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惠平 作品数:158 被引量:665 H指数:13 供职机构: 空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水利工程 更多>>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磁共振(MRI)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病例的MRI成像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3例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26例,局限型子宫腺肌症17例;其中21例患者合并有子宫肌瘤,17例合并盆腔内巧克力囊肿,15例合并卵巢囊肿。弥漫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_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_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官腔受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强化。局限型子宫腺肌症的MRI成像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见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在T_1WI上呈等信号,在T_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的结合带轻度强化,与强化的子宫肌相比信号略低。MRI同时很好地显示了子宫肌瘤、盆腔内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结论子宫腺肌症以子宫结合带增厚为特征,MRI能全面显示腺肌症的类型,病变范围和并发症,是评价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无创伤性影像学手段。 时惠平 张挽时 喻敏 鲁晓燕 熊明辉关键词:子宫肿瘤 腺肌瘤 磁共振成像 股部肌间血管瘤一例 被引量:1 2007年 常荣 时惠平关键词:肌间血管瘤 膝关节内侧 股部 病例资料 血管杂音 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应用全器官CT灌注成像技术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扫描,分析其灌注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320排CT对7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低剂量全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并与11例胰腺正常及8例胰腺癌患者的灌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各组灌注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胰腺CT灌注成像检查。通过影像学与临床综合诊断分析,7例患者均诊断为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病变位于胰头处5例,胰体尾部2例;5例患者伴有胰管扩张,4例伴有肝内胆管扩张,1例患者伴有溃疡性结肠炎。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表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似,但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统计学分析AIP与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组织的灌注血流值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量化评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Ⅱ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马晓璇 时惠平 孙鹏 黄鹤 齐朝月 宋宏涛 王舒皓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免疫球蛋白G4 灌注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的MR所见与病理对比的初步探讨 1993年 本文报告3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MR所见与病理结果。发现HCM其室间隔及左室游离壁厚度远超过正常室壁外,收缩增厚比明显降低。2例心肌病变组织信号强度大部分高于正常心肌,T_2值延长。1例病变组织其信号强度增高呈灶状,并有块状低信号,T_2值短缩。 杨洪涛 臧彬 王心田 时惠平 曹春新 吴可光关键词:肥厚型 心肌病 心内膜 活检 磁共振成像在闭合性跟腱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闭合性跟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7例闭合性跟腱损伤病例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7例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分别为跟腱完全断裂2例,不完全断裂5例,手术结果显示跟腱断裂部位位于跟腱中段2例,下段5例,表现为跟腱完全性或部分性分离,跟腱周围软组织肿胀、出血。结论磁共振成像能够直接显示跟腱和周围软组织解剖形态和病理改变,对闭合性跟腱损伤的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时惠平 张挽时 毕永民 鲁晓燕 宋云龙 熊明辉关键词:跟腱 磁共振成像 640层容积CT低剂量胰腺全器官灌注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2012年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居恶性肿瘤中的第四位,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胰腺癌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腹部不适或疼痛及黄疸等,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胰腺癌起病隐匿, 马晓璇 时惠平 于梅艳 郭薇 祝红线 樊红霞 王萍关键词:灌注成像技术 容积CT 低剂量 器官 恶性程度 5省(区)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放射鉴定不合格异常谱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江西、广西、黑龙江、云南、贵州5省(区)应征参加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射鉴定不合格淘汰异常谱,为进一步完善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项目、鉴定标准,指导医学选拔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5省(区)参加2018年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的725名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均为初次参与招飞放射检查)放射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放射体检的不合格项目、各项目不合格率以及不同地区间各项目不合格率差异进行分析。结果5省(区)共725名学生接受放射检查,不合格30人,不合格率为4.1%。不合格项目排名依次为腰椎峡部裂、椎体楔形变、胸腰椎侧弯、肺结核可疑、腰椎先天发育异常。东北、西南及中南不同地区间放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峡部裂、椎体楔形变、胸腰椎侧弯、肺结核可疑、腰椎先天发育变异是5省(区)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放射鉴定淘汰的主要项目,各项目体检不合格率无明显地域差异性。 张金龙 陈肇一 时惠平 杨超 孙丹 田锐 邹志康关键词:医学选拔 招飞体检 肺栓塞诊断:单层、多层螺旋C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并对比分析多层、单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ulti-slice and single-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 and SSCTPA)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明确诊断的83例PE患者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表现,其中行16层MSCTPA及SCTPA检查者各为23和60例。结果:分析83例PE患者的3548支肺动脉,MSCTPA、SCTPA共显示759支PE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95支、部分型充盈缺损230支、完全性阻塞251支、附壁性充盈缺损183支),约占23.3%;其中1885支段以上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57支和371支PE直接征象,各占32.6%(157支/481支)和26.4%(371支/1404支),经过t检验,t=1.3220.1,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1663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PA、SCTPA分别检出123支和108支PE直接征象,各占25.0%(123支/492支)和9.2%(108/1171支),t=3.125>t0.01(81)=2.374,P<0.01,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60例次。结论:作为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MSCTPA、SCTPA对段以上PE的诊断均有效、准确、可靠,而MSCTPA对亚段PE的显示更为敏感,适用于临床对PE的全面评价。 宋云龙 张挽时 时惠平 毕永民 鲁晓燕 王东关键词:肺栓塞 血管造影 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年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扩散峰度成像(DKI)相关参数与年龄相关性变化趋势。方法将6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3组:A组(15~30岁,n=26),B组(31~50岁,n=20),C组(≥51岁,n=21)。对所有志愿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DKI扫描,应用扩散峰度模型分析得出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前列腺外周带左、右两侧各参数之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ANOVA)及LSD法对各参数在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中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参数与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MK、MD和FA值在左、右两侧前列腺外周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带的MK值分别为0.714±0.058、0.682±0.057、0.584±0.046;MD值分别为(1.781±0.183)、(1.937±0.234)、(2.323±0.314)μm^2/ms;FA值分别为0.207±0.033、0.183±0.016、0.154±0.026,不同年龄组外周带的MK、MD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周带MK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1,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1,P<0.05),而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785,P<0.05)。结论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MK、MD和FA值与年龄相关,随年龄的增长,MK、FA值呈降低趋势,而MD值呈升高趋势。 张丹卉 时惠平 赵志强 李继元 宋宏涛关键词:前列腺 磁共振成像 急性心肌梗塞及再灌注的MRI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99年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及再灌注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学基础以及再灌注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3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塞动物模型(6只)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7只),于术前,术后7小时、5~7天、13~17大和1个月进行MRI检查,心脏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梗塞组和再灌注组均见左心室前壁及空间隔前部T2WI上高信号,部分出现心脏内流动信号升高(其中梗塞组5例,再灌注组4例)。增强扫描两组均见心前壁明显强化,与T2WI上高信号部位、范围相同,病理检查证实其为梗塞心肌。随梗塞时间的进展,梗塞组(3只)左心室前壁变薄、膨展逐渐明显,左心室腔扩大,其中2例有室壁瘤形成;再灌注组(3只)仅1例左心室前壁变薄较明显,但无左室前壁明显膨展和左室腔扩大。结论:MRI能全面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的大小、范围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等变化,对左室重构改变的评价有价值。再灌注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有限制作用。 时惠平 高育璈 高育璈关键词:急性 心肌梗塞 再灌注 左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