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英 作品数:49 被引量:1,163 H指数:19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覆膜集雨与限量补灌对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2010年 依据北京昌平2005-2006年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覆膜集雨和限量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限量补灌明显的增加了田间土壤水分和耗水量,1.6m土层耗水量比对照增加45.8%,比覆膜增加29%~39%,产量是对照的1.63~1.95倍,比单纯覆膜增产32%~58%,结合覆膜比单纯补灌略增加上层土壤水分,但产量效应不明显;在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40%,降雨是常年水平一半的条件下,覆膜集雨提升上层土壤水分,降低深层土壤水分,1.6m土层耗水量较对照增加3.68%~12.23%,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1.55~1.69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增产63%~95%,1m土层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5.8%~73.8%;在都有覆膜的前提下,追肥比早秋施肥和一次基肥更好地保持了苗期土层水分。总体来看,覆膜结合补灌追肥和限量补灌措施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值得在华北地区旱地农田推广应用。 李巧珍 李玉中 郭家选 刘晓英 徐春英关键词:土壤 土壤含水率 覆膜集雨 冬小麦 限量补灌 耗水量 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2004年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陈晓远 高志红 罗远培 刘晓英关键词:水分胁迫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水分利用效率 田间集雨对冬小麦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006年 依据在北京昌平2004~2005年冬小麦田间集雨试验,研究了该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雨面积占总种植面积40%、降雨接近常年水平的条件下.集雨明显改善了田间水分状况,0~160cm土壤冬小麦耗水增加6.5%~9.8%,且对深层水的利用是对照的6.9~7.3倍,小麦抗旱能力增强。集雨处理的冬小麦叶片光合强度和蒸腾强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0.1%~46.4%和21.5%~60.5%,气孔阻力则降低23.3%~45.3%,光系统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分别提高2.1%~42.6%和10%~353%。集雨处理的冬小麦生长得到增强,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对照分别增加15%~39%和58.2%~112%,收获时干物质增加27%~44%,最终产量增加36%~42%。耗水深度按1m和1.6m计算时,相应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39.5%~50.5%和23.5%~33.5%。尽管保水剂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植株生长总体上较单独集雨效果好,但产量效应不明显。 刘晓英 李玉中 李巧珍 徐春英 孙晓波关键词:冬小麦 土壤水分 生理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冠干物质动态消长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5 2003年 在不同供水条件下 ,研究了冬小麦根、冠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消长关系。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冬小麦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植株的最终根重平均不到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1/ 4。三叶期至分蘖期水分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最大 ,拔节期至孕穗期水分胁迫对冠的抑制作用大于根 ,从分蘖期开始并延续到孕穗阶段的水分胁迫对根和冠的抑制作用较均衡 ,复水后干物质向根系和冠层的分配比例近似。拔节期至孕穗期复水对根的促进作用大于冠 ,干物质向根分配的比例增加 ,R/S提高 ,但提高的程度与复水前水分胁迫的历时有关。水分条件对冬小麦R/S值影响最小的时期是开花期至灌浆期 ,最大的时期是拔节期至抽穗期 ,此阶段 40 %田间持水量处理的R/S分别比 60 %和 80 %田间持水量处理提高 2 0 .93 %和 12 6.0 9%。 陈晓远 刘晓英 罗远培关键词:土壤水分 冬小麦 根系 干物质 影响因素 植物磷脂酸的特性及其在ABA诱导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19年 磷脂酸(PA)是应答多种生理过程的第二信使,其作为一个脂质信号快速积累从而响应多种环境。PA主要通过磷脂酶D (PLD)和磷脂酶C/甘油二酯激酶(PLC/DGK)途径产生。基于PLDs的生化特性、激活机制以及在不同类型胁迫下被激活的特定同种型的差异,不同类型胁迫下会产生特定分子种组成的PA。PA在多种环境下起信号转导作用,在调节气孔运动中,PA的作用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多种蛋白结合,激活或抑制这些蛋白的活性,进而执行其信使功能。该文主要综述PA的生化特性以及信号途径中PA互作蛋白的研究进展,并提出PA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王雅静 张欣莹 黄桂荣 刘晓英 郭瑞 顾峰雪 钟秀丽 梅旭荣关键词:细胞骨架 磷脂酸 信号转导 气孔运动 Strategies for Jointly Enhanc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Crop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2014年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gricultural re- gions in China, but it is experiencing a serious water-resource crisis due to exces- sive 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reserves. Improving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of crops is thought to have good potential for conserving groundwater and in maintain- ing high crop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In this paper, firstly,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WUE of crop cultivars in the NCP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studies on key factors affecting cultivar WUE, stomatal conductance, which has large genotypic variability and differs among cultivars in response to drought, is an important physio- logical trait associating closely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ultivars in WUE and yield. Higher WUE and higher yield may be obtained through strategies of cultivar adop- tion with appropriate stomatal characteristics suitable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water availability. Secondly, irrigation scheduling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was further dis- cussed. The irrigation frequency currently employed in this area could be reduced by at least one application (from four to three applications) to obtain higher produc- tion and also higher WUE. Finally, straw mulching and the use of early vigor culti- vats were suggested as two practices that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effective in in- creasing crop WUE. 黄桂荣 刘晓英 钟秀丽关键词:YIELD IRRIGATION 干旱气候条件下Priestley-Taylor方法应用探讨 被引量:24 2003年 根据华北地区6个气象站点的历史气象资料,以Penman法结果作为对照,对较为常用的另一计算参照作物腾发量的方法—Priestley Taylor方法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年值序列比较显示,在华北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Priestley Taylor结果比Penman结果低11%~27%,两者最大相差346 5mm,最小相差112 2mm,多年平均相差240 5mm。对历年逐月序列分析显示,Priestley Taylor方法在7、8月份的应用效果很好,与Penman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其它月份应用效果较差,与Penman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年值及月值序列的相关分析均显示,空气动力项与辐射项之比是影响Priestley Taylor方法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且二者呈显著负相关。该比值越小,2种方法的吻合程度越好,Priestley Taylor方法应用效果也越好;反之,应用效果越差。随着Priestley Taylor方法在作物模拟模型中的广泛应用,干旱气候条件下如何对Priestley Taylor公式参数进行适当订正,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晓英 林而达 刘培军关键词:干旱气候 土壤水变动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2 2007年 采用盆栽和管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变动对冬小麦地上部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对水分胁迫的发生时期较敏感,叶面积对水分胁迫的持续时间更敏感,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相比,分蘖至拔节阶段水分胁迫处理的株高最小,分蘖至孕穗阶段水分胁迫处理的叶面积最小。冠重主要受胁迫持续时间的影响,分蘖至孕穗阶段水分胁迫处理的冠重最小。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穗数和WUE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正效应,而对每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则全部为负效应。在各水分胁迫处理中,拔节至孕穗阶段经中度水分胁迫后抽穗期复水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充分供水对照的62%;分蘖至拔节阶段经中度水分胁迫后孕穗期复水的处理,WUE最大。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株高、叶面积及各产量要素对土壤水变动的响应存在差异。 高志红 陈晓远 刘晓英关键词:冬小麦 冠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节水高产的土壤水分阈值及其动态 被引量:5 2015年 明确影响作物产量的土壤水分阈值,对作物水分亏缺诊断及非充分灌溉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灌水次数形成土壤供水差异,在河北省衡水试验站开展2011/2012年度冬小麦田间试验,探讨冬小麦产量与7个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土壤水分阈值及其动态。结果表明,6个亏水处理与充分供水对照在土壤浅层的水分差异最大,且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4、0.8、1.2m土层深度的差异分别为19.7%~36.5%、9.3%~21.7%和2.9%~9.7%。6个亏水处理与对照之间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与小麦籽粒产量之间为二项式函数关系,且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式,其显著程度随生育期推进及土层深度而变化。其中0.4m土层深度水分含量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影响小麦产量的土壤水分阈值随着生育期推进总体呈下降趋势。自拔节孕穗期至乳熟期,0.4、0.6、0.8、1.0、1.2以及1.6m土层深度的水分阈值由田持的83.1%~95%降至72.3%~90.0%。依据对照与亏水处理之间的土壤水分动态差异、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水分差异、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程度、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动态关系显著性程度4个方面的分析,提出0.4m为适宜的水分亏缺诊断深度,相应地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初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乳熟期的土壤水分阈值分别为95.0%、98.4%、79.9%、73.7%、88.6%、79.6%和75.7%。 赵叶萌 李玉中 刘晓英 钟秀丽 曹金峰关键词:冬小麦 探讨品种间差异改良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英文) 被引量:7 2013年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实现作物可持续生产的重要策略。本文对叶片尺度的瞬时 WUE 和单株尺度WUE的品种间差异, 瞬时WUE到田间尺度WUE的尺度转换, 以及瞬时WUE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瞬时 WUE 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性, 在亏水条件下品种间差异更显著。在禾谷类作物上, 气孔导度与瞬时 WUE 密切相关。单株尺度 WUE 在亏水条件下品种间差异显著, 足水条件下差异相对较小。气孔导度是影响单株尺度 WUE 的重要性状, 品种之间气孔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瞬时 WUE 向田间尺度 WUE 的尺度转换不仅受到冠层阻力和边界层阻力的制约, 还受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比率以及同化物分配模式的影响。瞬时 WUE 与产量的关系决定于环境的水分条件, 在作物生长发育主要依靠土壤中储存水分的干旱条件下, 瞬时 WUE 高对获得高产有利。相反, 在水分条件较适宜的地区, 高瞬时 WUE 性状不利于高产。 梅旭荣 钟秀丽 刘晓英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亏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