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素英
- 作品数:16 被引量:9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英文高校动物学教材的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将近年来出版并较大范围使用的中文版动物学教材与McGraw-Hill新出版的三本英文版教材,就教材体系、教材框架和内容、参考文献、图片、教材的改版和配套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 苗素英徐润林
- 关键词:动物学原版教材中文教材教材比较
- 鲍苗硅藻饵料培养池中的危害性纤毛虫及其优势种群研究被引量:12
- 2000年
- 应用纤毛虫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研究了规模化鲍苗硅藻饵料培养池中危害性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各种类的种群变化过程。共观察到纤毛虫 33种 ,斯坦盾纤虫Aspidiscasteini和三齿盾纤虫Aspidiscatridentata为优势种。在藻类培养过程中 ,危害性纤毛虫种类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 ,最多时有 2 5种。随着培养的藻类数量增加 ,纤毛虫数量也有所增加 ,在培养的第 1 3天达到数量的最大值。其最大总密度可达 2 1 2 8和 2 1 55个·cm- 2 。优势种斯坦盾纤虫和三齿盾纤虫最大密度达到 5 3— 7 2个·cm- 2 。此外 ,大突口虫Condylostomamagnum ,扇形游仆虫Euplotesvannus,具棘旋毛虫Dysteriaspinifera和双眉虫属Diophrys在数量上具有较高的比例。与藻类不同的是 。
- 徐润林苗素英余勉余孙逸湘
- 关键词:纤毛虫鲍鱼养殖海水养殖硅藻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研究--形态发生、细胞病理、诊断方法、流行病学
- 苗素英
- 广东养殖对虾主要病害和特发性综合症调查研究被引量:1
- 1995年
- 对全省养殖对虾的主要病害和特发性综合症多次调查研究表明,危害最大的主要病害有班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育苗期的发光细菌病和特发性综合症或原因不明的疾病(红腿综合症、外污着生物症、水疱病和斑点病)
- 徐利生苗素英
- 关键词:养殖对虾病害
- 珠江口水域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被引量:11
- 2012年
- 于2010年8月在珠江口水域进行小型底栖生物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水域夏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183±174)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345±334)μg干重/10 cm2,平均生产量为(3104±3008)μg干重/10 cm2。共鉴定出小型底栖生物16个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和双壳类幼体为优势类群,其丰度分别占调查水域小型底栖生物总丰度的62.61%和22.62%。按生物量,优势类群由双壳类幼体(50.57%)、线虫(13.33%)和多毛类(12.47%)等组成。81.15%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5 cm的沉积物中。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线虫丰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调查水域线虫与桡足类数量的比值(N/C)呈现出由河口上游向下游递增,且西岸明显高于东岸的趋势。
- 袁俏君苗素英李恒翔于秀娟唐玲严岩
- 关键词:珠江口小型底栖生物丰度生物量
- 虎纹蛙病毒的ATP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利用对应于蛙病毒-3型(FV3)ATP酶基因(ATPase)的162-178 nt和1 186-1 174nt碱基序列作为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RTV)的ATP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基因读码框大小为945bp,预计可编码一相对分子质量为35 500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RTV的ATPase基因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代表种FV3的一致性最高,为87.9%,与该科其它脊椎动物病毒的一致性在50%~52%之间.ATP酶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可知该基因编码的ATP酶含有Walker型ATP酶AAA族蛋白质的全部结构域,其中既具有Walker型ATP酶所具有的Walker A和Walker B保守区,还含有AAA族蛋白质基因所具有的SRH高度保守区,因此,该基因是一完整的活性蛋白编码基因.
- 苗素英张旻叶巧真王晓红江静波
- 关键词:基因克隆氨基酸序列水产养殖病原
- 季铵盐类对对虾毒性和对弧菌杀灭效果的研究
- 1999年
- 国外及我国台湾等地普遍应用季铵盐类(BKC)防治虾病,作者以国内生产的BKC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新对虾Metapenaeussp.幼体及成虾的毒性和对弧菌的杀灭效果进行检测,以解决对虾养殖中药物的应用技术问题。实验表明,BKC对斑节对虾各期幼体及成体的毒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节幼体对BKC的敏感性特别高;弧菌及细菌对BKC并不十分敏感,在2~3mg.L-1的浓度条件下才能杀灭水中75%~90%的弧菌。对成虾的细菌病,建议使用的BKC浓度为0.5~1mg.L-1。
- 王美珍苗素英彭鸿娟
- 关键词:毒性杀灭效果弧菌对虾
- 虎纹蛙病毒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经PCR扩增得到虎纹蛙病毒DNA甲基转移酶完整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 ,测序可知该基因读码框大小为 6 4 2bp ,编码一由 2 14个氨基酸组成的、预期分子量为 2 4 .8kD的多肽。RTV的MTase基因与蛙病毒属的蛙病毒 - 3型、叉尾病毒和Regina病毒的一致性为 96 %~ 97% ,与淋巴囊肿病毒属的比目鱼病毒的一致性为 5 6 % ,从而进一步证明RTV蛙病毒的分类地位 ;与其它脊椎动物的虹彩病毒一样 ,该基因包含原核生物 5’甲基转移酶的前四个高度保守区而缺少第五个区域 ,可能只是构成甲基转移酶的一个亚基 ;RTV、裂唇鱼病毒和大口黑鲈病毒之间MTase基因的一致性与衣壳蛋白基因的差异较大 ,说明同一种类的不同基因甚至同一基因的不同区域间演化速率不同 。
- 苗素英李方张旻王晓红何建国江静波
- 关键词: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分析虹彩病毒
- 一种简便提纯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的方法被引量:1
- 2002年
- 通过人工感染 ,获得具典型白斑综合症的病虾 ,取病虾的鳃和胃组织冰浴匀浆 ,通过 3次冷冻差速离心 ,获得大量较纯的病毒核衣壳 ,其大小为 (5 8~ 75 )nm× (36 0~ 42 0 )nm。
- 李方苗素英王莉贞何建国
- 关键词:白斑综合症病毒核衣壳提纯方法对虾养殖
- 虎纹蛙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致病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中的病毒 ,发现细胞内病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由衣壳、核心体和其间的非电子致密层构成 ,大小分别为 (12 5± 7)nm (N =2 5 ) (角对角 )、 (84± 7)nm (N =17)和13nm ,在感染细胞质中形成病毒发生基质 ,成熟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可积聚呈晶格状排列 ;病毒自细胞出芽释放时获得源于细胞的囊膜。回归感染证实虎纹蛙病毒的致病性 ,该病毒对虎纹蛙幼体和幼蛙敏感 ,浸泡和肌注感染死亡率为 10 0 % ;病毒可感染成蛙 ,但并不致死 ;肝脏和肾脏是病毒的感染器官 ;培养细胞内和释放进入培养液中的病毒粒子对虎纹蛙均具有感染性 ,说明虎纹蛙病毒的囊膜不是感染所必需的 ,缺乏囊膜的核衣壳也具有感染性。
- 苗素英王晓红叶巧真林晓辉江静波
- 关键词:虎纹蛙虹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