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媛
- 作品数:40 被引量:15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肾脏疾病与甲状腺激素相互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 1997年
- 小儿肾脏疾病与甲状腺激素相互关系的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刘丽卫巧贤赵小媛黄穗生曾丽霞为了探讨小儿肾脏疾病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174例肾脏疾病患儿进行了甲状腺激素测定,并对其中16例进行了甲状腺片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 刘丽卫巧贤赵小媛黄穗生曾丽霞
- 关键词:儿童肾疾病甲状腺激素
- 女孩性早熟患者中检出一种新的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英文)被引量:5
- 2005年
- 对收集的16例未见血液雌激素水平升高的临床女孩性早熟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利用PCR-SSCP方法筛查了雌激素受体基因编码区的可能突变。结果在1例患者发现:其雌激素受体基因8号外显子编码精氨酸的548位密码子,1个C→T转换导致精氨酸残基被半胱氨酸所替代;这一突变使DNA序列中产生1个BtsⅠ酶切位点,通过PCR-RFLP实验证明此患者为Arg548/Cys548杂合体。为证明该突变在性早熟发生中的作用,构建了一个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报道质粒pGL3-promoter-ERE;成功将野生型ESR1基因定点突变,并克隆于PCR3.1真核表达质粒。报道质粒和表达质粒共转染CMF-7细胞,Cys548突变能够增加萤火虫荧光素酶的产生。结果证明该突变雌激素受体在体外具有高活性特征,因而推测在体内也可能具有相应的过高活性,从而导致女孩的性早熟。
- 李冰刘丽付欣周问渠邹东霆赵小媛蔡艳娜涂洪彬刘启才陈耀勇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女孩性早熟
- 半乳糖血症患儿尿液气相色谱-质谱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10例半乳糖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尿液,以建立半乳糖血症的化学诊断方法。方法留取10例半乳糖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尿液和60例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尿液,尿液经尿素酶处理后用GC-MS检测尿代谢产物。结果半乳糖血症患儿尿中检测出至少34种代谢物,其中半乳糖、半乳糖醇、半乳糖酸、酪氨酸、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二氢尿嘧啶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除4-羟基苯乳酸外,其他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GC-MS检测尿中半乳糖、半乳糖醇、半乳糖酸水平可诊断半乳糖血症。
- 梅慧芬刘丽李秀珍程静赵小媛范莉萍黄俊菁林文春
- 关键词:半乳糖血症气相色谱-质谱尿素酶
- 病理性新生儿甲状腺激素的动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1998年
- 本文对754例年龄大于3天,小于28天的病理新生儿进行了甲状腺激素动态观察,结果显示:(1)80.3%患儿甲状腺激素有变化,以T3低下综合征、低甲状腺素血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高促甲状腺素血症四种改变为主,其中T3低下综合征占了57.8%。(2)99.2%患儿于原发病恢复期甲状腺激素(包括呈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样改变者)恢复正常,0.3%患儿需服用甲状腺素治疗,表明非甲状腺疾病也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激素呈暂时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样改变。
- 刘丽徐莉芬赵小媛
- 关键词:新生儿甲状腺激素病理
- NF-B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IL-8调控及黄芪的干预作用
- 钟桴高岩赵小媛邓颖敏陈焕辉
- 佝偻病患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通过对佝偻病患儿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脱氧吡啶啉(DPD)、25-羟维生素D3(25-OHD)的检测,探讨佝偻病患儿的骨代谢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91例佝偻病患儿和29例对照组小儿的血清OC,BALP,DPD,25-OHD水平,依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分析。结果佝偻病组OC,BALP,DP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严重组OC,BALP,DP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01);佝偻病组与对照组之间25-OH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佝偻病组和对照组各指标的相关性:BALP与25-OHD呈负相关(P<0.01);DPD与25-OHD呈负相关(P<0.01);BALP与OC呈正相关(P<0.001);BALP与DPD呈正相关(P<0.001);OC与DPD呈正相关(P<0.001)。结论佝偻病患儿BALP和OC升高提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DPD升高提示骨吸收增加,这三个指标均与佝偻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
- 林岚张春玲张小玲赵小媛陈力彭静宜谭美珍曾超谊
- 关键词: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脱氧吡啶啉25-羟维生素D3
- HPLC法测定尿免疫化学非反应性白蛋白及其在早期诊断儿童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尿免疫化学非反应性白蛋白的检测对早期诊断儿童糖尿病肾病的意义,探讨HPLC法测定尿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份糖尿病患儿的随机尿标本,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免疫比浊法对其进行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标准品和尿液标本的白蛋白出峰时间均为14.3min,58例糖尿病患儿尿液中,由HPLC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尿白蛋白分别为9.6-195.1mg/L和0-158.6mg/L,在每份标本中HPLC法的测定结果均高于免疫比浊法(P<0.05)。HPLC法检出的微量白蛋白尿41例(70.7%),免疫比浊法检出22例(37.9%)。结论:HPLC法能检出全部的尿白蛋白,比免疫化学法检测出更多的尿微量白蛋白,可更早期诊断糖尿病患儿是否伴有持续性白蛋白尿。
- 李梅爱万根平骆明勇梁肖云赵小媛吴冬燕张小玲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色谱法高效液相儿童
- 血液灌流对氟乙酰胺的清除作用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犬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血液灌流(HP)2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氟乙酰胺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氟乙酰胺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后血中氟乙酰胺浓度由(159.06±18.31)μg/ml,降至HP2h的(41.94±4.8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氟乙酰胺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氟乙酰胺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则在HP2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轻微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氟乙酰胺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氟乙酰胺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 林海生高岩戴文军陈怡禄陶莉赵小媛
- 关键词:血液灌流氟乙酰胺中毒TNF-ΑIL-10
- 血清铁蛋白斯蒂尔病患儿中的变化
- 目的:研究斯帝尔病患儿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5年 3月住院的15例活动期斯蒂尔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12岁,平均(5.66±4.7) 岁,30例性别年龄相...
- 曹华松王蓓李秀珍程静刘丽韦茹陶莉赵小媛
- 关键词:斯蒂尔病铁蛋白
- 文献传递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血清IL-4、IFN-γ水平异常在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及治疗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急性ITP患儿、30例慢性ITP患儿病程中各期IL-4、IFN-γ水平,以正常同龄体检儿童作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急、慢性ITP患儿起病的诱发因素、对治疗的反应及疾病转归。结果①急性ITP患儿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急性ITP转化为慢性ITP者,初测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慢性ITP组(P<0.01),而IL-4水平轻度升高,其中难治性ITP者初测IFN-γ水平更高,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慢性ITP患儿血清IL-4水平轻度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④对于慢性ITP低IFN-γ水平者,选择IFN-α可获满意疗效。结论儿童急慢性ITP初始发病时存在不同的免疫异常机制;急性ITP中高IFN-γ和IL-4无明显变化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对于慢性ITP及难治性ITP血清IL-4和IFN-γ水平监测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数。
- 何丽雅黄绍良赵小媛赖冬波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