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俊超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 H指数:6 供职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水利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Yb2O3/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验证可见光下Yb2O3/g-C3N4光催化剂分别降解水体中的苯酚和盐酸四环素(TTCH)的光催化效果.本研究采用热解和超声混合方法制备Yb2O3/g-C3N4光催化剂,并用多种仪器进行性能表征.Yb2O3/g-C3N4在可见光下对20 mg/L苯酚和TTCH的降解率分别为80.83%和85.01%;Yb2O3/g-C3N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明显提高,其降解苯酚的速率是g-C3N4的3.80倍,降解TTCH的速率g-C3N4的6.57倍.结果表明,Yb2O3/g-C3N4具有更加高效的可见光响应能力,且具备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王彦卫 朱正如 姜俊超关键词:YB2O3 光催化 苯酚 盐酸四环素 一种AgI/LaFeO<Sub>3</Sub>/g-C<Sub>3</Sub>N<Sub>4</Sub>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AgI/LaFeO<Sub>3</Sub>/g‑C<Sub>3</Sub>N<Sub>4</Sub>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工艺领域。将AgI、LaFeO<Sub>3</Sub>和g‑C<Sub... 朱正如 张竣蛟 姜俊超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生态福祉区划时空格局与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2020年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引入生态系统贡献率对生态福祉核算方法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均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模型,同时引入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生态福祉区划模型,进而提出生态福祉潜力指数,并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15年生态福祉区划的时空分布格局与生态福祉潜力。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人均生态福祉与生态-经济效率在省级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省区市人均生态福祉高,生态-经济效率低,反之亦然。(2)基于生态福祉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将中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4类:高效-高福祉区在2015年首次出现,分布在湖南省;高效-低福祉区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低效-高福祉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低效-低福祉区在2015年零散分布在四川、广西、江西和海南4省区。(3)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相对福祉与相对效率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高-低聚集区多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低-高聚集区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郑德凤 王燕燕 刘晓星 姜俊超关键词:区划 动态模糊规划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2006年 常规规划模型通常存在如下两种缺陷:首先,它的目标系数及约束条件都是在硬性限制下的确定值,因而在建模方面弹性小、硬度大;其次,它的目标系数与时间无关,因此不能有效地刻划时时刻刻变化着的目标系数,而动态模糊规划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缺陷.首先应用模糊动态AHP确定目标系数;然后根据L-R模糊数的强序关系准则,将动态模糊规划模型分解为最优与最劣两个模糊规划模型;再根据以α水平截集为基础的求解方法,将上述两个模型进行相应的转换,建立具有风险分析功能的动态模糊规划模型;最后将其应用到一个实际算例中,收到较好的结果. 孙才志 姜俊超 孙培立 潘冰下辽河平原景观格局演变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以下辽河平原为研究对象,选取1980年、2010年和2018年Landsat TM/ETM+OLI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得到3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下辽河平原近40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地形、交通通达度及限制转化因子采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对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及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80-2018年水田、林地、草地、沼泽面积均减少,其中水田面积减少量最大,占比减少了8.59%,旱地、水域和城镇的面积均有所上升,旱地的增长面积最大,占比增加了6.19%;水田、林地、水域转入为旱地面积最大,旱地转出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1980-2018年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之间的连通度、聚集程度升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增大;2018-2040年,下辽河平原建设用地和水田的变化面积最大,城市化过程更加显著,景观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降低,人类对环境的干扰能力变大。 吕乐婷 杨勇 姜俊超 乔皓 白少杰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指数 下辽河平原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与城镇化质量演化趋势及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39 2021年 文章计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城镇化质量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采用标准差椭圆、协调发展指数及空间差异系数、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化趋势、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各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在0.11~0.71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在0.23~0.69之间,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②城镇化质量指数的重心位于河南,偏转方向为"西南";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重心在陕西,偏转方向是"东北—东南—西南"。③协调发展度总体属于良性发展趋势;空间整体分布状态先积聚后扩散。④水资源承载系统主要约束因素排序:人均供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年末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产水模数,城镇化系统主要胁迫因素排序:城镇恩格尔系数>图书馆数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郑德凤 徐文瑾 姜俊超 吕乐婷关键词:城镇化 水资源承载力 协调发展度 下辽河平原生态系统服务正负价值测算研究 2023年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影响,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辽宁省下辽河平原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19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和修正后的ESV系数对下辽河平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ESV进行测算。结论如下:(1)下辽河平原1990—2019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68%;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中,旱地、林地和沼泽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水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下辽河平原ESV减少了134.05亿元,变化率为-22.88%;生态系统损害(EDS)增加了39.56亿元,变化率为55.29%;净ESV减少了173.62亿元,变化率为-33.75%。(3)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下辽河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54.26亿元,主要原因是水域转化为其他用地类型。 吕乐婷 白少杰 姜俊超 杨勇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辽河平原 地下水动力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改革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建设互动式授课模式与平台,开展预设问题的辅助教学模式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与仿真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建设野外试验与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改革,深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培养,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教学探索一条新的模式。 郑德凤 魏秋蕊 孙才志 姜俊超关键词:地下水动力学 教学模式 数值模拟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与转移预测 2025年 基于SolVES模型,以游客的主观偏好为基础,评估和量化大连市5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探索其社会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青岛市4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进行转移预测.结果表明:大连市5区的城市生态系统社会价值评估中,游客在美学、文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可持续性价值赋予明显的偏好;各社会价值类型在空间上呈现显著性聚类分布,各价值类型冷热点区域分布具有关联性;受访游客偏好良好的亲水性景观,且交通便利、海拔较低、缓坡的地方更适合休憩.在青岛市4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中,游客在美学、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价值赋予的偏好较高,其中地形和道路分布对价值指数的影响最大,滨海地区、交通便利、有缓坡的地方社会价值较高.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有助于为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在进行空间规划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姜俊超 李彩玲 吕乐婷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游客 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指数,讨论了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时空特征,并采用LMDI模型对辽宁省2010—201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辽宁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在时间变化上较稳定,各用水账户占比大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差异,仅丹东市、铁岭市、鞍山市、本溪市和葫芦岛市为生态盈余状态,其他行政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盘锦市最为严重,水资源生态状况也较差;②在辽宁省及各行政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构成上,除本溪市为工业用水占比最高以外,辽宁省与其他各市都以农业用水为主,其次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占比较低但均有小幅提升;③通过因素分解得出经济因素是推进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比较小,技术因素有效抑制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快速增长。 朱正如 湛雅琪 曹永强 姜俊超关键词:LMDI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