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世东
- 作品数:25 被引量:26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被引量:41
- 2009年
-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千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是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为三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间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
- 郭俊华毛世东陈衍景秦艳杨福立李建忠南争路
-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花岗斑岩脉控矿地质因素
- 南秦岭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板块构造意义被引量:9
- 2013年
- 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其早白垩世沉积物是研究物源区及南秦岭微陆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南秦岭微陆块南缘观音坝盆地早白垩世砂砾岩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给出了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600~2300Ma、2050~1800Ma、1200~750Ma、650~400Ma和350~200Ma,对应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碎屑锆石源区复杂,但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和北秦岭增生带,表明晚古生代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微陆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给出了勉略洋向秦岭-华北大陆俯冲的时限,即350~200Ma;扬子与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始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发生在侏罗纪,而非三叠纪或更早。
- 毛世东陈衍景周振菊鲁颖淮
-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早白垩世
- 阳山金矿深部成矿预测
- 2015年
- 阳山金矿是陇南地区规模超大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攻深找盲工作亟需开展,构造叠加晕作为深部成矿预测的新方法、新技术已经引进矿区近7年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本文以安坝矿段311号脉,38号勘探线为例,在以往构造叠加晕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叠加晕轴向地球化学参数法在矿区的应用,以期为施工生产提供了依据。
- 王久祥毛世东
- 关键词:构造叠加晕深部预测阳山金矿
- 阳山金矿床锶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被引量:23
- 2009年
- 甘肃阳山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本文研究了该矿床赋矿地层、岩浆岩、矿石以及碧口地体碧口群岩石的锶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获得成矿时的矿石硫化物、赋矿地层三河口群、中生代花岗斑岩、前寒武纪碧口群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_(Sr))范围分别是0.70798~0.71697,0.71382~0.72005,0.70918~0.71168,0.70344~0.71009。这些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I_(Sr)值应低于赋矿地层、中生代花岗岩,可能主要由碧口地体变质脱水形成。成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高I_(Sr)值的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发生水岩作用,流体I_(Sr)值增高;高I_(Sr)值的成矿流体与赋矿花岗斑岩脉再次发生水岩作用时,导致部分硫化物I_(Sr)值高于花岗斑岩I_(Sr)值。矿石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552~18.759、15.576~15.928和37.894~39.293,变化范围大于赋矿地层三河口群和花岗斑岩,而与碧口群基本一致,反映了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主要继承了碧口群的特征,同样指示部分成矿物质来自碧口群。总之,碧口群是不可缺少的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之一,含碧口群的碧口地体在中生代沿勉略缝合带向北陆内俯冲到阳山矿田之下,在阳山矿田之下发生变质脱水作用,流体上升为成矿系统提供流体、成矿元素和热量。
- 张莉杨荣生毛世东鲁颖淮秦艳刘红杰
- 关键词:成矿物质来源勉略缝合带秦岭造山带阳山金矿
- 甘肃阳山金矿田载金矿物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被引量:38
- 2009年
- 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详细研究了甘肃阳山类卡林型金矿田原生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的Au、As、S、Fe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确定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最重要的载金矿物,发现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成分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为草莓状、胶状,砷和金含量最低,分别为0.10%和0.08%;热液成矿期早阶段黄铁矿粒度较粗(0.40~1.00mm),是较高温度(270~300℃)下缓慢结晶的产物,其砷和金含量较低,分别为0.27%和0.09%;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包括M1,M2和M3亚阶段)黄铁矿粒度微细(0.05~0.20mm),是210~270℃条件下快速结晶的产物,砷和金含量最高,M1亚阶段分别为3.45%As和0.11%Au,M2亚阶段分别为3.88%As和0.14%Au。在含砷黄铁矿中,金可能有自然金和离子金两种存在方式。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早阶段低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颗粒形式分布,而在热液成矿期主阶段含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当热液中As活度高时,含砷黄铁矿在快速生长条件下,其生长面的空穴和缺陷较多,有利于热液中Au(HS)~0络合物通过吸附反应直接进入含砷黄铁矿生长表面。此外,主阶段流体的硫化和沸腾作用均可导致H_2S的减少,有利于形成砷黄铁矿和Au沉淀富集。
- 毛世东杨荣生秦艳郭俊华
- 关键词:载金矿物金赋存状态电子探针分析含砷黄铁矿毒砂
- 阳山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对阳山矿区内38件水样进行分析,结合区内地层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区内地下水组成以Ca2+、Mg2+、HCO-3、SO2-4为主,其水化学类型则以HCO3-Ca为主,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区内地层岩石化学特征相一致。研究还发现,区内地下水在空间分布上也有一定的特征,在地下水的补给区地表分水岭附近形成了以HCO3-Ca为主的地下水,而在径流区及排泄区地下水类型不一,总体而言,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以区内岩石的分解和水解等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区内含砷矿物及黄铁矿的溶解,导致水中SO2-4及As元素含量的异常,也反映了矿区的2种金矿化蚀变现象,为下一步水化学异常圈定及水文地球化学找矿提供了依据。
- 李石桥余金元王涛毛世东刘多林朱斌
- 关键词: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
- 甘肃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类型被引量:104
- 2007年
-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 EW 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 CO_2包裹体为主,CO_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 eqv;主阶段发育纯 CO_2包襄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 CO_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 wt.%NaCl eqv 和3~5 wt.%NaCl eqv 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 wt.%NaCl 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 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 李晶陈衍景李强之赖勇杨荣生毛世东
- 关键词:阳山金矿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秦岭造山带
- 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 2015年
-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泥山矿段处于安坝-葛条湾矿集区和联合村-关牛湾矿集区之间,东西长11km,南北宽1-2km,区内存在南北两条近平行产出的含矿破碎蚀变带,宽100-200m,长度大于10km,带内岩石主要为破碎蚀变粉砂质千枚岩、破碎蚀变钙泥质千枚岩和破碎碳质千枚岩;带内断续分布斜长花岗斑岩脉,宽1-30m,长度50-200m,斜长花岗斑岩脉呈透镜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于千枚岩地层中,局部切层,连续性好于安坝-葛条湾矿集区。目前北侧破碎蚀变带内已发现6、8号脉,南侧蚀变破碎带内发现2、3、4、5、1、7号脉,矿脉之间发现多个矿化信息点,破碎蚀变带连续,矿化分段富集。泥山矿段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泥山复式背斜控制,北侧含矿破碎蚀变带位于复背斜北翼的层间破碎带中,南侧破碎带位于复背斜南翼的层间破碎带中。泥山复式背斜控制了该区的成矿作用,背斜两翼含矿破碎带连续,矿化分段富集,背斜核部成矿条件更为有利。
-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泥山矿段 沈睿文李建忠毛世东郭华李吉
- 关键词:控矿因素找矿方向阳山金矿带
- 西秦岭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被引量:32
- 2008年
- 甘肃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脉中含有石榴子石,A/CNK=1.65~3.65,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花岗斑岩相对富集 LILE 和 LREE,亏损 Ba、Sr、Nb、Ta、P、Ti 等,配分模式类似于典型同碰撞型花岗岩类;花岗斑岩∑REE=54.35~124.01×10^(-6),(La/Yb)_N=9.72~27.80,δEu=0.70~0.89,表明其岩浆形成时部分斜长石进入熔体,而非完全残留。花岗斑岩 I_(Sr)值为0.70806~0.71756,平均0.71107;ε_(Nd)(t)值变化于-2.9~-5.0,平均-3.4;Nd 模式年龄(T_(2DM))为1.24~1.41Ga,平均1.34 (Ga)。以上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岩浆应源自成熟度较低的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花岗斑岩的(^(206)Pb/^(204)Pb)_(220Ma)、(^(207)Pb/^(204)Pb)_(220Ma)和(^(208)Pb/^(204)Ph)_(220Ma)的平均值分别为17.875、15.604和38.296,与秦岭微陆块的中元古代基底和碧口地体碧口群的 Pb 同位素组成一致。考虑到前人获得碧口群的年龄为1.235~1.367Ga,而秦岭微陆块沿勉略缝合带向南仰冲到碧口地体之上,我们认为由碧口群等组成的俯冲板片的变质脱水熔融作用导致了阳山金矿带花岗斑岩的形成。因此,阳山金矿带的花岗斑岩是扬子与华北大陆中生代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类。
- 刘红杰陈衍景毛世东赵成海杨荣生
- 关键词:花岗斑岩元素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阳山金矿带
- 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对甘孜-理塘结合带中段出露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按其产状可分为两类:覆于玄武岩之上的碳酸盐岩构造岩片和包裹于玄武岩内的厘米—米级不规则棱角状碳酸盐岩砾岩块。经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试分析,前者δ^(13)C值主体位于0. 113‰~1. 625‰之间,δ^(18)O数值为-10. 263‰^-5. 745‰,总体变化较小,有小幅震荡;而后者δ^(13)C值明显较前者大,为4. 254‰~3. 786‰,δ^(18)O数值则明显偏小,为-13. 471‰^-13. 592‰,总体变化量较前者更小,具明显的后期成岩作用改造特征。所有样品Z值均大于123,表明研究区内碳酸盐岩为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结合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认为,碳酸盐岩总体沉积于海山环境,且包裹于其中的碳酸盐岩角砾岩块要早于上覆大套碳酸盐岩形成。
- 宁括步毛世东梁龙飞刘伟马志鑫罗亮牛浩斌
- 关键词:玄武岩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