 ,并统计单位面积内微血管数。结果 :喉鳞癌间质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 ,且多数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样血管 ,基底膜不完整甚至缺如。有淋巴结转移的喉鳞癌 ,其间质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结论 :喉鳞癌间质微血管密度可作为判定喉鳞癌转移倾向的有用指标之一。
韩英杰李玉林张丽红
关键词:喉鳞癌微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