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3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Ag/Cu离子先后注入形成合金和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 2004年
-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由于它独特的性质已经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用离子注入并退火的方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Ag/Cu离子以1:3的剂量比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中形成了Ag-Cu合金纳米颗粒.当样品在还原气氛中600℃退火后,光学吸收谱在400nm附近出现了一个新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纳米颗粒中心出现亮的衬度,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出现了两套斑点,因而形成了Ag-Cu合金核Cu壳纳米颗粒.用Mie理论模拟了核壳结构光学吸收谱,其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 任峰蒋昌忠张丽石瑛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纳米复合材料核壳结构
- EBSD在InGaAsP/InP异质结构弹性应力区域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利用扫描电镜附件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EBSD)技术,用菊池花样质量(IQ)作为应力敏感参数,研究了InGaAsP/InP异质结构缓冲层和外延层界面处的应力分布。
- 范丽霞卢卓宇任峰薄昌忠付强
- 利用SEM和EBSD的“原位跟踪”观测技术研究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的超高温组织转变过程被引量:5
- 2008年
- 为了准确地研究材料在高温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及其对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对材料进行"原位跟踪(in-situ-tracking)"观察和测量的新方法。即首先在样品的观察位置做一个记号,并在标识位置附近进行形貌、成分和结构等观测;然后将样品拿出SEM外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放入SEM在同一标识部位做同样的观测;如此反复多次,最后获得一组能反映同一位置特征的系列实验结果。该方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位(in-situ)"观察和分析,但如果仔细和谨慎操作,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和目的。利用该方法对奥氏体不锈钢及其焊接接头在1 000℃以上超高温下的组织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母材组织长大严重,大角晶界减少,界面能低的小角晶界增多;而在焊缝区相邻柱状晶取向逐步合并趋于〈100〉方向,但晶粒并无明显长大。
- 黄亚敏吴佑明付强潘春旭
- 关键词:SEMEBSD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
- 金属离子注入玻璃形成纳米晶体及其光学透射率研究
- 在石英玻璃中注入Ag离子,透射电镜原位现测表明从4×10ions/cm 剂量开始出现直径在2~3nm 的Ag 纳米晶体。纳米晶体的大小和密度随注入剂量和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注入Ag和Cu离子样品的光学透射率测量结果表明...
- 蒋昌忠曹旸石瑛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纳米晶体
- Ag、Cu离子先后注入SiO_2玻璃后形成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3
- 2003年
- 采用由金属蒸汽真空弧离子源(MEVVA)引出的强束流脉冲Ag、Cu离子,先后注入到SiO2玻璃。注入的剂量均为5×1016ions/cm2,Ag的加速电压为43kV,Cu的加速电压为30kV。光学吸收谱显示吸收峰的位置在442nm,可以推测Ag、Cu在SiO2玻璃表层形成了纳米合金。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考察注入样品的价态分布,观察到Ag、Cu仍大多以金属态形式存在。对样品进行退火后,发现光学透射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陈海波蒋昌忠石瑛付强
-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光学性质SIO2玻璃XPS光开关
- EBSD研究衬底晶界对氧化铝模板纳米孔洞有序性影响
-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ing Diffraction,简称EBSD)自动分析技术,研究了去除氧化铝模板后衬底铝箔留下的凹坑的有序性和衬底晶界的关系来得到氧化铝模板纳米孔洞有序性区域和...
- 范丽霞郭东来任峰付强蒋昌忠
- 关键词:氧化铝模板电子背散射衍射纳米孔洞
- 不同退火方式对Cu-Ag纳米颗粒光学吸收的影响
- Cu,Ag离子以不同的剂量比在室温条件下注入到高纯非晶二氧化硅玻璃,透射电镜明场像和相应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证明了该样品中形成了Cu, Ag金属纳米颗粒,从室温下样品光学吸收谱可以观察到Ag的吸收峰,但观察不到明显Cu的吸...
- 肖湘衡蒋昌忠任峰徐进霞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快速热退火
- Ag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红移现象
- 采用MEVVA源(metal vapor vacuum arc ionsource)引出的强束流脉冲Ag离子注入到SiO2玻璃,通过电镜观察和分析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结构,从电镜照片可知样品中形成了大致呈球形的Ag纳米颗粒....
- 张丽蒋昌忠任峰石瑛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退火光学吸收
- Ag/Cu离子先后注入形成合金和核壳结构纳米颗粒
-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由于它独特的性质已经成为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用离子注入并退火的方法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Ag/Cu离子以1:3的剂量比先后注入到非晶SiO2中形成了Ag-Cu合金纳米颗粒.当样品在还原...
- 任峰蒋昌忠张丽石瑛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纳米复合材料核壳结构
- Ag离子注入石英玻璃光学透射率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用Mevva离子源,将Ag离子注入到石英玻璃中形成纳米晶粒。离子注入的能量为90keV,剂量分别为5×1015、1×1016、3×1016、5×1016、1×1017ions/cm2。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纳米Ag颗粒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说明Ag仍以金属态形式存在。光学透射率测试表明,吸收峰的位置在400nm,当剂量大于5×1016ions/cm2时,发现在440nm左右有一伴峰。分析表明400nm的峰来源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而440nm的伴峰是注入离子形成了少数非常大的纳米颗粒以及纳米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样品退火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红移,而伴峰消失。随着退火的温度升高,峰位红移越大,说明纳米颗粒尺寸增大。
- 陈海波蒋昌忠石瑛付强
- 关键词:离子注入纳米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