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培舫
- 作品数:94 被引量:2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Ⅰ: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
- 2025年
- 现有热分析获取的煤/低温热解焦着火温度值比锅炉内煤着火温度低200~300 K,普遍观点认为热分析仪的升温速率β过低是导致上述结果的主因,但其本质原因应是以往的研究选择的样品反应性过高而导致煤/焦着火提前,同时常用的TG-DTG切线法求着火温度不够准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非等温TG-DSC获取了2种高温(1400℃)快速热解准东煤焦在不同β下的着火特性包括比热容、着火温度和着火热,考察了β对煤焦着火特性的影响。采用David Merrick模型获取了煤焦的比热容,发现其不受β的影响但与温度的变化相关;用指数函数描述了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得到2种煤焦在0~1600℃的比热容为0.65~1.99 kJ/(kg·K)。采用基于Semenov热爆炸理论的DSC或DTG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取了煤焦的着火温度,发现DSC拐点法和DTG拐点法获取的着火温度相当,即两者具有等效性,且始终高于TG-DTG切线法获得的着火温度;着火温度随着β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少,可用指数函数描述。将β设置为锅炉中常见的升温速率如105 K/s,可获得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采用DSC拐点法和TG-DTG切线法获得的煤焦极限着火温度分别为673~680℃和644~659℃,前者与文献中在携带流反应器(类似锅炉环境)中获得的同类型煤样的着火温度值一致,而后者则会低估着火温度。结合高温热解焦比煤/低温热解焦的反应性低的事实,指出制取反应性合适的高温热解(类似锅炉环境温度)煤焦样品和采用DSC或DTG拐点法获取煤焦的极限着火温度可实现热分析对锅炉内煤着火温度的预测。根据极限着火温度获取了锅炉内2种煤焦的着火热q_(ig)为3414~3669 kJ/kg,并计算了风煤比为0.9~2.5下2种煤焦的理论着火热为1826~2811 kJ/kg。q_(ig)比相应煤焦的理论着火热值大,表明理论着火热可能高估煤在锅炉内的实际着火能力。对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
- 刘洋石泽正陈朝帅苟皓语陶继业徐世明徐世明赵培涛赵培涛傅培舫
- 关键词:热分析比热容升温速率
- 一种基于极限热载荷的耐火材料使用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限热载荷的耐火材料使用性能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非等温加热法对待测耐火材料加热,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加热过程中耐火材料的DSC曲线进行采集;S2、基于DSC曲线获取耐火材料的使用...
- 傅培舫刘洋别康许天瑶
- 空气中沼气的迁移和输运被引量:7
- 1993年
- 本文用亥姆霍茨函数论证了重力场中大气压下沼气和空气自由混合后,其混合物是非均匀的,并利用Fick定律和重力场中的压力分布函数求出了沼气浓度的分布函数;给出了用Chapman-Enskog公式计算沼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的计算结果,并讨论了扩散系数与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关系;求出了呆滞空间沼气传质方程的解析解,据此阐述了沼气积聚的空间、时间概念;应用湍流混合理论分析了沼气层和风流相对运动的混合效应,并给出了最小混合风速的理论计算式。
- 傅培舫赵以蕙
- 关键词:甲烷迁移输运
- 褐煤氧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演化被引量:3
- 2018年
- 基于傅里叶红外技术(FTIR)经过对红外光谱进行分峰拟合,用峰面积进行半定量测量等处理,研究神华褐煤在氧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含氧官能团赋存状态及含量变化。通过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该种煤在氧化过程中的气体释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褐煤氧化过程中释放的CO_2、CO、H_2O气体与煤样中的-COOH、C=O、-OH含量变化有着对应的关系,可以通过气体的释放来表征相应官能团的变化;在-OH氧化过程中释放热量加速氧化进程;含氧官能团中C=O氧化温度最高,结构最为稳定,并且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作为-OH脱水和-COOH脱酸的中间产物含量变化较为平缓。
- 苗树伟傅培舫
- 关键词:煤氧化含氧官能团TG-FTIR
- 基于简单碰撞理论煤粉燃烧动力学模型的研究——PART Ⅲ:氧气可达比表面积被引量:7
- 2006年
- 根据不同温度下氧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大小,比较了小孔、中孔和大孔中三种扩散速率与煤焦表面燃烧速度的大小。研究表明: 2000 K以内,颗粒表面分子扩散速率比氧化反应速率大1个数量级以上,过度扩散速率不小于氧化速率。温度小于1200 K时,燃烧速率比Knudsen扩散速率小1-5个数量级,扩散孔径小于15-28 nm,反应主要在内外表面进行;1200-1600 K时,燃烧速率与Knudsen扩散速率相当,扩散临界孔径28-38 nm,反应在外表面及浅层内表面进行;温度1600 K以上时, Knudsen扩散速率比燃烧速率小1个数量级,孔径38-50 nm以下内表面上碳的氧化速度受扩散控制。煤焦的氧化主要发生在Knudsen扩散临界孔径10-50 nm以上的氧气可达表面上。
- 傅培舫方庆艳周怀春
- 低压煤粉燃烧特性的热重实验研究
- 目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低压下煤的热解、燃烧、污染物的生成等特点。低压对煤的着火、稳燃、结焦和燃尽的综合影响还没见相关报道。本文选取了3个煤样,在热重分析仪上对其在不同压力下(常压、表压-25kPa、表压-35kPa)的燃...
- 刘峰傅培舫周怀春
- 关键词:燃烧特性着火温度
- 煤焦比热容的模型与DSC实验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本文选取三个煤样,在滴管炉(DTF)上制取了五种焦样,应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其在70~500℃的比热容进行了测定,并与根据经典煤焦比热模型计算得到的数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煤焦比热容的实验值与计算值都随温度升高单调增加,从70℃的0.9 kJ/(kg·K)左右增大到500℃时的1.4~1.7 kJ/(kg·K)左右,一般实验值要略大于理论值。1100℃下的焦样,比热容均比1300℃下的焦样要大,且原煤中挥发分含量V_(daf)越高,对应的两个热解温度水平下的焦样的比热值相差越大。
- 陈珣傅培舫周怀春
- 关键词:煤焦比热容DSC
- 煤粉粗细分离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 煤粉粗细分离燃烧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煤粉燃烧技术领域,适用于煤粉燃烧锅炉。本发明方法包括:(1)分离步骤,将常规煤粉气流分离为细煤粉气流和粗煤粉气流;(2)引流燃烧步骤,将粗煤粉气流处于燃烧射流的中部;把细煤粉气流引到粗煤...
- 周怀春方庆艳汪华剑傅培舫罗自学娄春程强姚斌
- 粉煤焦燃烧SCT模型的热重实验研究
- 本文选取3 个煤种(Vdat=6.76%,11.39%,24.89%),在管式沉降炉(DTF)上制备了5 种焦样,应用热重分析对其在不同氧浓度(20%,12%,6%)下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建立在气固...
- 陈珣傅培舫周怀春
- 关键词: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参数
- 煤粉燃烧过程中相转变点的小波识别
- 2007年
- 相变点的识别对研究煤粉的低温共熔和结焦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活性炭和加入SiO_2的活性炭混合物的DSC曲线求导得到的DDSC曲线进行小波分析,提取DDSC曲线的近似部分和细节部分,得到更多关于相变的定量信息,再结合其TG,DTG曲线进行分析,实现对以上两种样品燃烧过程中相变点的识别;并将该方法运用到煤粉燃烧过程的相变分析中,对相变点后的烧结形态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 汪华剑傅培舫周怀春
- 关键词:煤燃烧小波分析相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