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泠 作品数:20 被引量:214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破碎度的影响 被引量:62 2001年 村落具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许多景观特征 ,是研究人为干扰对景观破碎度影响的良好场所 .本文运用地表植被的改变状况和主要辅助能的投入为指标 ,按重度干扰强度、中度干扰强度和轻度干扰强度 3个等级把村落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 ,分析不同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与人为干扰强度的相互关系 .3个研究区域的斑块密度指数分别为 0 .3416、0 .310 9和 0 .0 0 2 8;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 .0 82 0、0 .0 746和 0 .0 0 0 7.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比轻度干扰下景观具有明显高的斑块密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应增加 ,中度人为干扰使景观破碎度值较高 . 何念鹏 周道玮 吴泠 张玉芬关键词:村级景观 景观生态 村落 人类活动对村级景观的影响 被引量:5 2001年 村落具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许多景观特征 ,是研究人为干扰对景观影响的良好场所。本文以研究点与村落中心间的距离作为人为干扰强度的划分指标 ,把村落按重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和轻度人为干扰三个等级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 ,分析人类活动与村级景观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村级景观的斑块密度指数、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相应增大 ;中度人为干扰使得上述五种指数值最大 ;但中度干扰时景观优势度指数最小 ;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减小 。 何念鹏 吴泠 周道玮关键词:村级景观 斑块 景观生态 松嫩草地两种趋异型羊草克隆构型特征比较 被引量:6 2004年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lonal architecture of two divergent Leymus chinensis types (grey-green type and yellow-green type) in Songnen grassland,and compared their internode length,spacer length,interbranching length,interbranching angle,and ramet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eight under the same habita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se clonal characteristics except spacer length and ramet population density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L. chinensis,and yellow-green type,with less spacer length and more ramet density than grey-green type,should be more adaptable to the resourceful habitat.Moreover,the V-indices of the clonal architecture of two divergent L.chinensis types were all close to 1,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Therefore,both of the two types belonged to typical guerilla clonal plant. 何念鹏 吴泠 周道玮关键词:克隆构型 羊草 草地 放牧对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防护林下草地的影响 被引量:7 2004年 针对当前防护林草地已成为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牲畜主要放牧场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防护林草地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未放牧防护林草地严重退化 ,与极度放牧防护林草地最为相似 .未放牧和极度放牧均抑制了防护林草地的生长 ,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却促进了防护林草地的生长 ,草地产量和质量均明显提高 ,并合理地利用了杨树叶资源 .未放牧防护林草地质量指数仅为 15 5 1,属严重退化草地范畴 ;轻度放牧草地质量指数为 86 4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草地质量逐渐下降 .因此 ,应提倡轻度放牧、中度放牧 ,防止未放牧和极度放牧现象出现 ,促进防护林草地生长 ,并充分利用杨树叶资源增加畜牧业牧草的来源 . 何念鹏 吴泠 周道玮关键词:放牧强度 草地质量 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种子流及其生态恢复意义 被引量:24 2004年 通过陷井法 ,对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的表面种子流、土壤种子库动态进行了分析 ,调查发现次生光碱斑种子流数量巨大 ,种类相当丰富 ;次生光碱斑的表面种子流月份间差异极显著 ,6月份最小 ,10月份最大。次生光碱斑的土壤种子库很小 ,种类单一 ,原有的土壤种子库严重流失 ;与典型羊草群落相比 ,土壤种子库在种类和数量上均有很大差异。次生光碱斑的土壤种子库很小 ,尤其在 5、6月 ,造成次生光碱斑种子极度缺乏 ,是次生光碱斑植物自然恢复进程极其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种子流的生理 -生态特征和数量特征 ,它对次生光碱斑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是潜在种源。 何念鹏 吴泠 周道玮关键词:土壤种子库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以长岭县为例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位于松嫩平原的西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最东端;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特点,环境问题突出,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及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垦、以及粗放的生产模式,... 吴泠关键词:松嫩平原 扦插玉米秸秆改良松嫩平原次生光碱斑的研究 被引量:25 2004年 根据野外实验 ,提出了改良松嫩平原次生光碱斑的新方法 ,即通过扦插玉米秸秆截留植物种子 ,在玉米秸秆分解作用下 ,以玉米秸秆本身及其邻近区域 ,为植物提供生长平台 ,使被截留的植物种子得以顺利定居、生长 ;达到低成本、快速地恢复次生光碱斑植被的目的 .结果表明 ,扦插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土壤种子库 ,改良区土壤种子数量为 4 0 2 0 0± 1 773 6粒·m-2 ,次生光碱斑土壤种子库为 1 0 0± 31 6粒·m-2 ,被截留的种子为植被恢复提供了种源 .改良区土壤理化特性得到一定改善 ,但仍具有高pH值、高盐分含量和低有机质含量等特征 .虎尾草能在玉米秸秆周围存活 ,每个玉米秸秆周围可生长 3 9± 2 2株 ,产量可达 6 8 6 4± 38 72 g·m-2 .该方法投入少、成本低、技术简单 ,在次生光碱斑呈斑块状、且面积相对较小的区域 。 何念鹏 吴泠 姜世成 周道玮关键词:盐碱地 虎尾草 玉米秸秆 土壤种子库 扦插玉米秸秆对光碱斑地虎尾草和角碱蓬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04年 通过补播植物种子和扦插玉米秸秆 ,研究自然状况下虎尾草 (Chlorisvirgata)、角碱蓬 (Suaedacorniculata)在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的生长状况 ;并对次生光碱斑自然恢复进程缓慢的原因、生态恢复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角碱蓬能直接在次生光碱斑上生长 ,存活率为 6 1 .2 %± 1 6 .5 % ;虎尾草很难直接在次生光碱斑上生长 ,存活率仅为 5 .7%± 6 .1 % ,且虎尾草不能繁殖 ;扦插玉米秸秆极显著地提高了角碱蓬和虎尾草的存活率 ,存活率分别为74 .8%± 1 8.4 %、4 3.1 %± 2 0 .8% ,并保证植物顺利繁殖 ,为后续的自然演替提供了必备的种源。由于次生光碱斑土壤种子库极小 ,耐盐碱植物如角碱蓬可直接在光碱斑上生长 ,因此 ,除了可溶性盐离子含量过高外 ,我们提出土壤繁殖体 (包括种子和其它繁殖体 )极度缺乏也是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自然恢复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最后 ,根据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的土壤理化性质季节变化、当地气候特征和物种资源 ,把生态学原理与生态工程有机地结合 。 何念鹏 吴泠 周道玮关键词:扦插 玉米秸秆 虎尾草 存活率 松嫩草地 播种虎尾草对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治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扦插玉米秸秆+播种虎尾草、翻耙+扦插玉米秸秆+播种虎尾草对松嫩草地次生光碱斑进行改良实验。结果表明,2种处理区虎尾草均生长良好,并能顺利繁殖,地上生物量分别达到111.9±48.8和176.8±56.9 g/m2。另外,玉米秸秆本身成为虎尾草生长的载体,是改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即低成本、快速地使次生光碱斑恢复植被,加快其植被恢复进程。 何念鹏 吴泠 姜世成 周道玮关键词:玉米秸秆 虎尾草 松嫩草地 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2001年 以研究点与村落中心间的距离作为人为干扰强度的划分指标 ,把村落按重度人为干扰、中度人为干扰和轻度人为干扰 3个等级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 ,分析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与村级景观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强 ,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相应增大 ,在中度人为干扰强度区 ,上述 3种指数均最大 ,但优势度指数最小。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强 ,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景观类型的分形维数减小 。 何念鹏 周道玮 孙刚 吴泠关键词:村级景观 斑块 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