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继强
- 作品数:95 被引量:837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左心室功能低下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征与住院结果
- 目的:了解伴左心室功能低下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与造影特征、住院干预与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方法:SUNDAY注册研究(The Strategies for UA/NSTEMI and Dela...
- 聂绍平吕强康俊萍张崟杜昕胡荣郝鹏刘彤王苏梁金鑫何继强董建增刘晓惠马长生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支病变左心室功能低下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变化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10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n=50)和T2DM无高血压组(n=52)。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检测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的血糖(2h BG)、胰岛素(2h INS)水平及空腹和OGTT 2 h后网膜素、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血脂、FBG、FINS、2h BG、2h 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空腹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OGTT后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OGTT后2 h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内脂素水平高于T2DM无高血压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正相关(P<0.05);血清网膜素和脂联素水平与HOMA-IR和FINS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网膜素、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明显改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
- 张宇晨赵华张晓林高阅春吴长燕何继强陈方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脂联素
-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评价LVEF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677例,记录其临床资料,测定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功能衰竭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677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12)个月。根据LVEF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LVEF(≥0.50)组C585例)和低LVEF(〈0.50)组(92例)。与正常LVEF组比较,低LVEF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更重[Gensini评分(分):62.85±41.45比47.68±33.26,P〈O.05],wBC(×109/L)及hs—CRP(mg/L)明显升高(WBC:7.60±2.71比7.09±2.13,hs—CRP:5.68±3.97比3.97±3.75,均P〈0.05)。随访期间共146例患者发生MACCE,MACCE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无MACCE组(0.576±0.113比0.603±0.101,P〈0.05),hs—CRP、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无MACCE组(hs—CPR:5.26±3.99比3.91±3.72,Gensini评分:53.72±35.50比48.63±34.59。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冠心病患者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相对危险度(RR)=0.974,95%可信区间(95%CI)为(0.960,0.988),P=0.000;多因素:RR=0.979,95%CI(0.961,0.998),P=0.033]。Kaplan—Meier曲线显示,LVEF水平降低患者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者(x。=14.56,P〈0.05)。结论LVE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有密切联系。
- 李全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任学军陈方
- 关键词:冠心病左室射血分数高脂血症预后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差异
-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果。方法 SUNDAY注册研究(The Strategies for UA/NSTEMI and Delay of Angioplast Y...
- 康俊萍聂绍平吕强张崟杜昕胡荣郝鹏刘彤王甦梁金鑫何继强董建增刘晓惠马长生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心病患者性别差异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以假性动脉瘤为桥连接的动静脉瘘一例被引量:3
- 2008年
- 何继强陈方李峥张晓玲高阅春赵华李宇张维东
- 关键词: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ANGIOSEAL
- 临床SYNTAX积分预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心病患者预后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临床SYNTAX积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经造影证实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并接受PCI的患者。对每1例患者进行临床SYNTAX积分,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随访期间29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低分组7例,发生率14.9%;中分组5例,发生率9.8%;高分组17例,发生率30.6%。中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2,2.19),P=0.53];高分组与中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3.87,95%CI(1.43,10.49),P=0.008];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66,95%CI(1.07,2.57),P=0.025]。Cox比例危险模型预测MACCE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SYNTAX积分和糖尿病是MACCE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P<0.05)。Cox多因素分析将临床SYNTAX积分和糖尿病作为协变量纳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临床SYNTAX积分是预测PCI预后的较理想工具,该积分系统也适用于中国冠心病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术后预后的预测。
- 张宇晨赵林玉献鹏陈方张晓玲高阅春何继强
- 关键词:冠心病预后
-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高龄(≥65岁)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长期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或CABG治疗的高龄(≥65岁)ULMCA患者427例(210例行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17例行CABG),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卒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卒中及再次血运重建的联合终点)。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计算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时间7.0(5.2,8.1)年,校正前结果显示,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1.544,95%CI:1.003~2.375,P=0.048)。卒中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HR=3.089,95%CI:1.332~7.162,P=0.009)。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PCI组显著高于CABG组(HR=0.278,95%CI:0.159~0.486,P<0.001)。全因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545,95%CI:0.951~2.510,P=0.079)。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19,95%CI:0.314~1.222,P=0.167)。MACCE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70,95%CI:0.550~1.079;P=0.129)。经Cox多因素分析校正后,CABG组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联合硬终点发生率仍显著高于PCI组(P=0.048),CABG组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P=0.011),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P=0.027),主要由于PCI组较CABG组显著升高的再次血运重建率(P<0.001),死亡、心肌梗死经校正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较PCI治疗高龄ULMCA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显著升高,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升高。
- 玉献鹏李宇金泽宁何继强吴长燕苑飞黄方炯顾承雄孙立忠
- 关键词: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
- 基因诊断为Dano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由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AMP.2)基因突变导致的Dano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入选基因诊断为Danon病2个家系。此2个家系共5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先证者均为男性。患者LAMP一2基因8号外显子(c.1205Cdel)和3号外显子分别发生突变(a369—370TGdel)。回顾性分析该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并随访观察(56±6)个月。结果5例患者均患有心肌病。其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分别在9岁和10岁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等肥厚型心肌病样症状。3例女性患者均无症状,于家系调查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肌肥厚。1例患者(1/5)患有骨骼肌肌病。所有患者均无智力障碍。2例男性患者(2/5)血清肌酶和肝酶水平升高。所有患者心电图均异常,2例男性患者(2/5)表现为预激综合征。随访期间,1例男性患者于18岁3个月时因心力衰竭死亡,另1例男性患者于20岁左右症状加重,室壁变薄、心腔增大、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向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期发展。3例女性患者仍无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Danon病主要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可伴有肌病。男性发病早、进展快且预后差,而女性发病则较晚。血清肌酶和肝酶升高,心电图异常且多表现为预激综合征,超声心动图示心肌肥厚亦为Danon病的临床特征。
- 何继强王妍孟岩陈琳姜腾勇
-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突变表型
- 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 2006年
- 陈方高阅春何继强李峥吴常燕张晓玲李宇赵华汪烨韩智红张维东
-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冠心病患者雷帕霉素疗效比较
- 冠状动脉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我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130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7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仅1例患者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例且病变较复杂,包括闭塞、分叉、开口和弥漫长病变;支架释放压力平均(1175.37±167.19)kPa(11.60±1.65 atm),全部患者未用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时间为(157.5±41.7)d,1例在停用氯吡格雷第7天、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期间、5例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50.3±344.7)d,5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5例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随访无症状,1例药物治疗。结论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支架低压释放,置入后未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 何继强陈方张晓玲高阅春李峥李宇张维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西罗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