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秀清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数学模型
  • 2篇玉米
  • 2篇生产力
  • 2篇自然生产力
  • 2篇小麦
  • 2篇产力
  • 1篇生产函数
  • 1篇生产函数模型
  • 1篇数学
  • 1篇农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培肥
  • 1篇培肥途径
  • 1篇培肥效果
  • 1篇作物
  • 1篇小麦产量
  • 1篇粮食产量
  • 1篇积温
  • 1篇钾肥

机构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吴秀清
  • 5篇葛家麒
  • 3篇侯中田
  • 3篇孟军
  • 3篇赵妮珊
  • 2篇王宏燕
  • 1篇苑国武
  • 1篇徐中儒
  • 1篇刘德深
  • 1篇孙聪姝
  • 1篇刘凤民
  • 1篇王兆荣

传媒

  • 6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3篇1995
  • 5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降水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边际产量效应分析被引量:2
1995年
在黑龙江省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中,降水是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这种限制只能在环境、生产诸因子投入数量一定格局下,才是稳定的。玉米产量随降水量的多少而变化,在降水适量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旱涝均减产.降水的边际产量与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是:降水边际产量随降水量递增而下降;随积温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逐渐下降。对玉米适当增施氮、磷、钾化肥和农肥,玉米的降水边际产量效应均提高。在降水充沛,热量资源丰富的地区,配施适量的氮、磷钾化肥和农肥,玉米的生产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
吴秀清侯中田葛家麒王宏燕
关键词:数学模型玉米农田降水
区域性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决策应用
1995年
在建立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区域性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决策分析系统。应用此系统可预测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量,分析增产、减产原因,导找最佳农艺措施,确定化肥最优投向等.
葛家麒孟军吴秀清苑国武
关键词:数学模型农业生产
黑龙江省玉米自然生产力的试验研究和预测被引量:4
1994年
在省内不同气候、土壤肥力地区进行了玉米自然生产力的试验研究.研究了积面、降水、土壤有机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可用模型对区域性玉米逢然生产力和不同气候年玉米产量进行预测。
赵妮珊吴秀清
关键词:玉米自然生产力积温
黑土地区钾肥对大豆产量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6
1995年
黑龙江省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4%的黑土,在施用一定氮肥、磷肥和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的钾肥,大豆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大豆施钾肥,在气候干旱和降水偏多的条件下,均影响钾的有效性。在干旱的年份施钾肥能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钾在积温较高地区比积温偏低的地区,对大豆增产贡献大;有机质含量较低(2%)的土壤,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不同数量配比下,钾肥的效应随氮、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氮肥、磷肥投入水平高时,不施钾肥或供钾不足,严重影响氮肥和磷肥的增产效应。在氮肥、磷肥投入较低时,钾肥的增产效应也不能充分发挥。氮磷钾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作用。对于我省土壤肥沃度中等或较低的地区,必须实行氮磷钾平衡施肥,才能获得较高的大豆产量。
吴秀清葛家麒王宏燕孙聪姝
关键词:大豆钾肥数学模型
双重组合设计被引量:7
1994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试验设计方法,双重组合设计方法.它采用m个因素的组合阵,在第m+1个因素的组合设计点上布局而扩展为m+1个因素的组合阵,并讨论了这类组合阵的性质.利用这一结果探讨了在建立有关作物生产的回归模型时,用可控因素挂接不可控因素的应用.
徐中儒葛家麒侯中田刘德深赵妮珊吴秀清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Ⅲ不同培肥途径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1994年
6年的培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粮食增产的顺序为:化肥(19.8%)>有机肥(15.3%)>秸秆还田(7.0%)>草木樨还田(5.9%);不同培肥途径,对粮食品质也有明显影响.
王兆荣吴秀清侯中田刘凤民孙东立
关键词:黑土培肥粮食产量
黑龙江省小麦产量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根据在黑龙江省31个县、市进行的多年小麦农业生态联合试验,并运用双重组合设计〔1〕原理进行模型挂接,建立了黑龙江省小麦区域性农业生产数学模型,初步揭示了降水、土壤肥力及农肥、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及相互间的变化规律,并应用模型对小麦产量形成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
葛家麒孟军吴秀清
关键词:小麦
黑龙江省小麦自然生产力的试验研究和预测被引量:3
1994年
通过生态网定位试验建立的小麦自然生产力数学模型,综合研究了热量、水分和土壤有机质3个生态因子对小麦自然生产力变化动态的影响.应用模型对黑龙江省不同气候、土壤肥力地区的小麦自然生产力进行了预测.
吴秀清赵妮珊孟军
关键词:小麦数学模型自然生产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