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贞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病毒
  • 9篇肝炎
  • 8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5篇结核
  • 4篇衰竭
  • 4篇慢性
  • 4篇抗结核
  • 4篇感染者
  • 4篇病毒治疗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疫苗
  • 3篇疫苗
  • 3篇免疫应答
  • 3篇抗病毒
  • 3篇抗病毒治疗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损伤
  • 3篇艾滋病

机构

  • 17篇南宁市第四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西卫生管理...
  • 1篇南宁市疾病预...

作者

  • 18篇韦贞伟
  • 6篇刘燕芬
  • 6篇覃亚勤
  • 4篇程万里
  • 4篇李芬
  • 4篇姜春华
  • 3篇雷任国
  • 3篇黄绍标
  • 2篇鲁文清
  • 2篇唐勤
  • 2篇苏春雄
  • 2篇林艳荣
  • 2篇黄志忠
  • 2篇谢周华
  • 2篇傅小凡
  • 1篇秦英梅
  • 1篇张联庆
  • 1篇谢奇峰
  • 1篇徐启桓
  • 1篇揭育胜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内科
  • 1篇国际感染病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经验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U/L和(27.2±5.2)U/L,血清HBV DNA为(7.0±0.9)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 DNA阴转为(2.6±1.0)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 DNA无变化。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韦贞伟刘燕芬林艳荣覃亚勤雷任国鲁文清姜春华李芬谢周华程万里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治疗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治疗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一组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和HBV DNA分别为(35.1±4.2)U/L、(31.2±5.8)U/L和(2.6±1.0)lgcopies/m L,明显低于对照组(62.4±11.7)U/L、(60.7±9.1)U/L和(7.0±0.8)lgcopies/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8、χ~2=20.004和χ~2=24.602,P〈0.05)。抗病毒组治疗后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为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21,P〈0.05)。结论在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恩替卡韦能有效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韦贞伟刘燕芬林艳荣覃亚勤雷任国鲁文清姜春华李芬谢周华程万里
关键词: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抗结核治疗恩替卡韦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AID患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
方法:比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HIV/AID患者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19例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ul的HIV/AID患者30例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
刘燕芬韦贞伟黄绍标
关键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
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5例患者分为A、B、C、D四组,我们对A组的24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B组的2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对C组的26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联合介入治疗,对D组的22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我们对这95例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波检查以及肝功能监测,治疗结束后,比较这四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在进行了24周的治疗后,A、B、C、D组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50.00%、69.57%、69.23%及81.82%。A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低于其他三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延缓其肿瘤的生长速度。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韦贞伟刘燕芬
关键词:介入治疗抗病毒治疗
成功救治广西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王祖恩梁德雄韦贞伟王秋东覃鸿发陆伟光方跃平
关键词:流感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呼吸衰竭
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乳果糖灌肠,治疗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血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安全且有效。
雷任国苏春雄程万里韦贞伟李芬姜春华傅小凡陈薪宇黄志忠
关键词:血浆置换中药灌肠
2014年—2017年广西某医院HIV/AIDS患者重叠HBV、HCV感染791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我国近年有不少地区已有HIV重叠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调查及报道,但不同地区、不同高危人群的暴露情况差别较大[1-3]。广西近几年艾滋病疫情严重,同时广西也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高流行区,然而HIV/AIDS合并HBV、HCV感染的相关研究较少。
覃亚勤韦贞伟罗凤秦英梅
关键词:艾滋病HBVHCV
HIV感染者乙型肝炎疫苗不同接种方案的免疫应答和持久性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HIV感染者(PLHIV)按20μg剂量与60μg剂量的方案接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差异及长期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以已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且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61例PLHIV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0-1-6月20μg乙肝疫苗接种,31例接受0-1-6月60μg乙肝疫苗接种。两组PLHIV在全程接种后1个月检测HBVM,抗-HBs滴度≥10 mlU/mL即为阳性,抗-HBs水平≥100 mlU/mL即为强阳性。对两组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应答(初免)强阳性的45例PLHIV追踪随访,接种后第6年、第7年对能随访到的研究对象检测HBVM。结果20μg剂量组在首剂注射后第7个月抗-HBs阳转率、抗-HBs强阳转率、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3.3%、70%、163.71 mIU/mL),60μg剂量组分别(100%、77.4%、250.25 mIU/mL),两组在初免的抗-HBS阳转率(P=0.238),强阳转率(χ^(2)=0.434,P=0.510),抗-HBs GMC(Z=-0.894,P=0.37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将两组初免抗-HBs强阳性反应的PLHIV45例纳入随访(20μg剂量组21例,60μg剂量组24例),全程接种后第6年、第7年两组抗-HBs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60μg剂量组抗-HBs强阳性率高于20μg剂量组,分别是(55.0%比21.1%)(P<0.05)、(61.5%比18.2%)(P<0.05)。全程接种后6年、7年时60μg剂量组抗-HBs GMC也均明显高于20μg剂量组(110.1 mIU/mL比37.32 mIU/mL),(98.34 mIU/mL比24.17 mIU/mL)(P<0.05)。结论在ART后CD4计数>200个/μL的PLHIV中,60μg组在接种疫苗后6年、7年抗HBs的强阳性率及抗HBs滴度显著高于20μg剂量组,改善了长期免疫反应。
刘燕芬韦贞伟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疫苗CD4+T淋巴细胞免疫原性
健康教育在预防慢性肝炎复发中的作用
2007年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及戊型,是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丙、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同时乙型、丙型肝炎病程漫长.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如果病人在离院前不能全面的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自我保健方法.很容易因诱因控制不当导致病情反复而再次入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充当教育者的角色,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唐勤苏春雄韦贞伟
关键词:肝炎复发健康教育慢性原发性肝细胞癌自我保健方法病毒性肝炎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经验
目的 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
韦贞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