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运芝

作品数:70 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2篇病毒
  • 22篇流感
  • 18篇病原学
  • 13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2篇流行性
  • 11篇综合征
  • 10篇流行性感冒
  • 10篇感冒
  • 9篇流感病毒
  • 8篇肾综合征
  • 8篇肾综合征出血...
  • 8篇综合征出血热
  • 8篇病原学监测
  • 8篇出血热
  • 7篇狂犬
  • 7篇狂犬病
  • 6篇流感样病例
  • 6篇汉坦病毒
  • 5篇肺炎

机构

  • 69篇湖南省疾病预...
  • 1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郴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南大学
  • 2篇长沙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湖南省卫生厅
  • 1篇科技厅
  • 1篇常德市疾病预...
  • 1篇湘南学院附属...
  • 1篇株洲市疾病预...
  • 1篇岳阳市疾病预...

作者

  • 69篇刘运芝
  • 61篇张红
  • 28篇胡世雄
  • 27篇高立冬
  • 26篇黄一伟
  • 26篇刘富强
  • 19篇李俊华
  • 16篇李芳彩
  • 15篇陈长
  • 14篇龙智钢
  • 14篇戴德芳
  • 13篇湛志飞
  • 12篇邓志红
  • 10篇蔡亮
  • 10篇夏昕
  • 9篇王媛
  • 9篇覃迪
  • 8篇曾舸
  • 7篇李文超
  • 6篇刘佳惠

传媒

  • 28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实验动物与比...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1996-2010年狂犬病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1996-2010年湖南省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现状。方法利用疫情报告资料回顾分析狂犬病的流行趋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巢式PCR等方法对监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居民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情况。结果湖南省狂犬病疫情自1996年以来持续上升,于2004年达到高峰,2007年起呈逐步下降的态势;2008-2010年共检测健康犬脑组织标本2 437份,其中DFA初筛阳性72份,阳性率为2.95%;72份标本经巢式PCR复核,23份阳性(0.94%);巢式PCR检测疑似狂犬病例唾液、脑脊液、血清及尿液标本104份,11份阳性(10.58%);病毒流行株为基因Ⅰ型;90%以上的农村居民听说过狂犬病,但对于狂犬病的高危行为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仅为20.1%和17.3%;89.09%的Ⅲ级暴露者未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结论随着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湖南省的狂犬病疫情已呈下降趋势,居民对狂犬病缺乏科学认识、经济条件有限是导致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合规范要求的主要原因。
彭琦张斯钰高立冬蔡亮王世清张红刘富强胡世雄曾舸刘运芝
关键词:狂犬病
湖南省2004~2006年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方法按GB14922.2-2001和GB14926-2001进行,在相关单位生产繁殖群以单纯随机抽样原则采样检测。结果实验小鼠MHV和Sendai病毒出现抗体阳性并出现疫情;普通级兔出血症项目不合格;实验大鼠未检出相关病毒。结论实验动物病毒学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应加强监测。
戴德芳张红刘运芝李芳彩黄凰
关键词:实验动物病毒学
湖南省2003-2007年实验大、小鼠病毒学监测结果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2003-2007年湖南省实验大、小鼠病毒学质量。方法按GB14922.2-2001和GB14926-2001进行,在相关单位生产繁殖群依据单纯随机抽样原则采样检测。结果共检测565只实验大、小鼠。其中311只小鼠中检出8只肝炎病毒(MHV)抗体阳性,24只仙台病毒(Sendai)抗体阳性,鼠痘病毒(Ect)未检出;254只实验大鼠中检出3只汉坦病毒(HV)抗体阳性,5只仙台病毒(Sendai)病毒抗体阳性。结论应继续加强实验大、小鼠质量监测。
黄凰戴德芳黄一伟刘运芝张红李芳彩刘建高
关键词:实验动物病毒学小鼠
2007-2010年湖南省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7-2010年B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07-2010年湖南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到的42株B型流感病毒毒株,对其血凝素重链区(HAl)及神经氨酸酶(NA)基因进行RT-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2007-2010年WHO北半球流感疫苗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绘制基因进化树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HAl基因进化树中,在Victoria系分支中,2007-2009年的毒株在V1分支中,与疫苗株Malaysia/2506/2004类似;2010年的毒株在V2分支中,与疫苗株Brisbane/60/2008类似;在Yamagata系分支中,2007年的毒株在Y1分支中,与2008-2010年的毒株(Y2分支)在进化树上距离较远。NA基因进化树中所有病毒均在Yamagata系分支中,为Yamagata系来源。对2010年的7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病毒为基因型2和15型。HAl分子与WHO推荐的流感疫苗株进行比较,Victoria系的同源性:2007年为98.6%-99.1%、2008年为98.6%-99.1%、2009年为98.1%-99.1%、2010年为97.6%-99.1%。Yamagata系:2007年为97.9%-98.5%、2009年为97.9%-98.5%、2010年为97.9%-98.2%。2007年毒株的主要突变位点为:R48K,K88R,P108A,D197N和S230G。而2009-2010年毒株的突变主要集中在:K88R,S150I,N166Y,D197N和S230G。结论2007-2010年湖南省人群中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持续发生着变异。
刘运芝赵翔黄一伟陈长李芳彩高立冬李希妍李文超胡世雄谭敏菊张恒娇张红
关键词:流感病毒B型序列同源性抗原变异
湖南省197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被引量:34
2008年
目的明确2008年引起湖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样本,用RD、Hep-2细胞对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RT-PCR方法检测原始样本和分离阳性毒株中的EV、EV71和CoxA16病毒的核酸。结果共收集197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样本,实验室检测阳性的105例,其中EV71阳性的72例,CoxA16阳性的14例,EV阳性、EV71和CoxA16阴性的19例。同时,从59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10株,其中EV71型病毒7株,CoxA16型病毒3株。结论引起湖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EV71型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病例占阳性病例数的68.57%。全省除株洲、湘西自治州未检测到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外,其余市(州)均有检出。
张红黄一伟刘运芝张帆黄威蔡亮李俊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EV71COXA16
湖南省200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掌握湖南省HFRS疫源地范围、类型、人群分布和流行规律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5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系统开展HFRS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IFA和ELISA检测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HV-Ag,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鼠血HV-Ab,并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调查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情况。结果2005年共报告病例546例,发病率0.84/10万。共捕获478只啮齿动物,总密度为3.4%,室外密度3.31%,室内密度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46.91%),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8.16%。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3.17%、2.80%。5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HV,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HV。对17只阳性鼠肺病毒分型,Ⅰ型占41.18%,Ⅱ型占58.82%。结论湖南省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HFRS疫区,人群隐性感染较高,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实验室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彭进平刘富强戴德芳高立冬张红胡世雄刘运芝李伟吴子贵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流行病学
湖南省2006-2009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分子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基因重配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方法鸡胚分离核酸检测H5N1病毒阳性标本,获得高致病性H5N1病毒,对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0进行同源性比对、基因进化分析和各基因分子特征分析。结果4株病毒的基因片段均为禽源,并未发现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之间发生重配,且与当地禽类中分离的病毒高度同源。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显示,4株病毒在分支2.3.4中,2株为基因型V、2株为新的基因型。分子特征分析显示,4株病毒的血凝素(HA)分子裂解位点均为PLRERRKR/G,均出现A160T位点突变,神经氨酸酶(NA)分子49~68位均出现20个氨基酸(aa)缺失,非结构蛋白1(NS1)分子80~84位均出现5个aa的缺失。在HA分子大部分位点,4株病毒仍然表现出与禽类受体的亲和性,HN/I/09和HN/2/09出现可能使病毒对α-2,6连接的唾液酸人类受体的亲和性增强的T1921突变。HN/1/08的PB2基因出现增加小鼠致病力的D701N改变。耐药性基因片段分析显示,4株病毒对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均敏感。结论2006—2009年湖南省4株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为禽源,但存在多种基因型,而且发生了部分位点的突变:
黄一伟董丽波李俊华刘运芝高立冬张红陈长胡世雄李芳彩舒跃龙
关键词:基因特性
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型被引量:9
2011年
近年来,湖南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m)为主〔1〕,2009年2月,首次从流脑患者身上分离出B群脑膜炎奈瑟菌,2010年在健康人群流脑咽拭子中,同时分离到4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为掌握湖南省B群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其流行提供依据,
夏昕湛志飞刘运芝覃迪高立冬戴德芳张红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生物学分型
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龙智钢刘运芝夏昕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性传播疾病耐药菌株耐药现状抗生素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9年
流感是一种特别的传染病,它潜在的威胁在于能够在几个月内感染世界上30%的人口。二十一世纪的第一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由甲型H1N1流感所引起,病原体是一种以前未曾发现过的人、猪、禽三源重组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流涕、咳嗽、咽部疼痛,部分病例伴有呕吐和腹泻症状。发病和重症人群主要集中于年轻人和健康成年人,住院病例往往有基础性慢性疾病。流行程度较普通季节性流感略强。病毒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oseltamivir和zanamivir敏感,比起季节性流感引起雪貂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更为严重的病理病变。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显示,部分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其有保护性抗体。疫苗接种是有效控制其传播的重要手段。
黄一伟张红刘运芝黄凰夏昕
关键词:甲型流感H1N1猪流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