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代清
- 作品数:1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迎评促建促进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被引量:1
- 2007年
- 陈至立同志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一所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虽不直接显现于外,却能为人们所切身感受和体验,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从长远看将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高校要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 衡代清
- 关键词:教风学风作风精神文化环境校风建设
- 以教学为中心 巩固评建成果 深化教学改革 争创示范院校
- 2008年
- 2007年是学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学院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经过艰苦奋战,07年12月,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接受了教育部的全面评估,得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取得“良好”的成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院的主要任务是:
- 衡代清
- 关键词: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改革院校教职员工
- 国有企业行为目标及其矛盾研究
- 2000年
- 国有企业行为目标是为满足其直接所有者———国家的需要而确定的。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由国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行为目标组成。所有者自身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 ,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 ,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 ,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相互之间在行为目标上既矛盾又统一。因此 ,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是一个多元、复合。
- 衡代清李富田卢黎霞
- 关键词:国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
- 企业激励艺术论被引量:6
- 2002年
-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 ,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 ,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 ,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 ,改变思维方式 ,建立起适合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 衡代清
- 关键词:企业艺术人力资源
- 领导威信与人格
- 2001年
- 人格是领导威信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领导应具备优良的品质、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 ,努力克服和纠正不健康的人格 ,才能塑造健全而高尚的人格 ,提高领导威信。
- 衡代清
- 关键词:人格
- 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 2002年
-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在新形势下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功实践,正在打破高校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总结多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把高校办后勤的职能彻底分离出来,搞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1.要牢固树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加快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增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的紧迫感,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发展,建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
- 衡代清
-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邓小平教育理论高校后勤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
-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及改革对策
- 2001年
- 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
- 衡代清
-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 自然灾害与四川21世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 1999年
- 四川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种类多的省份。深入剖析自然灾害的成灾规律,认真分析四川自然灾害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防治对策。
- 魏顺泽衡代清李燕琼
-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可持续发展四川农业
- 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赴沪浙苏皖企业调研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一、调研的目的
近年来,我院先后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内江分中心、内江凤凰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隆昌维尔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资阳南骏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威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吴江知音饮服发展有限公司等48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定向为企业培养输送学生,受到学生、家长、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衡代清吴小平谢婧蓝恒江
- 关键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零距离
- 中高职衔接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被引量:13
- 2013年
- 区域经济建设对中高职教育提出了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但当前企业从业人员的状况和区域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中高职衔接贯通教育要从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促进自身发展。
- 杨雪梅衡代清
- 关键词:衔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