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华

作品数:63 被引量:229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理学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光度
  • 24篇光度法
  • 15篇光度法测定
  • 12篇光谱
  • 11篇偶氮
  • 10篇分光光度法
  • 9篇吡啶
  • 8篇紫外
  • 8篇吡啶偶氮
  • 8篇吸收光谱
  • 8篇光谱法
  • 7篇
  • 6篇离子
  • 6篇分光光度法测...
  • 6篇催化
  • 5篇动力学
  • 5篇动力学光度法
  • 5篇吸收光谱法
  • 5篇痕量
  • 5篇二酚

机构

  • 61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杭州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作者

  • 61篇吴小华
  • 30篇陈建荣
  • 20篇缪吉根
  • 14篇方克鸣
  • 8篇吴兰菊
  • 5篇周炳江
  • 5篇程存归
  • 3篇蒋莉莉
  • 3篇朱红华
  • 3篇胡耀元
  • 3篇樊红霞
  • 2篇巩菊芳
  • 2篇阮琴
  • 2篇蔡汝秀
  • 2篇缪煜清
  • 2篇王卫平
  • 2篇胡锐
  • 2篇卢兰姣
  • 2篇张蕴
  • 2篇黄朝表

传媒

  • 13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分析化学
  • 6篇理化检验(化...
  • 5篇光谱实验室
  • 5篇分析试验室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化工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冶金分析
  • 1篇化工时刊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浙江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缝石英管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碲被引量:9
1999年
研究了单缝石英管贫焰捕集-脉冲富焰释放原子捕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碲的条件和线性范围;用X射线衍射分析得碲以Te4O11形式捕集,探讨了捕集、释放机理。测定质量浓度为20 μg/L的碲(Ⅵ)时,捕集1m in 后测得特征质量浓度为1.76×10- 3 m g /L,比常规FAAS法提高113 倍,相对标准偏差为2.6% ,已用于饮用水样中痕量碲的测定。
缪吉根吴小华陈建荣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捕集饮用水
不同皮试液配制方法对皮试液浓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现配皮试液浓度的影响因素,探讨能达到理论要求的皮试液浓度的正确配制方法,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头孢唑啉钠为例,正确测量9种临床上常用及本人改进后不同方法配制的皮试液浓度,与理论浓度进行比较,并对影响因素也进行比较。结果方法1、3、5与理论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方法2、4、6、7、8、9与理论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影响因素与第一次稀释液量、是否减去针头与乳头内的容量、稀释次数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现配皮试液时应注意第一次密封瓶内稀释液量、针头与乳头内的容量、稀释次数对皮试液浓度的影响,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方法。
卢兰姣吴小华
关键词:皮试液浓度
(H_2+CO+CH_4+Air)多元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形态与波形的区划被引量:7
2010年
对H2,CO,CH4多元体系支链爆炸的爆炸特性与形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索了浓度爆炸极限、爆炸形态与波形及其影响因素;测定了爆炸危险度、火焰蔓延极限、最小点火能等爆炸特性参数;根据爆炸形态与波形的不同,提出了爆炸形态与波形的新区划理念,在爆炸极限内,可进一步区划为上下限冷焰区、上下限爆燃区、爆轰区、下爆燃向爆轰转化区等6个爆炸形态区,并探讨了不同爆炸形态压力波的发展机制,对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多元支链爆炸体系,促进多元支链爆炸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验测得的爆炸危险度、火焰蔓延极限、最小点火能等特性参数,与引进‘关键组分'的概念,对预防混合气体支链爆炸事故的发生,指导防爆电气设备与阻火器设计,修订相关工业的安全指标,指导支链燃烧与支链爆炸的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胡锐吴小华胡耀元
关键词:关键组分
锇Ⅳ催化抗坏血酸还原三溴偶氮胂的褪色反应特性及痕量锇的测定被引量:4
2002年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 ,在活化剂磷酸存在下 ,Os 催化抗坏血酸还原三溴偶氮胂的褪色反应特性 ;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 ;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测定痕量锇的新方法。在 85± 0 .0 5℃水浴中加热 8min ,测定的检出限为 3.6 5× 10 - 8g L ,线性范围为 0~ 4 .0 μg L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8%~ 2 .9%。用于合金和催化剂样品中锇的测定 。
缪吉根吴小华蔡汝秀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抗坏血酸三溴偶氮胂痕量分析
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硼酸络合物对铜离子的双重光谱响应及其分析应用
2013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探讨了Cu2+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硼酸络合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2+使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硼酸络合物在379 nm和399 nm处的荧光猝灭,并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黄色.在379 nm处,体系荧光强度变化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5×10-6~4.0×10-5 mol/L,方法的检出限为1.2×10-6 mol/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7%~99%.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认为Cu2+与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的强结合能力使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硼酸络合物分解,同时形成1-(3,4-二羟基苯甲酰基)芘-Cu2+络合物,导致体系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均发生明显变化.
蒋莉莉樊红霞方克鸣吴小华
关键词:荧光分析法分光光度法
甲基橙在聚吡咯/纳米SiO2复合材料上的氧化性能
2016年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甲基橙在聚吡略/纳米SiO2复合材料(PPy/n-SiO2)上的氧化性能.结果 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PPy/n-SiO2对甲基橙的氧化性能明显优于聚吡略;反应5 ~40 min时,甲基橙氧化反 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60 min时,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到94.7% ;PPy/n-SiO2经二次回收再生后, 反应60 min时甲基橙降解率为96. 5% .
胡西新周丽娜康秋红吴小华
关键词:甲基橙聚吡咯二氧化硅紫外-可见光谱法
金菠萝果茶的试制
1996年
金菠萝果茶的试制钟依均,吴小华浙江师大应用化学研究所321004南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南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且含有一些特殊物质,对治疗慢性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1.2]。菠萝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糖分,且香气浓...
钟依均吴小华
关键词:果茶南瓜菠萝饮料
铁(Ⅲ)-1-(5-溴-2-吡啶偶氮)-2-萘酚-6-磺酸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基于抗坏血酸还原Fe(Ⅲ ) 1 ( 5 溴 2 吡啶偶氮 ) 2 萘酚 6 磺酸 (简写为Fe(Ⅲ ) 5 Br PAN S)为Fe(Ⅱ ) 5 Br PAN S ,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 .在 pH 5 .0的NaH2 PO4 Na2 HPO4 缓冲溶液中 ,Fe(Ⅱ ) 5 Br PAN S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波长 5 5 0nm和 75 0nm处 .在 75 0nm处 ;抗坏血酸含量在0~ 2 .4 μg/mL时符合比耳定律 .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较高 ,可用于药品。
吴兰菊吴小华方克鸣
关键词:抗坏血酸分光光度法
阻抑溴酸钾氧化丁基罗丹明B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苯酚被引量:4
2005年
用停流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H2SO4介质中苯酚抑制BrO-3氧化丁基罗丹明B褪色的反应,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基于苯酚对该反应诱导期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停流-抑制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苯酚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苯酚的检出限为1.3×10-9 g/L,线性范围为0.3~15.0 μg/L,11次测定苯酚(5.0 μg/L)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用于测定河水和工业废水样品中的痕量苯酚,结果满意.
缪吉根吴小华陈建荣方克鸣
关键词:丁基罗丹明B苯酚
停流-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溴的研究
本文研究溴离子催化溴酸钾氧化丁基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特性,测定了反应级数,拟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停流-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溴的新方法.反应4min测定的检出限为7.56×10<'-6>mol/L,线性范围为0~1...
缪吉根吴小华方克鸣陈建荣
关键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