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202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的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操作,其余操作步骤一样,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既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 庞永坚 谢惠清 李雪华关键词:老年患者 穿刺方法 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昼夜发病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服药时间给药,随访1年,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AQ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整服药时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的再发生率,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李水轩 李雪华 黄锡球关键词:服药时间 心肌梗死 护理 作业流程重组在病区药物配置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业流程重组(BPR)曾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内取得过惊人的效果,它不仅在西方企业界和理论界引起轰动,也引起了医学界对医院管理、医疗护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国内关于作业流程重组(BPR)在病区药物配置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应... 李雪华 朱国容 陈海英 诸蕊玉关键词:作业流程重组 医院管理 医疗护理 空气压力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仪对下肢行物理治疗,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空气压力疗法对降低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李雪华 毛美燕 杨冰霞 敖兵关键词:脑出血 下肢 静脉血栓 时间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8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试验组根据患者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给予调整服药时间及心理护理时间,而对照组按传统服药时间给药,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降压显效率为47.50%,有效率为42.50%;对照组显效率为31.11%,有效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患者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复发再入院70例,占35.00%,对照组再入院95例,占52.78%;试验组患者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2次以上复发再入院25例,占12.50%,而对照组2次以上复发再入院43例,占2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掌握人体生理时间节律及药物治疗的时间节律,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时间护理,全程平稳降压,对提高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以及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雪华 许素莲 和强关键词:时间护理 高血压 疗效 干预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临床作用。【方法】将52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适于胎龄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方案,且均采用相同的蓝光照射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黄疸治疗,而NNS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SYNCHRON 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 d的血清胆红素值,并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胎粪排尽时间、胃残留奶量、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结果】NNS组早产儿生后第3、7、14 d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胎粪排尽时间均明显缩短,胃残留奶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平均每日大便次数以及大便量较对照组则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对于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和强 廖志勤 虞靖虹 李雪华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 婴儿 早产 黄疸 作业流程重组在病区药物配送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在病区药物配送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作业流程重组中"系统性重新整合"(Systematic Redesign)的方法,对病区药物配送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重组后住院患者药物配送时限作为研究观测指标,重组前同期住院患者药物配送时限作为对照指标,分别统计两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药物平均每天配送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药物平均每天配送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u值分别为13.77、18.82,P均<0.01)。结论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药物配送流程进行重组,使作业流程简化,可明显缩短药物配送时间,对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雪华 朱国容 陈海英 诸蕊玉关键词:作业流程重组 病区 药物配送 行为疗法对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对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38例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行为组128例和对照组110例。行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行为疗法措施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进行测定,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行为组SF-36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组心绞痛的发生率为23.44%,而对照组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P﹤0.01)。[结论]行为疗法可明显降低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A型性格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李雪华 邱梅 黄海容关键词:行为疗法 A型性格 冠心病 生活质量 行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行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 3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行为护理组 2 0 0例和对照组 180例。行为护理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行为护理措施干预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分别于治疗 6个月后应用Morisky -Green测评表 (MG) ,评价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CPAT) ,并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血压正常控制率。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行为护理组CPAT佳的百分率为 77.5 % ,对照组CPAT佳的百分率为 5 5 % ,两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行为护理组患者血压正常控制率为 70 % ,而对照组血压正常控制率为 4 4 .4 % ,两者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行为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 李雪华 吴小燕 和强关键词:行为护理 高血压 药物治疗 依从性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上下肢血压差值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测定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上下肢血压差值水平的变化 ,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 5 0例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右上下肢血压 ,计算左右上下肢血压差值 ,并与 4 2例健康者的左右上下肢血压差值进行对照。结果 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 ,其左右上下肢收缩压差值水平明显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而左右上下肢舒张压差值水平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上下肢收缩压差值水平明显降低 ,监测其上下肢血压差值水平 ,能为临床判断病情、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 李雪华 吴小燕 和强关键词:冠心病 心肌梗死 上肢 下肢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