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浩
-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厄贝沙坦1次/d,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高压病患者的24h平均血压(P<0.01)、白昼平均血压(P<0.01)和夜间平均血压(P<0.01)。对夜间血压高于正常值的高血压病患者,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夜间血压(P<0.01),而对夜间血压已属正常者,厄贝沙坦无进一步降压作用(P>0.05),并使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升高(P<0.05),频域指标HF升高(P<0.05),VLF和LF下降(P<0.05)。结论:厄贝沙坦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同时,也对改善心率变异性产生有益作用。
- 陈强朱启刚刘培永闫晓勇马林浩
- 关键词:厄贝沙坦动态血压监测心率变异性高血压病
- 采用常规检测和血栓弹力图评估基于脓毒症新定义下的急诊感染患者的凝血状况
- 目的 急诊感染患者常处于感染/脓毒症早期,对此类患者的凝血状况研究较少.近期脓毒症定义有了较大更新.本研究旨在在新的脓毒症定义下采用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力图(TEG)方法评估急诊感染患者的凝血状况.方法 本研究系回顾性定...
- 管军刘雪峰马林浩瞿金龙陈德昌
- 高流量氧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对创伤性连枷胸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ICU病房收治的创伤性连枷胸并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使用高流量氧疗分为经鼻高流量氧疗(高流量)组与传统流量氧疗组(传统流量组)。分析高流量氧疗对该类患者氧合指数、脱离呼吸机时间、再插管率、ICU停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在ICU病死率的影响。结果高流量组患者到达切换点时间为(4.6±2.1)d,传统流量组到达切换点的时间为(4.3±2.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达切换点时,2组患者动脉血的pH、PaO2、PaCO2等通气氧合指标以及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流量组拔管后2 h,氧合指数PaO2/FiO2、PaCO2较传统流量组显著改善,再次插管患者的比率显著低于传统流量组,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明显延长,ICU停留时间显著缩短,VAP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有助于创伤性连枷胸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更早地脱离机械通气,并降低VAP的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 黄元庆林兆奋马林浩
- 关键词:连枷胸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不同低温目标温度对于心肺复苏猪模型舌下和大脑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亚低温可以改善心搏骤停的神经功能结局。最新指南中对于亚低温的温度推荐范围是32~36℃。但伴随着体温的下降,全身微循环也随之变差。在这项实验研究中,我们探索了心搏骤停猪模型中自主循环和成功心肺复苏后不同亚低温目标温度下时大脑(CM)和舌下微循环(SM)的变化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方法:10只国产家猪被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组)和心肺复苏组(CPR组)。钻孔法暴露大脑皮质用于皮层微循环的测量。心肺复苏组(CPR组)的猪使用诱颤法建模,室颤维持5分钟后开始5分钟的胸外心脏按压,之后进行150焦耳的电除颤。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维持自主循环。亚低温在CPR组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开始,在对照组实验动物准备就绪后也进行亚低温治疗。使用冰毯将两组实验动物的体温分别从37℃降至35℃、33℃和28℃,并在每个时间点上保持30min后,使用旁流暗视野技术进行舌下和大脑皮层微循环的检测。结果:两组实验动物舌下和大脑皮层微循环血管的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和灌注血管密度(PVD)均伴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降低。在每个温度点上与Control组相比较,CPR组大脑和舌下微循环的MFI和PVD在每个温度点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皮层的微循环状态随着体温的下降逐渐下降。亚低温状态下神经功能结局的改善与微循环下降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赵川林兆奋马林浩
- 关键词:亚低温心搏骤停心肺复苏
- 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中,输注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在30只大鼠中诱导6分钟无干预的室颤以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8分钟持续按压的心肺复苏后进行电除颤。成功...
- 马林浩林兆奋杨兴易管军陈德昌李文放单怡
- 关键词:心肺复苏后非选择性TNF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于心肺复苏后动物模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探讨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于心肺复苏后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具体的保护机制,为其将来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室颤导致CA/CPR大鼠模型,之后分别选择性阻断大麻素受体1(CB1)与大麻素...
- 马林浩
-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
- 文献传递
-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体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评价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及其疗效评价。方法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U组,n=31)和对照组(C组,n=29),治疗组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1万U·kg·d,持续24小时静脉微泵注...
- 马林浩管军李文放陈德昌林兆奋
- 关键词:乌司他丁降钙素原水平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明确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别诱导室颤,持续6min后开始机械胸外心脏按压,8min后进行电除颤。成功复苏后30min,动物被随机分为3组:①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WIN+Normo);②药物处理组(WIN);③对照组。药物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WIN55,212—2和生理盐水,按照1.0mg/(kg·h)速率静脉滴注给药。所有动物的环境温度均保持相同,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采用一个额外的加热灯泡使得该组和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7±0.2)℃。监测复苏后4h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记录复苏后72h各组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药物处理组大鼠IL-6(98.40±8.80)pg/mL以及TNF-α(40.36±9.21)pg/mL的水平较对照组[(120.30±15.20)pg/mL和(68.29±9.58)pg/mL]及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118.50±16.60)pg/mL和(64.33±10.19)pg/mL]明显下降,大鼠神经系统缺陷评分(NDS)及存活率较另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中,静脉注射WIN55,212—2能够降低IL-6与TNF-α的水平,并改善复苏后NDS和72h存活率。但当该药物产生的低温作用消失时,其对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也随之明显减弱。故WIN55,212—2所致的心肺复苏后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产生的降温作用有关。
- 朱妍林兆奋马林浩
- 关键词:预后
- 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调查我国EICU/ICU危重患者镇静镇痛实施状况,为镇静镇痛规范化实施提供改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EICU/ICU内纳入年龄大于18周岁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评估镇静镇痛指征,筛选“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组”,进一步收集该组患者实际镇静镇痛信息,最后比较镇静/镇痛合理性及达标情况。结果⑴最终共116家医院1195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1195例患者中位年龄65(49,78)岁,男性769例(64.4%),女性426例(35.6%),APACHEⅡ评分16(10,22)分。⑵机械通气536例,已镇静未达标166例(31.0%),需镇静未实施29例(5.4%),镇静不合理占36.4%(195/536);非机械通气659例,已镇静未达标36例(5.5%),需镇静未实施35例(5.3%),镇静不合理占10.8%(71/659)。14.0%的机械通气和15.9%的非机械通气患者未使用镇静评估工具。已实施镇静的341例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为40.3%(112/278),非机械通气患者达标率42.9%(27/63)。⑶清醒患者760例,已镇痛未达标133例(17.5%),需镇痛未实施24例(3.2%),镇痛不合理占20.7%(157/760);非清醒患者435例,已镇痛未达标85例(19.6%),需镇痛未实施27例(6.2%),镇痛不合理占25.7%(112/435)。17.9%的清醒患者和13.3%的非清醒患者未使用镇痛评估工具。已实施镇痛的345例患者,清醒患者达标率为25.7%(46/179),非清醒患者达标率为48.8%(81/166)。⑷73例患者(6.1%)发生谵妄,谵妄评估工具使用率为35.3%。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EICU/ICU镇静镇痛实施状况并不理想,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镇静镇痛规范化培训,进一步规范镇静镇痛实施状况。
- 徐善祥叶英兰超朱志强杨春华康健许昌海李小刚姚冬奇冀兵尹文朱加应虞晓红刘义灏马林浩李娟寿松涛饶平黄健张茂郑忠骏EASY项目协作组
- 关键词:镇静镇痛EICUICU
- 抑肽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ACT,PT,APTT和TFPI抗原浓度的影响
- 目的:通过对使用抑肽酶,乌司他丁以及空白对照组三组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人的ACT值,PT值,APTT值,TFPI抗原浓度在体外循环中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观察与比较,探讨在使用抑肽酶以及乌司他丁时,上述指标的变化规...
- 马林浩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抑肽酶乌司他丁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凝血活酶时间全血凝固时间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