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荣
- 作品数:33 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复合辅料硬脂酰富马酸钠-共聚维酮的制备及其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硬脂酰富马酸钠(sodium stearyl fumarate)-共聚维酮(plasdone S-630)复合辅料。采用溶解性试验、扫描电镜法(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等方法分析复合辅料的基本物性,并考察复合辅料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吸湿性及其片剂中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合辅料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在喷雾干燥前后化学成分没有改变,改善吸湿性效果显著,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水溶性复合辅料。
- 蒋艳荣张振海贾晓斌
- 关键词:吸湿性
- 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评价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拟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肠溶固体分散体,考察黄芩苷肠溶制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黄芩苷-Eudragit L100-55(EL)肠溶固体分散体,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对其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 DSC和XRD分析结果显示黄芩苷以无定形形式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FTIR结果表明黄芩苷与EL之间存在非共价键作用。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黄芩苷-EL比例达到1∶6时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黄芩苷在pH 1.2的稀盐酸溶液中2 h的释放量小于3%,在pH 6.8的磷酸缓冲液中,2 h累积溶出度达到90%以上。结论所制备的肠溶固体分散体能够达到黄芩苷在人工肠液中的快速释放和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目的,从而改善黄芩苷的口服吸收。
- 严红梅张振海蒋艳荣丁冬梅孙娥贾晓斌
- 关键词:黄芩苷EUDRAGIT体外释放度溶剂蒸发法
- 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_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制备疏水性纳米CaCO3并应用于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方法采用硬脂酸对纳米CaC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H)、吸油值、接触角和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CaCO3进行分析和表征。以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为对照,考察改性纳米CaCO3对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吸湿性和有效成分阿魏酸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 FTIR表明硬脂酸吸附在碳酸钙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改善当归喷雾干燥粉体流动性和吸湿性的效果优于微粉硅胶和未改性纳米CaCO3,且不影响阿魏酸体外溶出度。结论经硬脂酸改性后的纳米CaCO3应用于中药喷雾干燥粉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 蒋艳荣张振海陈小云贾晓斌
- 关键词:硬脂酸改性纳米CACO3阿魏酸体外溶出度
- 共聚维酮辅助馨月舒喷雾干燥及其对粉体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研究共聚维酮(PVP-S630)在馨月舒提取液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其对粉体学及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在馨月舒提取液中添加PVP-S630进行共喷雾干燥研究,考察PVP-S630不同用量对解决喷雾干燥黏壁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馨月舒共喷雾干燥粉体的粉体学性质和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表明PVP-S630抗黏壁效果显著,共喷雾干燥粉体粒径无明显变化,流动性提高,吸湿性改善,金丝桃苷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PVP-S630在中药喷雾干燥粉体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严红梅胡绍英贾晓斌
- 关键词:喷雾干燥流动性体外溶出度
- 基于HPMC-硬脂酸的雷公藤红素缓释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硬脂酸为载体制备雷公藤红素缓释固体分散体,提高药物释放度,控制药物缓慢稳定释放,降低其毒副作用。方法:将不同比列的HPMC-硬脂酸和雷公藤红素溶于95%乙醇中,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红素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法、X-射线衍射法鉴别固体分散体的形成。结果:雷公藤红素和HPMC-硬脂酸按1∶1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药物缓慢释放,8 h时药物的体外累积释放达到90%以上;雷公藤红素以非晶形态分散在固体分散体中。结论:以HPMC-硬脂酸为载体制备的雷公藤红素缓释固体分散体,药物释放较完全且缓慢释放,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胡绍英张振海蒋艳荣宁青刘其媛贾晓斌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缓释固体分散体溶出度
- 喷雾干燥处理对丹参酮组分物性和体外溶出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该文通过喷雾干燥法处理丹参酮组分,以期提高组分的体外溶出度,采用比表面积测定(BET)、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镜法(SEM)、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等技术对喷雾干燥后的丹参酮粉末进行物性表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表征结果显示喷雾干燥后的丹参酮粉末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主要以非晶形式存在;在4 h内丹参酮组分中丹参酮I、丹参酮IIA的累积溶出度分别达到78.3%,81.9%。因此采用喷雾干燥法处理丹参酮组分有利于提高其溶出度。
- 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严红梅孙娥贾晓斌
- 关键词:丹参酮喷雾干燥法溶出度
- 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 目的: 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lica)和泊洛沙姆188(F68)联合应用于丹参酮ⅡA(TSⅡ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丹参酮Ⅱ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和稳定性。方法: 以纳米二氧化硅和泊洛沙姆188 为二元载体,采...
- 蒋艳荣张振海陆艳唐静马甜甜贾晓斌
-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溶出度稳定性
- 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3
- 2013年
- 优选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多孔二氧化硅吸附肉桂挥发油后,以海藻酸钠为骨架材料,通过滴制法制备肉桂挥发油微球;以微球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A)和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肉桂挥发油微球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肉桂挥发油微球形态圆整,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1 mm,平均载药量为32.85%,药物包封率为94.79%。在pH 1.0,4.0,6.8,7.4环境中,6 h达到药物最大释放量,分别为50.2%,72.6%,95.0%,97.4%。同时IR,TGA等方法证明了微球的生成。优选制备工艺所得肉桂挥发油微球具有操作稳定性,工艺切实可行。
- 朱春霞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贾晓斌
- 关键词:多孔二氧化硅肉桂挥发油微球红外光谱热重分析
- 馨月舒片剂的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such as unstable of volatile oil volatile,hygroscopic and poor liquidity of pow...
- 蒋艳荣
- 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其粉末化薏苡仁油的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该文目的是优化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将其应用于粉末化薏苡仁油的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糖化酶和α-淀粉酶复合酶解法制备多孔淀粉。以色拉油的吸油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多孔淀粉的制备工艺;采用多孔淀粉粉末化薏苡仁油,考察不同比例多孔淀粉对薏苡仁油中甘油三油酸酯收率的影响;同时考察粉末化薏苡仁油的流动性和甘油三油酸酯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和α-淀粉酶配比3∶1,温度55℃,pH 5.0,水解12 h,所得多孔淀粉对色拉油的吸油率达到98.5%;用于粉末化薏苡仁油,多孔淀粉和薏苡仁油质量比4∶1,粉末化的薏苡仁油中甘油三油酸酯收率为97.02%,粉末流动性良好且具有缓释性能。多孔淀粉粉末化液体油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孙娥汪晶贾晓斌
- 关键词:薏苡仁油玉米多孔淀粉流动性体外溶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