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 2024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TC)患者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5月沛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T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提示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71例与无转移组64例。均行CEUS检查,对比两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并分析CEUS参数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两组CEUS灌注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肿瘤直径大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升时间(RT)、上升斜率(WIS)、峰值降半时间(TPH)及达峰时间(T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平均渡越时间(MTT)低于无转移组,峰值强度(PI)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TT与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I与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TC患者淋巴结转移与癌结节大小、CEUS参数MTT及PI有关,通过测定CEUS参数可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 赵颖 张艳关键词: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达峰时间 淋巴造影增强US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淋巴造影增强超声(US)诊断甲状腺癌(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5月沛县人民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3例TC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均接受常规US检查和淋巴造影增强US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US与淋巴造影增强US对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TC转移颈部淋巴结造影增强US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3例TC患者中2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含43个转移淋巴结)、34例未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含38个良性淋巴结)。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81个淋巴结中,常规US检出64个(未检出的17个淋巴结归为良性淋巴结进行统计),灵敏度为74.42%、特异度为73.68%、诊断符合率为74.07%;淋巴造影增强US检出81个,灵敏度为95.35%、特异度为84.21%、诊断符合率为90.12%。淋巴造影增强US诊断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US(P<0.05),而特异度与常规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转移颈部淋巴结造影增强US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均匀增强型和规则环状增强型。结论:淋巴造影增强US可提高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赵颖 张艳关键词:甲状腺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造影 影像学特征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和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价值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病理诊断结果、检出率、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超声表现特征以及VS水平、RI水平。结果:90例甲状腺结节病变患者共检测出结节182个,常规超声检出率为94.4%,超声造影检出率为98.8%,联合检测检出率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甲状腺结节VS水平与良性结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均具有显著价值,而两种措施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赵颖 鹿皎关键词: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诊断 检出率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38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进行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手术病理诊断和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检出情况;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比较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不同直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77.38%(301/389),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2.62%(88/389);手术病理诊断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77.63%(302/389),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2.37%(87/389)。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为97.70%(85/87),特异度为99.01%(299/302)、准确率为98.71%(384/389)。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直径<0.7cm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8.89%(33/36),显著低于甲状腺结节直径0.7~1.5cm患者的100.00%(197/197)、>1.5cm患者的100.00%(156/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直径0.7~1.5cm与>1.5cm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可有效鉴别结节性质,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可为良恶性结节诊疗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资料,应用价值较高。但是,直径较小的甲状腺结节误诊风险较高,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准确性欠佳,有必要联合其他临床诊断手段共同评估,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赵颖 杨广辉 张艳 吴敦新关键词:超声引导 甲状腺 粗针穿刺 活检 良恶性结节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准确率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沛县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治的3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观察超声诊断结果、定量分析情况。结果:超声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共计(90.00%、100%)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恶性与良性定量分析中,MTT(57.45±5.21)s、(57.35±5.01)s,无显著差异性(P>0.05),Peak(13.54±2.11)s、(20.14±2.13)s、TIP(38.54±5.14)s、(31.06±2.65)s、AUC(800.12±50.36)s、(1120.36±50.65)s,有显著差异性(P<0.05);恶性与周围正常组织定量分析,MTT(57.45±5.21)s,无显著差异性(P>0.05),良性与周围正常组织定量分析,MT T(57.34±4.99)s、P e a k(20.26±2.12)s、T I P(31.25±2.59)s、AUC(1121.33±50.54)s,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后效果十分明显,对于结节性状判定准确。临床医生在鉴别诊断过程中,可以依据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特征进行鉴别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赵颖 杨广辉 厉志洪关键词:甲状腺良性结节 超声造影技术 重症超声评估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血管反应性、血流状态的影响 2025年 探讨重症超声评估对重症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血管反应性、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8月本院4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重症超声检查与头部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头部CT与重症超声硬膜下积液、脑室改变、中线结构移位、脑实质出血、脑出血检出未见明显差异(P>0.05)。脑血管痉挛、脑充血发生率、平均血流速度及收缩期峰值流速方面,术后不同时间差异明显(P<0.05);而脑缺血发生率、搏动指数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未见显著差异(P>0.05)。CO2及心率方面,术后不同时间段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重度超声可全面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后的情况,获得与头部CT相近的诊断结果,并能掌握患者血液流动、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反应性等指标。 赵颖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高频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两种检测方法应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40例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高频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对比分析高频超声弹性成像、高频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联合应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恶性27例,良性13例。经高频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确诊恶性25例,真恶性的有19例;经高频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确诊恶性26例,真恶性25例。高频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92.31%)、特异度(92.59%)、阳性预测值(96.15%)、阳性预测值(85.71%)与显著高于高频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53.85%、70.37%、76.00%、46.67%(P<0.05)。结论:高频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应用于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可提高患者诊断符合率,同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降低误诊漏诊风险。 赵颖 孙海燕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研究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30例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各15例,对比达峰时间、始增时间、误诊率、漏诊率以及诊断效果等。结果:观察组达峰时间、始增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长,P<0.05;观察组的敏感度为86.68%、特异度为80.00%以及准确度93.33%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误诊率0.00%低于对照组26.67%,P<0.05;观察组漏诊率6.67%低于对照组4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联合诊断方案,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赵颖 张艳关键词: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