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永康

作品数:12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肌腱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力学研究
  • 2篇突变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 1篇单侧
  • 1篇电镜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延长法
  • 1篇荧光
  • 1篇脂肪
  • 1篇脂肪浸润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性
  • 1篇指畸形
  • 1篇伸肌
  • 1篇十字交叉法
  • 1篇体细胞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蒋永康
  • 9篇王斌
  • 3篇杨茜
  • 2篇倪锋
  • 2篇曹谊林
  • 2篇冒海蕾
  • 2篇徐启明
  • 2篇刘伟
  • 1篇李洁
  • 1篇宋楠
  • 1篇何晶
  • 1篇王越

传媒

  • 4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2014中华...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皮肤成纤维细胞和抗张支架构建可植入性肌腱
王斌刘伟岑莲蒋永康曹谊林
巨指/趾症的基因转录和体细胞突变研究
目的 巨指/趾症是一种以手指或足趾软组织和骨的过度生长而导致的肥大畸形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但本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我们拟通过研究巨指/趾症的基因转录和体细胞突变,探讨巨指/趾症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对巨指/趾病人的脂肪...
蒋永康
关键词:基因转录信号通路
OXD13与GLI3新突变造成并多指斜指及非综合征型轴前轴后多指畸形
目的 鉴定一个并多指斜指畸形家系和一个非综合征型轴前轴后多指畸形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临床体征和手足X 线检查,并讯问家族史;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测序平台...
韩刚蒋永康王斌
Tenomodulin基因转染对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肌腱相关分子表达的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过表达Tenomodulin(TNMD)对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肌腱相关分子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利用脂质体法在两种细胞系中分别转染pCAGGS空载体和pCAGGS-TNMD表达载体,G418进行稳定筛选。RT-PCR确认成功转染后,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同时定量PCR检测肌腱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种细胞系转染后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基因水平上,NIH3T3细胞过表达TNMD后,collagenⅥ和biglycan显著降低,collagenⅠ没有显著差别。而在C3H10T1/2细胞中,collagenⅠ和biglycan显著升高,collagenⅥ没有显著差别。结论过表达TNMD对NIH3T3和C3H10T1/2细胞系的细胞形态没有影响,但能影响肌腱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蒋永康何晶李洁曹谊林刘伟
关键词:肌腱过表达NIH3T3
环状缩窄症的整形策略
目的 环状缩窄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发生于躯干、肢体(指体)缩窄环,淋巴水肿,有隙并指,截指(趾)。罕见合并桡侧纵裂发育不全、腭裂,甚至发生于躯干。本研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分析,探讨综合整形术式的美学和功能效果。
王斌蒋永康周晟博郭芮吉
斜指的分类与治疗
斜指畸形表现为手指在冠状面上的歪斜,多累及小指及拇指,可合并并指、屈指或巨指等畸形。影像学检查可见三角指骨畸形或括弧样指骨。根据歪斜角度、缺陷部位及合并及合并症,Cooney 将其分为四类,单纯型:累及中节指骨,成角15...
周晟博蒋永康王斌
M-Tang法肌腱缝合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其在Ⅱ区屈肌腱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 M-Tang法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36根猪后足屈肌腱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当于Ⅱ区水平造成切割伤后,18根用Tang法、18根用M-Tang法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肌腱分别进行直线和90°成角状态下的拉伸,用Instron力学测定仪测定2 mm间隙形成负荷及断裂负荷。M-Tang法用于临床修复Ⅱ区屈肌腱65例共9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直线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 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2±5.2)N,断裂负荷为(61.9±6.0)N,与Tang法相近;在90°成角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 mm间隙形成负荷为(35.9±3.6)N,与Tang法相近,断裂负荷为(57.0±4.5)N,高于Tang法。6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临床运用M-Tang法修复的Ⅱ区屈肌腱无1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 TAM标准,其中优78指,良10指,可8指,优良率91.6%。结论 M-Tang法具备Tang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操作简便,使用缝线和外露线结少,能满足肌腱早期保护性主动活动的需要,是Ⅱ区屈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之一。
宋楠冒海蕾杨茜徐启明蒋永康周晟博倪锋王斌
关键词:生物力学
应用牵张延长法矫正单侧D型短指症的短甲畸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牵张延长法矫正D型短指症短甲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牵张延长法治疗单侧D型短指症患者资料。术中于拇指末节骨干中段横向截骨,截骨线两侧各插入1枚螺钉,安装微型外固定支架,术后缓慢、持续延长末节指骨。通过外观测量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29.5岁;左侧拇指17例,右侧拇指18例。牵张延长时间为10~17 d,平均12.3 d;外固定架维持时间为55~70 d,平均61.4 d;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患侧拇指指甲的长度从(9.2±0.6)mm增加到(14.2±0.4)mm(P<0.05),延长比率为(54.4±7.5)%;指甲长度/宽度比从0.63±0.05提升至1.05±0.04(P<0.05),增加比率为(68.2±10.5)%,与正常侧接近(1.07±0.03)(P>0.05)。拇指末节长度从(22.6±0.7)mm增加到(29.6±1.0)mm(P<0.05),增加(6.9±1.0)mm,增加比率为(30.8±4.8)%。指甲长度/拇指末节长度比从0.41±0.03提升至0.51±0.02(P<0.05),提升比率为(23.6±8.3)%。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94.3%(33例)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牵张延长法可以矫正D型短指症的短甲畸形,获得良好的美学外观和功能。
蒋永康黄磊王斌孙文海
关键词:拇指单侧
分裂手畸形矫正的关键技术与改进
分裂手畸形的发病率为1/10000~1/90000,手术经常导致&quot;外形的改善、功能的灾难&quot;.分裂手表现多样,除常见难看的掌中部裂隙,还可以伴发并指、多指、掌指骨骨性融合、屈指畸形等,还可以作为综合症的...
周晟博倪锋蒋永康王斌
先天性巨指/趾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策略
先天性巨指/趾症是指因手指或足趾软组织(包括皮下脂肪、肌腱、神经、肪管等)和骨的过度生长而导致的肥大畸形,至今发病机制未日月,手术效果差,是手外科和整形外科的严峻挑战.Lau等利用基因芯片发现巨指病变组织中多效蛋白(pl...
蒋永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