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竹安

作品数:106 被引量:90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22篇经济管理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土地利用
  • 12篇生态
  • 9篇遥感
  • 8篇图像
  • 7篇农村
  • 6篇网络
  • 6篇无人机
  • 5篇遥感图像
  • 5篇适宜性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农村居民点
  • 5篇去噪
  • 5篇小波
  • 5篇居民点
  • 5篇城市
  • 5篇村居
  • 4篇信息系统
  • 4篇旋翼
  • 4篇旋翼无人机
  • 4篇生态经济区

机构

  • 10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1篇江西省数字国...
  • 27篇国家测绘地理...
  • 8篇武汉大学
  • 8篇南昌工学院
  • 3篇广州番禺职业...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2篇国家国防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工贸职业...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工业工程...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作者

  • 104篇陈竹安
  • 51篇张立亭
  • 17篇罗亦泳
  • 8篇洪志强
  • 7篇曾令权
  • 5篇李秀全
  • 5篇陈大凯
  • 3篇王静
  • 3篇肖展春
  • 3篇聂爱秀
  • 3篇陈宏斐
  • 3篇胡志峰
  • 2篇江平
  • 2篇张豪
  • 2篇周世健
  • 2篇孙旭丹
  • 2篇杨伟
  • 2篇潘玥
  • 2篇范亚楠
  • 2篇况达

传媒

  • 10篇江西科学
  • 6篇测绘通报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测绘科学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东华理工学院...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3篇地理空间信息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上海国土资源
  • 2篇金属矿山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工程勘察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北京测绘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年份

  • 4篇2025
  • 5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14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pInfo软件在地图制作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5年
MapInfo软件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功能,是地图制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MapInfo软件的制图功能,重点讨论了用MapInfo软件制作专题地图的过程和方法。
刘明芳杨伟陈竹安王静
关键词:MAPINFO专题地图地图制作
中心城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研究——以东乡县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合理保护耕地资源,完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以东乡县中心城区为例,选取耕地质量、耕地趋近度、管制区类型以及耕地破碎度4个指标因素,构建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合理性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耕地质量等别、耕地实际产能、耕地坡度、耕地趋近度、耕地破碎度和连片程度等各个指标因素,并采用熵权法合理确定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权重。再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各评价单元的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得分情况来进行空间布局合理性的评价。研究表明,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中,适宜等级为I的占了24.8%,适宜等级为Ⅱ的占了47.4%,适宜等级为Ⅲ的占了22.07%,适宜等级为Ⅳ的占了5.73%。该布局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划定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对日后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夏伟伦陈竹安吴蒙
关键词:中心城区基本农田评价指标熵权法
基于数据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0年
该文在对面向数据流的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的基础上,将该方法运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分析获得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流模型即分层数据流图;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设计获得系统结构图;最后根据系统结构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面向数据流的系统设计方法,提高了土地适宜性评价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陈宏斐陈竹安张立亭
关键词:数据流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
基于生态格局结构响应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被引量:2
2023年
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系统格局结构响应视角为出发点,科学测度空间冲突强度,提出引导策略以期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从南昌市的空间外部压力、暴露性程度及生态格局结构响应3个维度选取与空间资源紧缺程度、城市扩散程度以及空间格局完整性程度相关的9个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法测算空间冲突强度,基于冲突的周期性模型划分空间冲突类型,对南昌市进行快速城市化空间冲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冲突强度空间分异显著,表现为整体以东南进贤-西北安义为轴向两端递减,高、低冲突区均呈现出“核心集聚、多点分布”的格局。(2)从县域尺度来看,安义县、进贤县空间冲突强度较低,东湖区及西湖区空间冲突强度较高,并呈现出距离东湖区越近,空间冲突指数越高的空间梯度特征。建议强化城市分区管控、建立冲突预警机制,保障区域内生态安全,实现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陈竹安陈乐平危小建杨忞婧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安全
国土空间功能与居民需求的供需平衡关系及空间关联特征
2025年
识别国土空间多功能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数据构建国土空间多功能供给与居民需求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利用供需匹配象限和供需弹性系数模型分析其供需平衡关系,借助空间关联模型识别供需源区和汇区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研究发现:1)国土空间多功能综合供给能力表现为“四周高-中部低”,下降的格网占比达93.66%,各单项功能供给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除城镇发展功能有所提高外,农业、生态功能均以下降为主。居民需求在空间上表现为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空间差异,提高的格网占比达88.21%。2)国土空间多功能综合供需表现为中部改善而东部恶化的静态匹配关系和以权衡为主导的动态耦合关系;在单项功能中,城镇发展功能供需以改善为主且多为协同关系;而农业和生态功能供需以恶化为主且多为权衡关系。3)国土空间多功能综合供需源区和汇区的空间关联强度略有降低。高级别的空间关联网络在城镇发展功能供需中表现为由北向南迁移,在农业功能供需中表现为由南向北迁移;另外,生态功能供需源区和汇区的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综上,国土空间各功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供需平衡关系存在空间差异,研究区应因地制宜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强化国土空间多功能供给与居民需求趋同增进,深化可持续发展下各个区域的空间供需强关联。
郑希平陈竹安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基于MCR和多因素评价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调控分区被引量:18
2018年
农村居民点调控既要体现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又要体现区位条件适宜性的差异。首先,通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评价农村居民点图斑的区位适宜性,通过适宜值加权求和汇总各县市单元微观区位适宜值。其次,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从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评价辽宁省各县市农村居民点调控的优先度,通过运用指标判别分析法,确定省域农村居民点分区调控方案。结果表明:(1)基于MCR模型的评价结果将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高适宜类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且较适宜类和一般适宜类围绕高度适宜类成带状或片状分布;(2)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将优先度评价指标值按照1/3法分为强、中、弱3级,中部平原优先度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度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中有些县市由于农村居民点数量大,优先度也较高;(3)运用指标判别法综合考虑图斑层面的区位条件和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状况,划分优先调控区、重点调控区、优化调控区和适度调控区。
肖展春危小建文莹赵英慧陈竹安
关键词:MCR适宜性优先度
多尺度下人为干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
2025年
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可为减少生态价值区环境破坏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对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土地利用类型、交通网络、电能消耗和建筑高度6个人类压力关键指标进行测算;同时,基于土地利用、气象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利用InVEST等多种生态模型,对碳存储、产水、土壤保持和粮食供给这4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进行量化和空间分布的刻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人为干扰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之间进行建模,以探索不同空间尺度下不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为干扰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其中,人口密度、GDP和交通道路在人口聚集区域干扰程度高,土地利用、电能消耗和建筑高度则在城市群核心城市较高。生态系统服务在城市区域呈现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非城市区域则处于供过于求的过剩状态,这种失衡现象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加剧。不同尺度下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影响程度各异,栅格尺度体现局部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的直接驱动影响,县域及以上尺度则受社会经济、区域政策及气候变化等综合影响。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主要因素。多种人为干扰之间的互馈机制和累积效应直接加剧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研究结果可为协调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指引。
钟发明陈竹安
关键词:多尺度结构方程模型
面向数据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2
2010年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将评价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的适宜程度。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展开工作的特点,文章将面向数据流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通过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数据分析,结构设计,最终采用全组件式G IS软件SuperM ap Ob jects2003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从而提高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陈竹安张立亭陈宏斐
关键词:数据流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南昌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被引量:30
2021年
[目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南昌市生态网络,寻找生态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为该市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方法与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生态源地选择,考虑自然、人为因素构建综合阻力面,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提取生态廊道,最终构建南昌市生态网络。[结果]①基于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所提取的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及东部生境质量较高、连通性较好的地区。②南昌市整体阻力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生态廊道空间分布不均且结构单一。基于重力模型识别的重要廊道主要分布于东部、北部城市边缘的林地和水域。[结论]建议加强对核心生境斑块的保护,增加生态源地,修复生态断裂点,优化网络连接。结合MSPA与景观性指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生态质量好、连通性较高的斑块作为生态源地,在今后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对生态用地的保护,提高区域景观连通性。
陈竹安马彬彬危小建曾令权姜晓桦
关键词:生态网络廊道
赣州市生境质量及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与预测被引量:3
2024年
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加剧对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评估生境质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过程,基于Markov-PLUS模型耦合InVEST模型预测评估2000—2030年赣州市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根据不同等级生境质量斑块分析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人造地表和湿地面积变化最为明显,分别达到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值与最小值。2000—2030年,赣州市生境质量平均指数达到0.814。主要类型以较低生境质量和高生境质量为主,低生境质量呈现剧增的态势,主要集中在赣州市都市区。生境质量斑块优势度降低、复杂度提升、连通性差以及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大。因此,土地利用变化对赣州市生境质量及其景观特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规划用地类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最优权衡。
曹妍张立亭张紫怡陈竹安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