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舜 作品数:39 被引量:27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锡林郭勒草原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2023年 草原是锡林郭勒地区的主体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该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对深入理解该区草原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6-2020年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近地层综合观测资料经过异常值剔除和缺失值插补后进行统计分析:1)利用最小二乘法和能量平衡比率法,对比分析了该地区生长季和非生长季能量通量平均日变化特征、能量闭合特征,进而分析讨论了大气稳定状态对近地层能量闭合特征的影响;2)分析了5年平均能量通量逐月日变化特征;3)分析了该地区的CO_(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分配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约占净辐射的36.95%。生长季的能量闭合斜率高于非生长季,全年平均能量闭合斜率为0.69。近地层大气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大于不稳定层结出现的频率,且不稳定大气条件下的能量闭合率更高。通过对碳通量的分析发现,该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生长季的日总净固碳量为2.44gc·m^(-2)·d^(-1),非生长季为0.57gc·m^(-2)·d^(-1)。 段济开 徐静 李慧融 王英舜 陈伯龙 马磊 左洪超关键词:能量平衡 湍流通量 涡动相关法 1961-2010年锡林浩特地区夏季降水量特征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8 2014年 运用墨西哥帽函数(Mexican Hat Function)小波分析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50年来夏季降水量进行了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周期变化不同,在较大时间尺度上振荡平缓,在较小时间尺度上振荡剧烈。夏季降水量周期振荡的第1~4主周期分别为30年、27年、24年和21年,夏季降水量多少和周期变化对年降水量产生一定影响。该区夏季降水量在30年以上较大时间尺度上存在7~15年的周期变化;在15年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1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在9年时间尺度上存在2~9年的周期变化;在3年以下较小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加强,无稳定周期,降水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降水量的多少是决定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和营养成分积累及含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英舜 贺俊杰关键词:典型草原 牧草 降水量 气候变化 小波分析 内蒙古典型草原作物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依据2008年野外水分试验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作物系数,分析了其在生长期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草原作物系数与返青后年日数和大于0℃积温的模拟方程,可用3次多项式拟合;基于FAO分段直线法确定出作物系数典型值,分别为:初始生长期0.43,生长中期1.02,生长后期0.90,并与推荐值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了利用LAI修正胁迫条件下典型草原区作物系数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土壤水分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6.2%~13.6%。 侯琼 王英舜 师桂花 杨泽龙关键词:作物系数 水量平衡 典型草原 一种草场土壤研究用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草场土壤研究用取样器,包括底座,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取样筒,取样筒的内部开设有土壤收集腔,土壤收集腔顶端腔壁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绞龙杆,螺纹杆的顶端... 赵晓英 武魁 赵宏毅 王英舜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牧草生长特性与主要生态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多年围封和放牧2个样地上3个水分梯度的野外试验,以试验区优势种克氏针茅和羊草2个物种及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分适宜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特性和水分胁迫、放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适宜条件下针茅、羊草的最大高度和生物量分别是87.9cm、40.3cm和280g/m2、54.2g/m2,群落的最大生物量、盖度和LA(I叶面积指数)分别是467.6g/m2、91%和2.7;(2)物种高度、针茅和群落地上生物量均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羊草地上生物量生长曲线S型特征不明显;群落盖度和LAI分别用二项式和三项式拟合效果较好(;3)水分胁迫对草原植被生长有明显的负效应,并随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增大;与高度相比,生物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更强烈,羊草对水分的敏感性大于针茅;在土壤相对湿度40%~50%时,群落最大生物量和LAI降低近50%,盖度减少30%多。水分充足时,针茅达到最佳生长状态所需要的热量为〉0℃积温2500~2700℃(;4)放牧样地群落和物种的生长特征除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外,都优于围封样地,放牧样地羊草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株茎数比围封样地少25%和66.8%。 侯琼 王英舜 师桂花 杨泽龙关键词:典型草原 植株高度 地上生物量 LOGISTIC模型 水分胁迫 放牧干扰 降雨格局的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0年 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降雨格局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种群和群落的长期观察与降雨历史记录的关联、短期人工控制的土壤水分试验、模型模拟和站点之间的相互比较四个方面论述了降雨格局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 贺俊杰 王英舜 黄凤茹 成喜良 武魁 刘成关键词:全球变化 草原生态系统 碳循环 生态系统恢复 内蒙古干草原冬、春季大气气溶胶的若干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大气气溶胶浓度以及散射等特性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预测研究有重要意义,文利用2009年1~4月在锡林浩特观象台草原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冬、春季背景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黑碳质量浓度、散射系数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背景天气下,PM10、PM2.5、PM1.0浓度值都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7、9.5、6.1μg/m3,3种PM浓度值间的相关性不同;黑碳浓度平均值为0.59μg/m3,小粒子中的含量较高,其日分布规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与各PM浓度分布有较大不同;散射系数平均值为31.2Mm-1,与PM10、PM2.5、PM1.0、黑碳质量浓度都显著相关。三种PM中,PM2.5对散射和吸收的影响最大。风速、相对湿度对不同粒径的PM以及黑碳浓度、散射系数的影响有所不同。 王英舜 邱玉珺 吴风巨 武魁 刘志关键词:PM10 黑碳 散射系数 半干旱区冬春季黑碳气溶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1 2009年 利用2006年4月和12月锡林浩特观象台黑碳灰度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引起这些变化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黑碳气溶胶浓度冬季远大于春季,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讨论了风速对黑碳气溶胶浓度不同影响的范围,可知风速在较小的情况下(小于3.5 m·s^-1),黑碳气溶胶浓度值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在3.5~4.5 m·s^-1之间,风速增大,黑碳气溶胶浓度值也增大;风速较大(大于4.5 m·s^-1)后,黑碳气溶胶浓度与风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冬季12月由于黑碳气溶胶吸收作用造成的消光占总气溶胶消光的25%。 章秋英 牛生杰 沈建国 王英舜 武魁 王敏 张凯霞关键词:黑碳气溶胶 能见度 土壤水分变化对草原植被群落及其光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2013年 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区,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分别对不同水分条件下草地的光谱反射率、覆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进行测定,以研究草原植被群落及其光谱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水分波动对典型草原植被结构以及光谱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水分充足(丰水年型)能够明显改善典型草原植被结构,增加牧草种类,提高牧草地上生物量,其植被光谱特征在旺盛生长期呈现出显著优势,4种典型植被指数较平水年型、歉水年型显著增加;枯黄期不同水分处理草地植被指数RVI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植被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返青期不同水分处理草地植被指数DVI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植被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师桂花 王英舜 侯琼关键词:典型草原 光谱特征 土壤水分 光谱反射率 植被指数 水分胁迫对半干旱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了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和水分胁迫影响特征是研究草原地区耗水规律与干旱判别的基础。选取内蒙古锡林浩特半干旱典型草原群落,通过分析不同水分梯度下多层次土壤含水量连续观测数据,研究水分供给变化对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特征,春季返青期和7月雨季为峰值期,5月下旬和9月初多为低谷期。50 cm以上土层水分垂直变化明显,其中0~30 cm土层水分波动剧烈,60 cm以下土层水分变化明显减小。水分胁迫会改变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规律,减小变幅,胁迫严重时会造成季节变化曲线失去双峰特征而变得平滑,并使耗水向深层发展,水分变化敏感区域下伸至60~80 cm土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和土层深度是分析水分胁迫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和制定土壤干旱指标时不容忽视的因素。 侯琼 苗百岭 王英舜 董春丽关键词:水分胁迫 土壤水分 典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