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醋酸亮丙瑞林在子宫肌瘤术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4年
-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多为良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主要考虑激素作用相关性,雌孕激素可以协同刺激肌瘤生长,这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原因复杂,激素水平异常仍是根本原因。而有效地干预这种激素异常显然是预防肌瘤术后复发的关键性问题。在我们收治的子宫肌瘤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一部分患者接受了醋酸亮苯瑞林治疗,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并与未口服这些药物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醋酸亮丙瑞林在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复发中的作用疗效,报道如下。
- 田芬
- 关键词:子宫肌瘤外科手术复发醋酸亮丙瑞林
- 超声下孕囊内注药在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超声下孕囊内注药在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实施早期终止妊娠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孕囊内注药,对照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和阻力指数、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比较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和血Hcg转阴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均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MH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AM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月经复潮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出血、术后严重疼痛、术后感染及妊娠物残留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Hcg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瘢痕妊娠行超声下孕囊内注药并结合宫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子宫肌层组织的再生,减少对内分泌功能影响,且手术并发症少,效果明确。
- 赵红田芬张力吕君楠邢凯申志华尹素芳周虎
- 关键词:超声引导子宫瘢痕妊娠
-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治疗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11例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为受精卵着床于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通过剖宫产切口处瘢痕组织中的微小裂隙或缝隙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异位妊娠,为剖宫产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根据Vial[1]超声诊断标准,Ⅱ型CSP指受精卵种植于切口瘢痕处深肌层,妊娠囊朝向膀胱、腹腔内方向生长,由于其解剖部位及病理生理的特殊性,此病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
- 李美艳韩新彦王菊荣田芬
-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切口瘢痕子宫肌层CSP
- COX-2在宫颈癌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OX-2在宫颈上皮癌变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ioplasia,CIN)、宫颈浸润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OX-2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ICC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6.99%、38.46%、64.44%,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x^2分割后比较(α′=0.007 143),ICC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IC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COX-2与淋巴结转移、宫旁或脉管浸润及肌层浸润深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COX-2在正常宫颈向宫颈癌变过程中阳性率逐渐增高,COX-2蛋白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张莉华田芬辛华栋贾金华
- 关键词:环氧合酶-2宫颈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COX-2、HPV16-E6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对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后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
- 张莉华辛华栋刘平武艳霞焦茹王春丽田芬成艳梅
- 该项目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石蜡块中的COX-2及HPV16-E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宫颈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研究。该课题创新点有:COX-2与HPV病毒与肿...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癌预后疫苗防治
-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对比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对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诊断价值,对两者诊断准确率及安全性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收集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宫腔镜组和传统诊断性刮宫组,每组50列。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进行检查,直视下对宫腔内并不进行活体钳取并做病理检查,传统诊断性刮宫组采用传统诊断性刮宫术并进行病理检查。对2组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性刮宫组,2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4%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检出病理结果较为接近,但宫腔镜组子宫息肉的检出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性刮宫组,其检出比率为4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诊断刮宫组更低,传统诊断性刮宫更容易引起出血增多、继发感染或肿瘤扩散等,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性刮宫,尤其是对息肉的发现能力,远高于诊断性刮宫,因此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应该首选宫腔镜进行检查。
- 田芬宋春丽
- 关键词:阴道出血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检出率
- 子宫内膜癌合并布加氏综合征一例
- 2011年
-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同时合并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者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 李美艳田芬卢静韩新彦
-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子宫内膜癌妇科肿瘤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卵巢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卵巢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紫杉醇+顺铂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3%(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卵巢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显著慢于对照组(P <0.05);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比33.33%,P <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卵巢癌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卵巢血流参数,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田芬石媛媛王菊荣周炜月
- 关键词: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 FHIT、C-my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aid,FHIT)、C-my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PV,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cervical cancer)、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和C-my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HC-Ⅱ法检测HR-HPV感染情况。[结果 ](1)正常宫颈组织、CIN组及宫颈癌组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7.1%、22.0%(P<0.05),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47.1%、76.0%(P<0.05)。(2)FHIT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相关(P<0.05),C-myc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P<0.05)。(3)HR-HPV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感染率分别为3.33%、28.57%、84.0%。FHIT与C-myc的表达呈负相关(r=-0.622,P<0.05),FHIT表达与HR-HPV感染呈负相关,C-myc表达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FHIT、C-myc表达以及HR-HPV感染情况,可能可为早期宫颈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宋春丽呼君瑜李美艳田芬王菊荣焦茹刘平
- 关键词:FHITC-MYCHR-HPV宫颈癌
- LINC00839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 2025年
- 目的 探究LINC00839调节miR-625-5p/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4(CPEB4)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获取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Ishikawa、RL95-2及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检测组织和细胞中LINC00839、miR-625-5p和CPEB4表达水平。将HEC-1B细胞分为HEC-1B组(常规培养)、sh-Ctrl组(转染sh-Ctrl)、sh-LINC00839组(转染shRNA-LINC00839)、anti-miR-625-5p组(转染shRNA-LINC00839和miR-625-5p抑制物)、anti-NC组(转染shRNA-LINC00839和inhibitor-NC)。比较各组HEC-1B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测定CPEB4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分析LINC00839与miR-625-5p、miR-625-5p与CPEB4的靶向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NC00839、CPEB4的mRNA表达和CPEB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miR-625-5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HEEC细胞相比,Ishikawa、RL95-2和HEC-1B细胞中LINC00839、CPEB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miR-625-5p表达降低(P<0.05)。与sh-LINC00839组、anti-NC组比较,HEC-1B组、sh-Ctrl组、anti-miR-625-5p组HEC-1B细胞的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CPEB4蛋白表达和24 h吸光度、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升高/增加(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LINC00839和miR-625-5p、miR-625-5p和CPEB4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具有靶向调控关系。结论LINC00839与子宫内膜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干扰LINC00839表达可抑制HEC-1B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miR-625-5p/CPEB4轴实现。
- 石媛媛田芬周玮月李美艳马建彩王菊荣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