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育
- 作品数:39 被引量:38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管线钢磁力特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线钢磁力特性检测方法,步骤一:设计样品:选用多组不同生产批次的管线钢圆棒试样,每组切割为五根,分别用于微观结构电镜扫描、磁滞曲线测定、磁化参数确定、磁通量‑拉应力试验、磁通量‑压应力试验等五种试验工况;步...
- 翁光远张煜敏代建波吕刚朱熹育石韵
- 一种用于测试热流固耦合管道力学特性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热流固耦合管道力学特性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测试箱;测试机构,测试机构设置于测试箱内;测试管,测试管设置于测试机构上;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转动部件、两组推动部件和传动部件,通过安...
- 翁光远朱熹育兰官奇张煜敏王乐
- 一种天然气管道裂纹的无损检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管道裂纹的无损检测装置,涉及到管道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用于支撑天然气管道,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检测天然...
- 朱熹育 翁光远 兰官奇张煜敏王博 姜雨竹
- 12·18甘肃积石山地震诱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及建筑物破坏特征分析
- 2024年
-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级地震,地震诱发临近的青海省草滩村至金田村一带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通过震后现场调研、物源提取、现状台塬稳定性分析以及泥石流冲击力与砌体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并探讨泥石流成因、类别及泥流与建筑物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灾害成因为该区域台塬冬灌后标准冻深内土体震后液化导致台塬滑塌引起,液化后土体呈泥流状随现状沟道运移至沟口,并迅速扩散与建筑物发生强烈的冲击作用,泥石流的作用方向与建筑物受力面夹角为90°,深度达到2.8 m、冲击力达到6.4 kPa时,建筑物即发生剪切破坏而倒塌。
- 孙杲辰陈涛代建波朱熹育兰官奇刘玉屏李龙霍俞帆
-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土体液化
- 一种低弹模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弹模改性聚丙烯粗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破碎的废旧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部分粗骨料,将改性聚丙烯粗纤维掺入再生混凝土中对再生混凝土性能进行改进,每立方混凝土中,以100份重量单位计,由以下物质组成...
- 王社良杜园芳张博赵祥樊禹江朱熹育赵振有
- 石油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特色培养刍议
- 2017年
- 本文针对石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需求,分析了当前石油高校土木工程培养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特色培养模式、特色教育方式和特色实践环节三个方面探讨了石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着重突出了石油特色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合理契合及相关突破口,并提出了石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脉络,旨在为石油高校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崔莹刘振华张煜敏代建波朱熹育
- 关键词:石油高校土木工程
- 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及动力特性
- 2025年
- 为揭示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随油气介质输送状态变化而产生振动的时变机理,以某跨越式输油气管道及斜拉管桥为研究对象,开展油气介质与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结合水弹性相似模型的流体试验,提出油气介质流体场与管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参数和流固耦合边界条件,改进湍流理论k-ε标准模型。结果表明:油气介质流速不同、管径不同的输油气管道同一截面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最大差别达49.5%;在同一管径条件下,流固耦合振动效应随油气介质在管道内的流动速度增大而增大;考虑流固耦合振动效应的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变化较大。改进后模型能准确描述多跨连续跨越式输油气管道的流固耦合振动效应和动力特性,可为油气管道-斜拉管桥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翁光远徐琳杰程凯凯李光玲王乐朱熹育
- 关键词:振动与波输油气管道流固耦合水弹性模型动力特性
- 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
- 自复位型压电半主动摩擦阻尼器,包括由顶盖和小箱组成的外壳,还包括套筒,套筒的一端置于小箱底面上的底座上,另一端设置在顶盖底面下的顶座且与顶座间留有一定空隙,压电陶瓷驱动器放置于套筒中,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导线通过套筒侧面的小...
- 朱军强王社良朱熹育展猛赵歆冬
- 三种固废改性生土材料配方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
- 2024年
- 为改善生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本研究以铁尾矿、煤矸石、电石渣、油泥与水泥等材料作为掺和料对生土进行改性。基于单形格子法设计配方,对3种配方、180个改性生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试件破坏形态、抗压强度和试验数据离散性的影响;利用频数分析法,研究了固废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配方;通过CT扫描,从细观层面分析受荷后材料内部的分形和孔隙。结果表明:改性生土试件抗压破坏形态基本相同,极限位移受掺料影响显著。以煤矸石与电石渣、铁尾矿与水泥、油泥与水泥作为掺和料均可大幅提高改性生土试件的力学性能,掺和料种类、掺量对改性生土试件强度及数据离散性影响显著。经过频数寻优,3种配方的理想强度掺和料配比分别为1)铁尾矿12.1%~19.5%(质量分数,下同)、水泥13.9%~19.1%、生土65.5%~69.9%;2)电石渣6.7%~14.1%、煤矸石8.9%~11.8%、生土76.7%~81.8%;3)油泥11.4%~14.4%、水泥17.4%~19.4%、生土67.1%~70.5%。材料内部的分形和孔隙特征稳定,表现出较小的波动性和良好的密实性。
- 张坤付智勇张凌寒杨文豪兰官奇朱熹育
- 关键词:抗压强度
- 土坯力学性能及受压本构模型研究
- 2023年
- 为获取传统土坯受压应力-应变特性,确定其数学表达式,针对湿制法和干打法制作的土坯开展了单轴抗压试验和三点抗折试验。分别从抗压、抗折强度、破坏机理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两类土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普通砌墙砖的抗压及抗折试验方法均适用于传统土坯,干打土坯的抗压强度为湿制土坯的3倍,抗折强度为湿制土坯的1.3倍,但湿制土坯的断裂能为干打土坯的2.5倍。受压初期,干打土坯的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因土料压密而导致的下凹段,而湿制土坯未表现出该特性。基于两类土坯单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提出了土坯单轴受压本构模型,该本构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土坯砌体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
- 兰官奇李晓光张坤王毅红朱熹育
- 关键词:土坯力学性能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