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湘成

作品数:88 被引量:1,503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30篇生物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阔叶
  • 26篇阔叶林
  • 26篇常绿
  • 26篇常绿阔叶
  • 26篇常绿阔叶林
  • 22篇群落
  • 18篇亚热带
  • 16篇物种
  • 15篇亚热带常绿阔...
  • 12篇植物
  • 12篇生物多样性
  • 8篇水稻
  • 7篇物种多样性
  • 7篇系统发育
  • 7篇木本
  • 7篇木本植物
  • 5篇植被
  • 5篇径级
  • 5篇国家公园
  • 4篇样地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植...
  • 15篇湖南农业大学
  • 14篇浙江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浙江大学
  • 6篇山西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82篇米湘成
  • 30篇马克平
  • 18篇任海保
  • 11篇陈建华
  • 9篇邹应斌
  • 8篇张金屯
  • 6篇魏伟
  • 6篇于明坚
  • 5篇陈磊
  • 5篇饶米德
  • 5篇郑凤英
  • 5篇张峰
  • 4篇上官铁梁
  • 4篇赖江山
  • 4篇林敦梅
  • 3篇叶铎
  • 3篇张金龙
  • 3篇唐启源
  • 3篇徐学红
  • 3篇王绪高

传媒

  • 25篇生物多样性
  • 10篇植物生态学报
  • 10篇科学通报
  • 6篇生态学报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植物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高等农业教育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草地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尺度上环境因子对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2
2010年
群落的谱系结构是反映作用于群落组成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指标。通过研究群落的谱系结构,能够有效地推断形成群落谱系结构的生态过程。该文从环境因子(海拔、地形、pH、土壤湿度和土壤元素等)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采用圆形随机取样,在半径为5、25、50、75和100m5个尺度上,深入研究了古田山24hm2永久样地群落的谱系结构。研究发现:古田山样地在所有研究尺度上(半径>5m)都表现为谱系聚集,随着尺度的增加,群落的聚集程度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格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尺度的增加,环境因子对群落谱系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强;在小尺度上,环境因子对谱系结构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小尺度上近缘种之间较强的竞争排斥作用所致。当尺度达到100m半径时,高海拔区域表现出谱系发散格局,而低海拔区域保持谱系聚集,这可能是由于古田山样地海拔较高的地带生境异质性较强和较大的干扰所致。该研究在所有的尺度上都表现出显著的谱系聚集,与中性理论所预测的群落是物种的随机组合、无谱系结构相反,因而为生态位理论提供了证据。
黄建雄郑凤英米湘成
关键词:环境因子
钱江源国家公园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及其对黑麂出现概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是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子,以往针对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栖息地特征的研究多探讨森林类型对黑麂出现概率的影响,而针对反映森林群落特征的微生境因子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164个位点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和20 m×20 m植物长期监测样方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两个维度研究了4种主要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的木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黑麂出现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其结构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其余森林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样地内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对黑麂微生境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黑麂偏好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且海拔和坡度越高其出现概率越高;木本植物胸径Shannon多样性指数越大、胸径<5 cm木本植物平均胸径越大时,黑麂的出现概率越高,表明黑麂偏好结构多样性高、林下植被个体长势良好的森林。本研究结果对钱江源国家公园黑麂的栖息地恢复和管理、廊道选址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楼晨阳任海保陈小南米湘成童冉朱念福陈磊吴统贵申小莉
关键词:亚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黑麂
《数量生态学》介绍被引量:1
2004年
米湘成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是国家公园保护的基础被引量:23
2019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等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了各类保护地,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米湘成
关键词:保护地环境保护植被叶面积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与育种学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对农垦 58S,安农 S- 1,衡农 S- 1等光温敏核不育系及衍生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进行了遗传与育种学研究 .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的“重复基因位点平行突变假说”,对影响光温敏雄性不育性表达的遗传背景进行了新的解释 ,并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遗传分类理论”和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在此基础上 ,选育出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30 88S”和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 2 88”.
盛孝邦徐庆国贾炜陈立云周国峰汪扩军米湘成
关键词:水稻细胞遗传学杂交育种
田间条件下转基因油菜与中国本土种间的基因流及其意义(英文)
定量研究以花粉为介导的遗传修饰(genetically modified,GM)作物与非GM作物或近缘杂草物种的基因流在GM作物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十分重要。本文定量评价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转基因油菜在田间条件...
魏伟沈宝成唐治喜米湘成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参数和尺度间差异较大,但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3)根据偏差曲线拟合结果,点云密度达到16点/m^(2)可以实现5—20 m取样尺度下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度达95%。综上,为更好的将近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应注重外业遥感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在源头把控数据质量;如果数据存在低密度点云的情况,应适当放宽取样尺度并慎重提取对点云密度较为敏感的冠层结构参数。
王舶鉴蔺菲房帅王宁宁胡天宇任海保米湘成林露湘原作强原作强王绪高
关键词:激光雷达
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皮厚度的变异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树皮是木本植物茎干最外层结构,具有保护茎干、养分储存与运输等重要作用。因此,树皮厚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性状,其变异不仅影响树皮的各种生态功能,还能影响群落构建与物种共存。然而,以往对树皮厚度的研究集中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对火灾不易发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仍较缺乏。测量了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树种的树皮厚度,并检验了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在各分类群间以及功能群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39个树种807个个体的总树皮厚度、内树皮厚度与外树皮厚度均值分别为1.90 mm、1.38 mm和0.54 mm。漆树科(Anacardiaceae)、杨梅科(Myricaceae)以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类群壳斗科(Fagaceae)、山茶科(Theaceae)的树皮厚度较大。短柄枹(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等树种的树皮厚度较大。2)种间、科间的各树皮厚度差异均显著。不同功能类群间,乔木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灌木类群大,常绿类群的各树皮厚度均较落叶类群大(内树皮厚度除外)。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火灾易发生态系统中的树皮厚度,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内的树皮厚度相对较薄,表明这些森林树种对当地湿润气候的适应性。同时,树皮厚度在各种分类水平与功能群水平间的显著变异,反映了群落内不同生态策略的共存。
饶米德徐紫薇陈建华倪健米湘成陈声文方涛叶铎
关键词:树皮厚度常绿阔叶林功能性状物种共存
可视水稻生长模型与智能栽培专家系统的研制
该研究系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子专题,并结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资料和水稻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科研成果,研制成了可视水稻生长模型(VisualRiceGrowthModels,VR...
米湘成
关键词:水稻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糊逻辑
甘肃小陇山暖温带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20年
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的甘肃小陇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之一。以甘肃小陇山建立的6 hm^2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森林动态样地为基础,以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分析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探讨物种对不同生境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41735株,除去分枝和萌生的独立个体有29251株,共计124种,包含33科65属,其中重要值≥1的树种有28个,占总多度的82.9%。样地中重要值最大的前4个种依次是锐齿槲栎、白桦、小叶乌药和榛,也是该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优势树种。样地内所有植株的径级分布整体表现为倒"J"型,群落自我更新良好。指示种分析发现,样地中有11个物种对不同生境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其中2个物种(铁木和四蕊枫)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冗余分析和偏分析表明,样地内的物种多度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
苏巧灵李安民袁士云刘文桢米湘成丁易臧润国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小陇山径级结构生境偏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