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亚男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淋巴
  • 7篇螺杆菌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黏膜
  • 4篇细胞
  • 4篇内镜
  • 3篇肿瘤
  • 3篇黏膜相关
  • 3篇肠道
  • 2篇蛋白
  • 2篇肿瘤治疗
  • 2篇黏膜相关淋巴...
  • 2篇黏膜相关淋巴...
  • 2篇胃黏膜
  • 2篇胃黏膜相关淋...
  • 2篇息肉
  • 2篇小肠
  • 2篇小肠淋巴管瘤
  • 2篇淋巴管

机构

  • 20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大学齐鲁...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于亚男
  • 16篇田字彬
  • 10篇丁雪丽
  • 5篇杨林
  • 5篇荆雪
  • 4篇毛涛
  • 3篇张翠萍
  • 3篇李晓宇
  • 3篇刘华
  • 3篇杨若明
  • 2篇孔玲玲
  • 2篇任琳琳
  • 2篇王小玮
  • 1篇江月萍
  • 1篇张鹏
  • 1篇赵文君
  • 1篇徐永红
  • 1篇孔心涓
  • 1篇刘思良
  • 1篇高丽

传媒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精准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评估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扩大适应证的可行性,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的807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2%(139/807)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11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患者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胚抗原水平升高、肿瘤大小、大体分型、溃疡、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均有关(χ^2=4.500、13.332、16.611、6.083、51.064、0.564、17.006,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20 mm(OR=1.606,95%CI 1.021~2.526,P=0.040)、脉管侵犯(OR=16.835,95%CI 10.510~26.966,P<0.01)、黏膜下浅浸润(≤500μm;OR=1.962,95%CI 1.022~3.765,P=0.043)和黏膜下深浸润(>500μm;OR=3.014,95%CI 1.753~5.181,P<0.01)均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ESD扩大适应证适用于内镜下治疗,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低;肿瘤最大径>20 mm、脉管侵犯、黏膜下浅浸润和黏膜下深浸润均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褚宇宁毛涛荆雪于亚男丁雪丽李晓宇田字彬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适应证淋巴结转移
小肠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小肠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极其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展作一概述。
丁雪丽荆雪于亚男
关键词:淋巴管瘤小肠
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脂和层黏蛋白(L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硫普罗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ALT、AST、GGT、LN和血脂水平。结果经治疗,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PCⅣ)、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普罗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降低TC、TG、LDL的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姜晓娜潘俊杰于亚男田字彬
关键词:硫普罗宁层黏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化疗联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胰腺鳞状细胞癌并肝转移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总结1例原发性胰腺鱗状细胞癌并肝转移的诊治过程,提示紫杉醇、顺铂及吉西他滨联合经皮肝动脉栓塞术(TACE)术对该病治疗有效,并通过文献复习了解该病的临床特点。为原发性胰腺鱗状细胞癌并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金圣博丁雪丽于亚男侯峰郭静田字彬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
岩藻多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I类致癌因子,全球Hp感染率高达40%。目前根除Hp的治疗方案是基于抑酸剂和抗生素的组合。但由于广泛和/或滥用抗生素,部分Hp菌株产生了抗生素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Hp通过其多种致病因子在胃粘膜中生存和定植,致病靶点多样化。近年来,开发可替代、有效且无害的根除或清除Hp物质成为研究热点。岩藻多糖因其具有抗黏附、抗氧化、抗毒性、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显示出潜在的抗Hp作用。现有研究表明,岩藻多糖抗Hp的机制主要包括:阻止粘附定植于胃粘膜、直接或间接减轻胃粘膜炎症、减轻氧化应激及改善肠道微生态等。本综述将总结当前关于岩藻多糖抗Hp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Hp根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Helicobacter pylori (Hp)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 Group I carcinogen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ith a global infection rate reaching 40%. Currently,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eradicating Hp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acid suppressants and antibiotics. However, due to the widespread and/or improper use of antibiotics, some Hp strains have develop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ten leading to treatment failure. Hp possesses a variety of pathogenic factors that allow it to survive and colonize the gastric mucosa, resulting in diverse pathogenic target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effective, and harmless substances for the eradication or clearance of Hp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Fucoidan, with its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adhesion, antioxidant, antitoxic, immunomodulatory, anticoagulant, and anti-infection properties, has shown potential anti-Hp effects. Curr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fucoidan exerts its anti-Hp effects include preventing adhesion and colonization on the gastric mucosa,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ducing gastric muco
徐颜郝静雯田字彬于亚男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8年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s syndrome, CCS)是临床罕见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及外胚层两大症候群为主,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全消化道多发息肉,伴有皮肤色素沉着、毛发脱落、指(趾)甲萎缩脱落等.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CCS患者并对62篇国内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姜娜于亚男丁雪丽田字彬杨林荆雪江月萍
关键词:CRONKHITE-CANADA综合征胃肠道息肉
消化内镜对小肠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瘤(LA)的临床表现、病变分布、消化内镜特点及其对小肠LA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59例小肠LA患者临床资料(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2例及检索国内外文献57例)。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31(52.5%)、贫血25(42.4%)和腹痛25(42.4%)。病变分布:空肠相对多见。消化道内镜检查:胶囊内镜检查21例,14例发现病变,1例通过镜下特点疑诊;小肠镜检查24例,23例发现病变,其中12例初步诊断。13例患者均进行了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检查,内镜下病变发现率,小肠镜优于胶囊内镜(P<0.05);内镜下初步诊断率:小肠镜优于胶囊内镜(P<0.05)。结论小肠LA非常罕见,消化道出血、贫血及腹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病变分布以空肠多发,胶囊内镜具有良好的病变定位功能,小肠镜对于发现病变及初步诊断小肠LA具有重要价值。
丁雪丽于亚男荆雪田字彬刘华尹晓燕
关键词:内窥镜淋巴管瘤小肠
白细胞介素-22在猪螺杆菌感染的肥胖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在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uis)感染的肥胖小鼠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饮食组(HFD组)、感染组(HS组)与感染+高脂饮食组(HS+HFD组)。NC组与HS组给予普通饮食,HFD组与HS+HFD组自感染后第3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差异性饮食24周后处死小鼠(实验过程中无小鼠死亡),取其胃组织行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胃黏膜IL-22及其受体IL-22R1与B细胞趋化因子CXCL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suis感染可诱导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形成;与HS组相比,HS+HFD组小鼠胃黏膜淋巴滤泡的数量与大小明显增加,胃黏膜IL-22、CXCL13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增加。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可促进H.suis感染后胃MALT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肥胖时胃黏膜中IL-22的表达上调有关。
孔玲玲田字彬杨林张翠萍于亚男杨若明刘亚倩张帅庆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肥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一种肠道固定牵引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肠道固定牵引装置,包括定位管、推进软管、连接管以及推进头,所述定位管的尾端安装有固定盖,所述推进软管位于定位管内,该推进软管的中部为螺旋管,首端为平直管Ⅰ,尾端为平直管Ⅱ,所述平直管...
于亚男毛涛王小玮汤文凯
青岛地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大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期间青岛地区三甲医院所有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大肠息肉患者共1331例,记录息肉的临床...
于亚男
关键词:大肠息肉饮食习惯临床病理吸烟饮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