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贾克敬

贾克敬

作品数:37 被引量:82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土地利用
  • 15篇环境影响
  • 14篇环境影响评价
  • 13篇土地利用规划
  • 9篇生态
  • 5篇规划环境
  • 5篇规划环境影响
  • 5篇规划环境影响...
  • 4篇战略环境评价
  • 4篇生态保护
  • 4篇土地利用规划...
  • 4篇环境评价
  • 3篇生态系统
  • 2篇指标法
  • 2篇指标体系
  • 2篇生态服务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欧盟
  • 2篇系统动力学

机构

  • 35篇中国土地勘测...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37篇贾克敬
  • 9篇祁帆
  • 8篇徐小黎
  • 6篇何春阳
  • 5篇杨枫
  • 5篇邓红蒂
  • 5篇郑伟元
  • 5篇蔡玉梅
  • 3篇齐永华
  • 3篇刘世梁
  • 3篇谢俊奇
  • 3篇冉圣宏
  • 3篇吕昌河
  • 3篇田志强
  • 3篇张辉
  • 2篇张晓玲
  • 2篇刘康
  • 2篇赵雲泰
  • 2篇王海军
  • 2篇李宪文

传媒

  • 12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中国土地
  • 3篇国土资源情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4
2014年
研究目的:通过模拟上海市2010—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为上海市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方法。研究结果:2015年,5种情景模拟状态承载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经济优先型、协调发展型、环境保护型;2020年依次是协调发展型、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经济优先型。研究结论:"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和2020年上海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值大于现状延续型、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和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对人口的预测值,处于超载状态;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大于环境保护型模拟值,小于其他4种发展方式模拟值,上海市土地资源对经济规模的承载能力在预测期内可以基本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
祝秀芝李宪文贾克敬祁帆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动力学
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自然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本文以自然资源所在的国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各相关部门在耕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滩涂、河湖水系等自然资源保护与管控方面的现有制度,从管控目的、管控依据、管控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美国、欧洲等国家在用途管制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的改革建议。
祁帆贾克敬邓红蒂陈建军陈宇琛
关键词:自然资源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目的:探索一种基于GIS空间情景分析技术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在GIS空间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通过上海市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该方法可以在现有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设定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情景,并通过对各情景下环境影响的定量比较分析,快速有效地评价基本农旧保护区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评价结果定量直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何春阳徐小黎贾克敬李通杨洋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GIS基本农田保护区
市域尺度两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规范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强度、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特征多样、区域自然状况复杂多变,因此环境保护部于2015年出台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中有两种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的方法,即NPP定量指标法和模型评价法。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影像,利用NPP定量指标法对鹤壁市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并与模型评价法进行比较,为选取更为适合该区域的评价方法,及较小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市域尺度上,NPP定量指标法和模型评价法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模型评价法对鹤壁市生态系统服务(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高评价区域与生态保护现状较好的区域更为一致(面积重叠比例分别为19%和85%),而NPP定量指标法的评价结果与保护现状并不一致。相对于NPP定量指标法,模型评价法更适合对该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本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为市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参考。
刘世梁赵爽成方妍侯笑云贾克敬祁帆杨枫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国土开发利用面临的资源环境限制性约束趋紧、国土空间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空间功能下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土开发利用,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以构建国土空间集聚开发格局和分类保护格局的国土空间蓝图为目标,以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增强国土功能,以节约集约提升国土利用效益,以区域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实现建设集约高效、生态良好、协调发展的国土构想。
祁帆贾克敬王葳
关键词:资源环境承载力利用效率耕地保护生态建设
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被引量:64
2017年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和满足一定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的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机综合体,由处于支持层的生态承载力和处于表现层的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三部分组成,简称土地"三生"承载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分析了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县级尺度作为测度对象,通过多方案比选,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给出了不同层级具体指标的量化辨识方法;进一步优选出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核算的SD情景模型。该研究从理论上旨在为推进国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判据,为开展全国市县尺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方创琳贾克敬李广东王岩
关键词:理论辨析
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历程与思考被引量:32
2017年
合理地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国家空间战略与政策的最高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袤的国土空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速变化,在支撑经济总量迈入世界第二的同时,因长期以来国土空间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而带来的空间矛盾与冲突也日益显现。
张晓玲赵雲泰贾克敬
关键词:经济社会经济总量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被引量:8
2017年
多规分立严重影响我国国土空间管制与治理效率,规划融合与组合是规划体系基本建设方向。在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问题分析与地方"多规合一"经验总结基础上,本文指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将是"分久必合,合中有分",应以保护管控规划为基础、综合规划为引领,构建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形成空间治理合力;强化决策民主和权力制衡,完善规划行政管理体系;以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为先导,逐步完善空间规划内容体系;制定和调整空间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为空间规划提供基础保证。
祁帆邓红蒂贾克敬陈宇琛
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被引量:53
2017年
开展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党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空间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对土地开发建设影响显著的因子,运用分步式算法测算适宜建设用地规模及分布,确定土地合理开发强度及分布区域,通过分析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差异评价区域承载状况。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现状开发状态与合理开发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地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开发利用的状态;同时以承载建设开发行为为明确承载对象,有显著的政策指向,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空间格局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面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优化应用出发提出的承载力评价路径,可为中国制定和完善承载力评价相关技术规范提供一些新思路。
贾克敬张辉徐小黎祁帆
关键词:承载力土地资源
耦合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与规划的主要依据,其评价结果能反映人类开发与规划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支撑与承载能力。现有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中,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线的评估日渐成熟,但缺乏对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及恢复能力的表征。因此,本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在生态承载力评价中引入景观格局与植被变化因子来体现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构成具有3个准则、11个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栅格处理的石家庄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基本呈现西部山区高,东部低的态势;其中,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能力分布格局基本与综合生态承载力分布一致,而景观格局指数呈现镶嵌分布,植被变化指数表现为圈层分布,这说明不同指标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存在差异。进一步对比区县及乡镇两级行政尺度的区域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小尺度上的指标分布异质性更高,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的调控、管理方向应当更具有针对性。总体来看,石家庄市西部地区应着重将森林生态系统融入到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东部区县需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生态空间的格局优化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能力,从而提高国土空间综合承载力。
刘世梁武雪朱家蓠张辉贾克敬赵爽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服务植被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