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珑
- 作品数:41 被引量:3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RI对比CT对第六版鼻咽癌AJCC分期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磁共振成像相对于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第六版美国抗癌协会鼻咽癌分期系统影响的程度和方式。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射治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420例,...
- 廖芯标毛燕萍刘立志唐玲珑崔春燕孙颖林爱华王岩马骏
- 关键词:鼻咽癌MRI
- 鼻咽癌2008分期的临床验证被引量:33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我国鼻咽癌2008分期是在原'92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初步修订达成的共识。本研究旨在为2008鼻咽癌分期标准进行临床验证并为其进一步修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924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鼻咽和颈部MRI检查。根据鼻咽癌2008临床分期原则进行分期,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对分期进行评价。结果:根据2008鼻咽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924例患者中Ⅰ、Ⅱ、Ⅲ、Ⅳa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9%、22.6%、38.0%、34.5%。从风险差异性来看,T1~T4期的4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4%、93.7%、90.5%和79.1%,各期曲线能较好地分开,但T1与T2组、T2与T3组、T1与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0~N3期的4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9.4%、84.3%、73.6和59.2%;Ⅰ~Ⅳ期的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7%、94.1%、82.6%和67.1%。从风险一致性来看,T3颅底骨质组与T3翼内肌组的局部复发风险比(1.628 vs.3.905)及疾病失败风险比(1.630 vs.3.288)相差较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的部位、包膜外侵犯、侧数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颈部淋巴结的横断面最大径不是鼻咽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病例分布较均衡,T、N及临床总分期各期生存曲线能较好的预测预后,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 毛燕萍李文斐陈磊孙颖刘立志唐玲珑曹素梅林爱华洪明晃卢泰祥刘孟忠李立马骏
- 关键词:鼻咽肿瘤磁共振成像肿瘤分期
- MRI、CT和PET-CT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研究
- 目的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发展的方向,靶区勾画的精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 MRI、CT 以及F-FDG PET-CT 对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为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 唐玲珑马骏陈勇宗并凤孙颖王岩吴湖炳崔念基
- 关键词:咽后淋巴结检出率鼻咽癌PET-CTMRI
-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 本文旨在系统的了解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及其特征;明确咽后淋巴结转移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以及确立咽后淋巴结转移在TNM临床分期中的地位。
研究材料和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唐玲珑
- 关键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
- MRI在鼻咽癌分期中的作用被引量:2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广泛应用,MRI对于鼻咽癌的诊断价值已被证实明显优于CT。本研究旨在分析MRI与CT检查对鼻咽癌X92分期及6thUICC/AJCC分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增强CT及MRI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如颅神经受损及颈淋巴结大小,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进行X92分期及6thUICC/AJCC分期,评价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MRI在诊断鼻咽癌软组织超腔侵犯(口咽、鼻腔、咽旁间隙)、咽后淋巴结转移以及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颅内、颞下窝及颈椎侵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CT,而对于颈部巴结转移的检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对于X92分期,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26.0%升级,6.0%降级);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6.4%升级,5.2%降级);30.4%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24.0%升级,6.4%降级)。对于6thUICC/AJCC分期,MRI使39.6%的T分期发生改变(36.0%升级,3.6%降级);9.2%的N分期发生改变(5.6%升级,3.6%降级);37.6%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33.6%升级,4.0%降级)。结论:MRI检测鼻咽癌局部病灶的侵犯范围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相似。建立新的、以MRI为主要手段的鼻咽癌临床分期系统的研究具有临床必要性及可行性。
- 孙颖毛燕萍马骏黄莹唐玲珑王岩刘立志卢泰祥
- 关键词:鼻咽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肿瘤分期
- 调强放疗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部分颈部照射的可行性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总结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治疗效果,评价该部分患者接受部分颈部照射(Ⅱ区、Ⅲ区和ⅤA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154例,全组患者鼻咽原发病灶和环状软骨以上Ⅱ、Ⅲ和ⅤA区颈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其中100例(全颈部照射组)患者还采用常规颈前半野技术照射对下颈部进行了预防照射,余54例(部分颈部照射组)还接受部分颈部照射。结果全组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率和无区域复发率分别为80.5%、85.7%、94.8%和98.1%。部分颈部照射组和全颈部照射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0%和7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两组5年无区域复发率分别为94.4%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部分颈部照射非任何生存终点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调强放射治疗条件下,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部分颈部照射(Ⅱ区、Ⅲ区和ⅤA区)是可行的。
- 陈默唐玲珑孙颖马骏
-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咽后淋巴结
- 一组用于预测鼻咽癌转移风险的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用于预测鼻咽癌转移风险的标志物及其应用。标志物由ANXA1、CBR3、CLASP1、CXCL10、DCTN1、FNDC3B、LRIG1、HDLBP、POLR2M、WSB2、WNK1、YBX3和GRM4组成...
- 马骏柳娜唐欣然黎映琴孙颖唐玲珑毛燕萍何庆梅杨晓静张磐磐云径平曾敬
- 基于现代影像技术的鼻咽癌综合治疗研究
- 世界卫生组织材料显示,世界上80%的鼻咽癌发生在于中国,其死亡率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8位。鼻咽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最高发的地区是广东省,因此又有“广东瘤”之称。例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仅2005年收治的鼻...
- 马骏罗伟孙颖麦海强唐玲珑毛燕萍刘立志李立郭颖洪明晃刘孟忠崔念基闵华庆
- 关键词:鼻咽癌咽后淋巴结影像技术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预后价值。【方法】于2003年至2004年共924例经病理等确诊为无远处转移的鼻咽初治病人纳入本研究,所有的病人均在治疗前进行了MRI检查并以放疗为首要治疗手段。我们回顾性的分析了相应的MRI及病历资料。所有的924例病人、MRI证实有颅底骨质破坏的病人、315例T3分期的的病人及227例T2分期的病人被分别挑选出来进行预后分析。分期依据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第六版鼻咽癌分期标准。【结果】MRI下颅底骨质破坏的发生率约为55.4%。颅底骨质破坏并非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但有可能是影响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68)。对于512例合并颅底骨质破坏的患者及315例T3分期的患者,根据受侵部位进行的颅底骨质破坏分级是影响其OS(P=0.002及P=0.005)及DMFS(P值均为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MRI下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及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小于0.001)。合并轻度级别颅底骨质破坏的T3分期患者与T2a分期的患者在预后方面(OS、LRFS及DMFS)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下的颅底骨质破坏并非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根据受侵部位的严重级别的颅底骨质破坏具有阳性的预后价值。
- 陈磊李文斐刘立志毛燕萍唐玲珑孙颖林爱华李立马骏
- 关键词: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预后价值磁共振成像
- 基于磁共振成像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建议
- 目的:鼻咽癌'92临床分期已应用长达15年,且其研究的资料是以CT为基础,随着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鼻咽癌的预后发生明显改变,指导治疗并预测预后的TNM分期系统也应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修改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建议.本研究旨在基...
- 毛燕萍高剑铭卢泰祥刘孟忠洪明晃马骏刘立志梁少波唐玲珑曹素梅孙颖林爱华
- 关键词:鼻咽癌磁共振成像预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