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
- 作品数:214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2
- 2001年
- 吴明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双心室起搏
- 重组人脑钠利肽治疗顽固性心衰31例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本院09年以来应用重组人脑钠利肽治疗的顽固性心衰31例,分析治疗成败的因素,总结治疗的经验,以便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31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钠利肽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等...
- 吴忠周菲乔平卢思稼王圣廖旺吴清柳吴明
- 关键词:顽固性心衰
- 文献传递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的对比被引量:3
- 2011年
-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
- 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关丹吴宁吴明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经桡动脉受照剂量股动脉手部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CHD心绞痛患者体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
- 马建林林劲苏哲坦王圣吴明李斌王卫陈关良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HD心绞痛发作纤溶系统
- 文献传递
- Brugada宽QRS诊断标准在预激综合征与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5
- 1996年
- 本研究目的为探讨Brugada鉴别宽QRS心动过速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激综合征及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76例最大预激图形的QRS按Brugada标准全部符合室性心动过速,假阳性率100%。147例束支传导阻滞的QRS则有145例符合室上性心动过速,假阳性率仅为1.4%。可见该标准不适用于预激综合征患者,但对原有束支阻滞者仍有很高的准确性。作者认为。
- 吴明邓昭文马虹
- 关键词:心电图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
- 血清脂联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并高血压的相关性
- 林劲吴明张敬文
-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CHF患者42例,并与单独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80.0%(P<0.05),治疗组SBP、DBP、HR、LVESd、LVEDd均明显下降(P<0.05),LVEF增加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CHF的疗效。
- 林劲翟任群吴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贝那普利美托洛尔
- 氨氯地平抗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 马建林王圣李斌陈关良李新明苏哲坦吴忠吴明林劲张敬文
- 326例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分析
- 目的了解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技术,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观察我院从1990年至2005年安置永久性起搏器326例的住院患者,男198例,女128例;年龄6到85岁;187例为SSS,135例为...
- 张敬文吴明林劲
-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
- 文献传递
- 维生素D受体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 2011年
- 目的通过构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对血管内皮细胞(EC)中VDR基因的沉默作用,为进一步探讨VDR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小鼠VDR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并测序,进行人EC/鼠EC的培养,进行siRNA转染试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效率,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针对VDR基因的4个不同位点,设计、构建了4个siRNA干扰载体,经测序,序列全部正确。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及转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的重组质粒在EC内出现不同的转染效率,1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65%,2号质粒的转染效率约为50%,3、4号质粒的转染效率比较低。取转染效率较高的1、2号质粒做进一步转染干预,转染72h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EC/鼠EC内VDR蛋白质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号质粒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质粒抑制效果最为明显,目的蛋白IOD/内参蛋白IOD比值发现两干扰组在人EC中对VDR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在鼠EC中则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1号干扰质粒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达到了70%。结论成功完成了人EC/鼠EC的培养、转染及转染干预,并行Western blot鉴定,发现抑制效率明显的为鼠EC 1号质粒组。表明针对鼠VDR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有很强的特异性,并且对VDR基因干扰的位点不同表现的抑制效应不一。
- 向伟何小解马燕琳易著文郑维曹艳赵水平马志超吴明符生苗马建林王洁康红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血管内皮细胞转染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