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晨晨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颌骨
  • 3篇内固定
  • 3篇接骨
  • 3篇接骨板
  • 3篇骨板
  • 3篇骨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颌骨骨折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接骨板治疗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可吸收
  • 2篇坚强内固定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聚糖

机构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司晨晨
  • 4篇景捷
  • 3篇郝艳梅
  • 2篇徐佳
  • 2篇马佳
  • 1篇许凯
  • 1篇佘先麟
  • 1篇黄永清
  • 1篇乔光伟
  • 1篇牛文辉
  • 1篇丁晓梅
  • 1篇刘英
  • 1篇宋林林
  • 1篇张华林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S-398对舌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舌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分为对照组(A组)和NS-398 20、40、80μmol/L加药组(分别为B1、B2、B3组);荧光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M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1、B2、B3组MMP-2蛋白表达呈递减趋势,且均较A组明显降低(免疫组化法:366073.100±116272.561、241739.000±12320.270、120672.100±5976.391vs.591518.000±17356.450;Western blot法:0.620±0.084、0.425±0.058、0.172±0.025vs.0.950±0.124)(P<0.05)。结论 NS-398在Tca8113细胞中能抑制MMP-2蛋白表达,并且MMP-2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佘先麟郝艳梅司晨晨乔光伟景捷
关键词:NS-398舌鳞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与微型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可吸收板用于下颌骨骨折临床效果及预后,总结手术前后、术中注意点及使用可吸收板应用注意事项,为可吸收板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方法:下颌骨骨折患者62例,按照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可吸收组和金...
司晨晨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口腔修复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分享课程设计、教学经验,探讨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2013级学生在"第十一章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牛文辉黄永清刘英宋林林张华林岳进司晨晨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文献传递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对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β-DG)的表达情况,探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对SACC细胞表达β-DG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经不同浓度(10、15、20、25μmol.L-)1TIMPs作用后SACC肺高转移株ACC-M和肺低转移株ACC-2中β-DG的表达情况,以未经TIMPs作用的ACC-M和ACC-2细胞作为对照。收集7例SA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10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β-DG的表达情况。结果未经TIMPs作用前,ACC-2和ACC-M细胞均未见β-DG表达,经不同浓度TIMPs作用后,ACC-2和ACC-M细胞β-DG表达均为阳性。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DG主要表达于腺泡的基膜上;SACC组织的癌巢周围及癌细胞中β-DG表达阴性。结论 SACC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骨架连接处的β-DG发生了断裂,可能使其更容易发生侵袭和转移,而TIMPs能够逆转β-DG的表达,为治疗SACC提供了新思路。
郝艳梅马佳司晨晨徐佳景捷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涎腺腺样囊性癌
微型接骨板治疗髁突矢状骨折2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微型接骨板应用于髁突矢状骨折(sagittal fracture of the m and ibu larcondyle,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术后3个月平均开口度(33.40mm)及单侧病例平均张口偏斜(1.43m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39.16mm,1.24mm)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仍有改善(P<0.05)。②术后3个月(平均17.21mm)与术前(平均12.41mm)比较髁突高度有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平均17.15mm)与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③单侧髁突骨折12例,与对侧比较,术前髁突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P=0.776)与术后6个月(P=0.238)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钛板无明显变形。结论微型接骨板治疗SFMC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口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髁突无明显吸收。
许凯郝艳梅马佳司晨晨景捷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矢状骨折坚固内固定
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生物可吸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颌面部骨折应用生物可吸收微型接骨板做坚强内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到2年,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41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的一期愈合,面型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1例出现无菌性积液,经3周冲洗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可吸收板外露,经多次少量磨除外露可吸收板后黏膜组织愈合。结论:生物可吸收接骨板是治疗颌面部骨折中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司晨晨丁晓梅徐佳景捷
关键词:可吸收材料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